翟亞磊
摘 要:電子供應鏈以核心企業為主體,以商業資本與實體經營的有效融合為特色,以網上銀行、移動終端等電子渠道為工具,實現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之間的完美銜接,將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聯系起來,致力于為供應鏈企業提供管理業務、結算業務、融資業務等金融服務。為了合理監管電子供應鏈金融運行過程,預測和規避不確定風險,本論通過觀察和研究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運行機制,探究存在的不足與風險,提出了應對和完善對策。
關鍵詞:電子供應鏈;金融;風險;研究
近年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再度升級,為幫助小微企業沖破瓶頸,商業銀行合理分析小微企業特質,以電子供應鏈為著手點,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業務、管理業務等金融服務。這一方面恰到好處的解決了小微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促使小微企業還款活動、資金流動趨向于透明化,降低了融資風險。由此可見,商業銀行推出的電子供應鏈具有雙重優勢,為了達到有效管理和不斷鞏固電子供應鏈運行機制的目的,務必要做好風險防范、時刻控制運行機制。唯有如此,才能夠確保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朝科學化、穩定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一、電子供應鏈金融概念
供應鏈金融主要指的是以核心企業為基礎,能夠將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整合一體,將供應鏈相關企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打造了一條從供應到加工、從分銷到零售的功能鏈條體系。而電子供應鏈金融是銀行與核心企業以信息交互為手段,電子供應鏈金融被應用于融資業務、管理業務、在線交付業務等項金融管理業務中。作為當今富有代表性的新型集成交易性產品,電子供應鏈金融沖破了傳統電子供應鏈的局限性,實現了電子化與信息化。電子供應鏈金融信息化程度高,能夠高效完成信息整合,可提升數據庫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商業銀行融資業務的風險性。總而言之,電子供應鏈金融是實現銀行和企業間交流的開放的大型金融平臺。
二、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存在的風險及問題
1.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的潛在風險
(1)伴有法律風險。電子供應鏈金融作為創新型產品,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減輕了銀行融資的風險,具有業務形式多樣、產品跟新換代快等特點,被各企業熱捧。但由于關于電子供應鏈金融產品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因此電子供應鏈金融的規范程度低,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完善,沒有構建成熟的法律監管體系。而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信用捆綁、資產配置等業務的風險性。由此可見,一方面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伴有法律風險,安全程度還有點加強;另一方面不規范的法律環境極有可能導致供應鏈核心企業爆發經營危機,這也會讓商業銀行損失慘重。
(2)伴有信用風險。伴隨著電子供應鏈金融的迅猛發展,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種類不斷豐富,但這也致使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具有復雜性及多樣性。與此同時,電子供應鏈金融是小微企業實現融資的主要途徑,可是相對來說,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財務管理體系不成熟、信用等級偏低等問題。而這一方面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壓力,提升了信用風險爆發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信用等級偏低將成為阻礙小微企業順利完成融資的致命因素,同時這也是限制商業銀行信貸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3)伴有操作風險。企業提高資金流動的透明度是降低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性的有效方法。換言而之,銀行若無法時刻掌握企業資金流動向,明確基本交易情況,那么必然會增加金融信貸業務的繁雜度,提升風險爆發的幾率。當前的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以封閉資金流、物流為手段,促使供應鏈業務伴有操作風險。與此同時,隨著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普及率的提升,供應鏈業務得到了擴展,逐漸朝龐大化、復雜化方向發展,這讓虛假信息的傳遞有了可乘之機,增加了信息查詢、信息整合的難度,操作風險也因此產生。
(4)伴有市場風險。目前,我國市場經濟格局復雜多變,產品跟新換代的速度極快,企業在這大環境下極有可能因預測失誤、銷售問題等因素經營慘淡,無法按時償還銀行貸款,這就意味著電子金融供應鏈伴有市場風險。
2.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的運行問題
(1)相關法律有待進一步完善。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環節具有不安全、不規范等問題,伴有法律風險。商業銀行相關法律有待完善是導致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完善相關法律不僅是促使商業銀行金融信貸產業平穩運營的必然選擇,還是維護信貸企業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動產擔保是我國商業銀行的薄弱環節,有關于動產擔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成熟。商業銀行因欠缺法律法規的支撐,在動產擔保業務領域具有被動性。
(2)金融監管理念過于落后。電子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在金融信貸領域的又一次突破,為了推進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理念必須與金融監管機構的管理理念相吻合。但是不論是在風險控制層面,還是在資產擔保領域,傳統的金融監管理念與商業銀行理念大相徑庭。這說明金融監管機構應當與時俱進,摒棄落后的管理理念,學習先進的管理模式,科學分析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基本特征,在風險控制、資產擔保、收益形式等方面做出革新,促使金融監管機構的理念與商業銀行理念基本相同。這有利于金融監管理念搭建高效、靈活的管理機制,有利于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持續發展。
(3)金融信息技術行業發展緩慢。電子供應鏈金融是高效的、開放的交流、融資平臺,信息技術的發展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電子供應鏈金融的科學化程度。可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還未能認識到信息技術與信貸業務之間的關系,這致使我國金融信息技術行業發展滯后現象嚴重,只能滿足企業的基本的監管要求,未能實現資金流與信息流的同步與整合,同時也加重了電子供應鏈金融的運行成本,增加了電子供應鏈金融的運行難度。
三、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風險控制策略
1.商業銀行要深化內部改革機制
商業銀行可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合理安排人力資源,高效管理金融業務,由此可見,內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關系到商業銀行的運行與發展。商業銀行若想規避風險,有效控制電子供應鏈金融就務必要深化內部改革機制,搭建高效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緊跟“三行”建設的步伐,嚴格要求銀行人員,明令禁止越權行為,一旦出現違背規章制度的行為務必嚴懲不貸。與此同時,應不斷擴展內部控制機制的深度與廣度,促使內部控制機制體現出全面性、高效性等特征。endprint
2.不斷完善貸后風險預測體系
商業銀行的金融信貸業務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由于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商業銀行務必要打造和完善貸后風險預測體系,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解決。首先,商業銀行應將各個風險預警信號合理歸類;此外,商業銀行應當嚴把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各個環節,通過時刻監督,做到及時發現風險;最后,認識到供應鏈風險具有傳染性,一旦有一個企業爆發風險,極有可能影響其他企業的經營狀況,并造成商業銀行的損失。由此可見,完善貸后風險預測體系是規避風險的有效工具。
3.巧妙使用操作風險轉移模式
我國應當認識到隨著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普及率的提高,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種類呈現多元化趨勢,可是這卻提高了操作風險爆發的可能性。我國應當通過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處理方法,結合國內實情,做出轉變,國外金融信貸業務都是通過將操作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的方法,實現規避操作風險的目的。我國也可以利用第三方來規避操作風險,通過購買風險保險來降低風險爆發的危害。這一方面能夠將操作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為商業銀行電子供應鏈金融營造安全的運行環境;另一方面還可調動物流企業的主動性,減輕了銀行金融業務管理成本。
4.構建大型信息交流平臺
構建大型信息交流平臺是確保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發展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讓金融信貸業務趨于規范化,還能夠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透明化;此外,操作指導作為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可幫助操作人員提前預知障礙、錯誤、風險等,簡化了商業銀行人員的工作難度。
5.完善現行的資金流控制方法
合理的資金流控制方法為整個供應鏈的良心循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是規避金融信貸風險的主要方式。可見完善現行的資金流控制方法是極為必要的。第一,在實現金融產品組合安排時要以產品特征為主導,以資金安排信息為參考,這是有效控制資金流的首要方法。第二,為拓展資金返還的渠道,確保資金按時回收,務必要簽署合理的條款,通過法律手段,保證合法權益。第三,提升企業財務信息、資金流去向的透明度,商業銀行唯有實時獲取企業資金具有去向,才能夠明確企業的實力及信用度,這也是防治風險爆發的必要手段。
四、結語
電子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在金融服務方面的又一次革新,電子供應鏈金融憑借業務多樣、簡單方便等優勢得到了市場的熱捧,而且還較好的解決了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可是電子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推出也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商業銀行務必要制定合理的風險控制體系,做到提前預知風險,有效規避風險,提高經營利潤。
參考文獻:
[1]王琪.基于決策樹的供應錯金融模式信用鳳險評倩[J].新金融,2010(3).
[2]楊君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財政監督,2012(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