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珍 溫明華 通訊作者:張廣清
李麗蕓運用扶正祛邪法治療癥瘕發熱驗案1則
鄭淑珍1溫明華2通訊作者:張廣清2
李麗蕓;癥瘕;扶正祛邪;保留灌腸;熱敷;化療術后
李麗蕓教授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名中醫,從事婦科臨床工作60余載,治學嚴謹,精勤不倦,專門從事婦科疾病的研究,在婦科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獨到的見解,臨床療效顯著。現將李麗蕓教授治療癥瘕發熱驗案1則介紹如下,以資臨證參閱。
患者,女,45歲,2016年2月29日初診。卵巢惡性腫瘤術后行4個療程化療,左下腹反復疼痛,寒熱往來,咳嗽,自行服用小柴胡顆粒后熱退。2016年2月26日始左下腹疼痛加重,查炎癥指標升高,婦科彩超顯示左側附件區囊實混合性包塊(41 mm ×39 mm ×53 mm),考慮為淋巴囊腫合并感染,經靜滴頭孢呋辛鈉、奧硝唑抗感染治療后,下腹部疼痛稍緩解。患者連續3 d 19時出現高熱惡寒,體溫最高達39.4℃,予冰袋物理降溫、布洛芬口服解熱抗炎及補液等處理后體溫降至正常,次日晚上再次出現高熱。癥見:面色暗滯,左下腹包塊堅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發熱,惡寒,口干口苦,納眠差,便秘溲黃,舌質紫暗,尖紅,邊有瘀點,苔黃厚膩,脈細數無力。李麗蕓教授認為該患者癥瘕證屬氣虛瘀毒夾熱,治以扶正祛邪為法。處方:黃芪20 g,太子參20 g,當歸10 g,三棱15 g,莪術15 g,鱉甲30 g(先煎),白花蛇舌草15 g,大黃12 g(后下),枳實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4劑。每日2劑,水煎服。并予四黃水蜜熱敷下腹部活血止痛散結,復方毛冬青保留灌腸通腑泄熱,同時加強患者心理指導。2 d后復診,患者自訴腹部少許疼痛,晚上無發熱,效不更方。
按語:《內經》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患者素體脾虛,年近七七,且手術耗氣傷陰,化療損傷正氣,氣為血帥,氣虛則血行不暢,停而為瘀。《素問·骨空論》云:“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癥聚。”因此瘀阻沖任胞脈,沖任不暢,胞脈停瘀,結塊積于小腹,而成癥瘕。《女科經緯》載:“敗血為病,乃生寒熱。”患者感受邪毒入侵,加之曾抗拒手術及化療,家屬疏于關愛,肝氣郁結,五志化火,瘀熱搏結,毒熱壅盛,直犯沖任胞脈而腹痛,疼痛拒按;正邪相爭而發熱,正氣不足,其乍寒乍暖、夜間纏綿不休,為氣虛瘀毒夾熱[1]。
本例患者所用方中,三棱、莪術為破血行氣之藥對,能行氣逐瘀止痛,消癥散結,同為破血消癥之要藥,常相須為用,共為君藥;鱉甲既能化瘀消癥,又有清熱之功,《神農本草經》載“鱉甲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急則治其標,白花蛇舌草可清熱解毒消癰;牡丹皮涼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動血,既能清熱涼血,又能活血散瘀止痛,佐消包塊之功,且清中有透;赤芍清熱活血,祛瘀止痛,為治瘀血阻滯所致諸證之良藥,《本草匯言》云:“治婦人癥瘕腹痛。”牡丹皮、赤芍相須為用,與鱉甲相配能入陰分而清熱,共為臣藥,與三棱、莪術相伍可消癥散結。使用清熱藥物時需適當加入通腑藥,通腑泄熱,使熱邪有出路。大黃力猛善行,能清熱瀉火,又善于峻下熱結,使熱毒下泄,并善活血祛瘀。《神農本草經》云:“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宿飲食。”常與枳實同用,行氣以增強攻下泄熱通便作用,同為佐助藥。《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載:“凡治諸癥積,宜先審身形之壯弱,病勢之緩急而治之……經云:大積大聚,衰其半而止,蓋恐過于攻伐,傷其氣血也。”清熱藥性多寒涼,瀉下藥易傷脾胃及正氣,且患者為化療術后,本質屬虛,故治體虛而瘀血久留不去、里熱結而兼氣陰虛者,當配黃芪、當歸、太子參等補氣養陰藥,佐制以消補兼施;《本草綱目》謂:“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托陰疽,為瘡家圣藥,五也。”太子參益氣,養陰,補中兼清,為補氣藥中的清補佳品;當歸補血活血止痛,適用于血瘀疼痛,還能養血潤腸通便,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氣藥也。全方以化瘀消癥藥、清熱解毒藥配伍泄熱攻下藥,瘀熱同治,邪有出路;在大量的祛邪藥中配入益氣扶正藥,祛邪而不傷正。諸藥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
李麗蕓教授善用外治法治療婦科疾病。復方毛冬青液[2]是根據李麗蕓教授臨床經驗研制的制劑,由毛冬青、大黃、莪術、黃芪4味藥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散結之功。其中毛冬青具有消腫止痛、活血通絡的功效,莪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之功,大黃具有逐瘀通絡之功,黃芪具有補氣活血之功,合用能使炎癥消,血結散。加以灌腸法治療,通腑泄熱,故取得滿意療效。此外,本院制劑四黃水蜜[3],是由大黃、黃芩、黃連、黃柏4味藥制成的外敷方,四黃粉調成的藥膏,有清熱消腫散結之功。
李麗蕓教授認為,臨證當謹守病機,審證求因,辨證施治。癥瘕發熱治療雖當以消癥散結、解毒化瘀為治則,但腫瘤手術及化療損傷正氣,亦需考慮扶正益氣,宗張景岳“故治積者,當先養正,則積自除,譬如滿座皆君子,縱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去,但令其真氣實……積自消矣”[4]。同時,內服與外用相結合,配合復方毛冬青灌腸及四黃散外敷,療效顯著。
[1]李麗蕓,王小云.中醫婦科臨證證治[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50.
[2]劉小玉,李麗蕓,梁君兒,等.復方毛冬青液保留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3(1):13-14.
[3]蔡蘅,葉潤英.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慢性盆腔痛中醫證型與中醫特色治療[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7):1366-1368.
[4]張景岳.景岳全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267.
2016-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