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紅霞
(山西省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太谷 030800)
穴位注射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氣滯血瘀型面部黃褐斑療效觀察
化紅霞
(山西省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山西 太谷 030800)
穴位注射;血府逐瘀湯;黃褐斑;氣滯血瘀
目前臨床對黃褐斑的治療手段眾多,多數難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中醫對此類疾病有較多的臨床經驗,在辨證下更具針對性。筆者應用穴位注射、血府逐瘀湯聯合治療氣滯血瘀型面部黃褐斑,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選取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2013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中醫辨證確診為氣滯血瘀型面部黃褐斑患者80例,年齡22~51歲,平均(34.5±1.1)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年,平均(13.4±2.5)個月。所有患者色素沉著原因非其他疾病引發;未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精神正常。根據患者接受相關治療措施差異,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以及病情具體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方治療。組成:生地黃、紅花、當歸、益母草、香附、牛膝、川芎、桔梗、當歸、郁金、陳皮、茯苓各10 g,桃仁12 g,枳殼、甘草各6 g,白芷5 g,柴胡8 g。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服用。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穴位注射丹參注射液(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3020177)治療。穴位選擇:曲池(雙)、足三里(雙)及三陰交(雙)。囑患者仰臥位,選擇0.5 mm×38 mm的5 mL注射器,用碘伏穴位局部消毒,準確定位穴位,將注射器快速刺入皮下組織,緩慢推進,在5 mm的范圍內提插,每個穴位注射丹參注射液1 mL。兩組均治療4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療效評定標準。痊愈:色斑消退面積≥90%,顏色基本消失;顯效:60%≤色斑消退面積<90%,顏色相對于治療前明顯變淡;有效:30%≤色斑消退面積<60%,相對于治療前顏色變淡;無效:色斑消退面積<30%[1]。
2.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癥狀積分改善比較: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安全性: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嚴重不良反應。
黃褐斑是指黃褐色色素沉著斑出現在臉部的現象,常見于女性,目前對其病因還沒有統一的認識。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增大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黃褐斑的發病率。中醫將其稱為“黧黑斑”,該病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外觀等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曲池、足三里、三陰交有調整經絡、臟腑氣血的效果,穴位注射集合現代技術以及傳統療法,能最大程度發揮藥物療效。三陰交有疏肝解郁、強身健脾之效,足三里、曲池平衡陰陽,貫通氣血,清除色斑。丹參注射液活血祛瘀,丹參可抗炎抗凝,提升免疫功能。血府逐瘀湯疏肝理氣,方中牛膝通利血脈,桔??烧T發藥效的發揮;香附和益母草活血祛瘀,郁金與陳皮利于理氣,白芷和茯苓健脾調和。諸藥合用,活血化瘀不傷正,疏肝理氣不耗氣。血府逐瘀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循環,抗氧化,抑制黑素形成,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濃度,改善供血[2]。
本研究表明穴位注射聯合血府逐瘀湯治療氣滯血瘀型面部黃褐斑的臨床療效優于單用血府逐瘀湯治療,提示二者聯用對病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性高,可作為治療此類患者的推薦方案,值得臨床推廣。
[1]柏志芳,丁小杰.穴位注射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氣滯血瘀型面部黃褐斑36例[J].中醫外治雜志,2015,24(1):10-11.
[2]萬愛雪,林恩胡,郭秀媚.血府逐瘀湯加減聯合穴位艾灸預防股骨頸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80例觀察[J].新中醫,2015,47(9):240-242.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