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麗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干預護理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預后臨床觀察
付麗麗
(吉林省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神經外科;干預護理;預后;臨床觀察
當今社會疾病的發生、發展日新月異,疾病的治療及其預后成為各個學科的首要難題,神經外科更是如此。顱腦外傷患者常伴有昏迷、嘔吐及誤吸,可能發生吸入性肺炎、肺不張,嚴重者導致呼吸衰竭或窒息,甚至死亡[1]。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對所有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措施以促進患者的治療效果,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2010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2例確診為神經外科重癥患者,包括硬膜下血腫患者、硬膜外血腫患者、腦挫裂傷患者、腦挫裂傷合并顱內出血患者、原發性腦干損傷患者、腦出血患者以及顱內腫瘤患者。以上病例均采取積極治療,其中96例神經外科顱腦損傷重癥患者采取手術治療,有6例不具備手術條件采取保守治療。患者年齡23~76歲,平均55.6歲。患者昏迷程度按照格拉斯哥評分法(GCS)[2]評定:GCS得分3~5分者46例,6~8分者56例;行氣管插管者36例,行氣管切開術者66例。所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基礎護理組及干預護理組,每組各5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神經疾病類型與程度、臨床體征、GCS得分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護理,根據患者病情進行1級護理及特級護理。
基礎護理組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48 h即積極開展康復護理。24 h動態監測患者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同時密切觀察并且記錄患者意識情況、瞳孔變化以及肢體運動和感覺功能。
干預護理組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加強護理。①心理干預:在患者意識清醒的情況下進行宣傳教育,介紹疾病的基礎知識,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時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滿足患者的生活需要,并與患者進行積極交流,對患者隱私保密,積極消除患者的自卑感以及不安全感等[3]。顱腦外傷對患者來說是一種突如其來的身心創傷,其恢復又是一個慢性過程,幾乎所有患者和家屬都表現出恐懼和精神緊張,因此做好心理護理十分重要[4]。②合理使用藥物: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建議主管醫師將利尿劑、中樞興奮藥以及脫水、降顱壓、抗血小板聚集、營養神經的治療時間調整為白天,并告知患者及家屬正確對待。告知患者及家屬藥物的作用原理,鼓勵其對藥物進行了解,對患者心理上進行支持,以提高效果。③臨床指標監測:神經外科重度顱腦損傷患者以及開顱手術患者會因各種原因導致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血壓等臨床指標發生紊亂,所以臨床護理應密切關注是否發生呼吸急促、血壓下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情況。如果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向主治醫師匯報,做到早期診斷,早期處理,有利于患者恢復。④早期康復干預護理:正確擺放患者肢體體位,醫護人員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正確肢體擺放技術的應用。在患者入院治療的當天積極指導及監督患者家屬,共同完成患者仰臥位、患側臥位、健側臥位和坐位的正確擺放。每1~2h變換1次體位。早期康復進行患肢按摩,進行肢體被動活動及主動運動。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患肢由近端至遠端再由遠端至近端進行反復按摩。被動活動度由小到大,由健側至患側,由大關節至小關節。⑤臨床并發癥的護理:神經外科重癥顱腦損傷患者常見并發癥有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統感染、離子紊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以及酸堿平衡紊亂等。患者術后大多數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干預護理除基礎護理外加強對患者意識、瞳孔變化的觀察及血壓監測、血糖監測。對并發癥的處理應在護理過程中遵循嚴格防控—持續觀察—發現異常—確認并發癥—積極防治的工作原則,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⑥居家護理干預:目前,我國大陸在推行出院準備服務與居家護理中尚存在一些問題,如居家護理機構尚不健全[5]。因此,全面推廣出院準備服務與居家護理尚需時間[6]。通過三級醫院專科護士與社區護士聯手的居家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出院后延續醫院的康復計劃,正確地進行吞咽、肢體等功能鍛煉,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使患者養成良好的遵醫行為,最終改善患者及照顧者的生活質量[7]。故建立醫院—社區—家庭的醫療體系,對患者能夠不間斷地獲得其所需要的醫療服務具有積極作用[8]。
治療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干預護理組與基礎護理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是目前臨床上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見難治性疾病之一,而且呈現出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明顯三高現象[9]。神經外科主治由于外傷導致的腦部、脊髓等神經系統的疾病,例如車禍致腦部損傷,或腦部有腫瘤壓迫需要手術治療等。此類患者多較為嚴重,其中危重患者較多,預后較差,如治療不及時則危及患者生命[10]。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涉及疾病范圍較多,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腦挫裂傷、腦挫裂傷合并顱內出血、原發性腦干損傷、腦出血以及顱內腫瘤患者臨床上比較多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單發顱內出血的患者就高達200萬。此類疾病由于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危重、臨床術中及術后并發癥多等特點,臨床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該類患者在治療及搶救過程中需要建立靜脈通路并留置、鼻飼管路、吸氧管路、氣管插管、導尿管留置等,一旦護理方面出現問題,很容易誘發感染并且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及肢體功能的恢復。所以在整個醫療護理救治的過程中,神經外科護士應做好對患者治療及恢復過程中的護理。
本研究干預護理組從患者心理、合理使用藥物、臨床指標監測、早期康復、疾病并發癥以及恢復性功能練習等方面給予神經外科重癥患者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干預護理可以極大提高患者治療及好轉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控制術后并發癥,控制感染,提高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干預護理在對患者心理恢復和功能恢復方面明顯優于基礎護理。
[1]艾克柏爾,艾爾肯·斯依提.機械通氣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21):4538-4539.
[2]楊水寶.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2):19-20.
[3]張珀璇,張麗華,陳冬梅,等.護理干預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3):525-527.
[4]吳雪堅,莫炎鋒,容翠月.急性顱腦外傷病人的急診系統監測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1,9(12):1058-1059.
[5]陳璐,陳湘玉.國內外居家護理概況及對我國居家護理發展方向的思考[J].中華護理管理,2012,12(7):94-96.[6]秦素萍,高雅琨,高靜,等.腦卒中患者出院準備計劃與居家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1):1337-1342.
[7]趙雪萍,薛小玲,蘇翠紅,等.協同護理干預對社區腦卒中患者照顧生活質量及照顧能力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3):206-208.
[8]孟惠君,黃建業.腦卒中患者院外連續護理需求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5):34-36.
[9]馬順利.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4):3309.
[10]卜永霞,劉月榮,蘇立霞,等.神經外科危重癥患者并發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7):19-21.
201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