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嵐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穴位中頻電刺激配合手法治療腦卒中后便秘60例療效觀察
張 嵐
(河南省安陽市中醫院,河南 安陽 455000)
腦卒中;便秘;電刺激;手法治療
腦卒中后便秘是指患者在急性腦血管意外后出現的排便困難或排便障礙,此種便秘可以是新發的,或是在腦卒中發病前已有的基礎上加重,多在腦卒中發病后1周內起病,是臨床常見的腦卒中并發癥[1]。患者發生便秘不但增加自身痛苦,影響康復治療,甚至會再次誘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筆者探討穴位中頻電刺激配合手法治療腦卒中后便秘,效果確切,現報道如下。
選取安陽市中醫院康復醫學科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腦卒中住院患者,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依據功能性便秘羅馬Ⅲ診斷標準[2],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有關腦卒中診斷要點[3],排除腫瘤、腸梗阻等其他原因導致的便秘。采用擲幣法將120例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45~70歲,平均(54.46±7.77)歲;病程7~15 d,平均(11.3±1.36)d;出血性腦卒中32例,缺血性腦卒中28例;Bristol 大便性狀分型Ⅰ型18例,Ⅱ型20例,Ⅲ型22例。觀察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齡44~68歲,平均(51.97±5.90)歲;病程7~17 d,平均(11.6±1.67)d;出血性腦卒中31例,缺血性腦卒中29例;大便性狀分型Ⅰ型19例,Ⅱ型20例,Ⅲ型2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腦卒中類型、Bristol 大便性狀分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調節飲食、手法治療、營養神經、改善腦循環等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穴位中頻電刺激。兩組均干預1個月后觀察患者大便性狀分型及排便改善情況。
1.調節飲食。多喝水;低鹽低脂易消化飲食;多吃潤腸通便類水果如香蕉、梨子等;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芹菜等軟化糞便,促進腸道寄生細菌的繁殖,進而促進糞便排出。
2.手法治療。①腹部按摩:患者排空小便,平臥,腹部自然放松,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重疊在腹部,按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從右下腹部開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順時針方向作環形按摩,每次20~30圈,由輕至重。②橋式運動:平臥,雙膝屈曲,抬起臀部并離開床面,必要時給予協助。③直腿抬高:雙腿伸直位,先盡可能地抬高一條腿,抬到最高處,堅持5 s放下。再抬高另一側,如此交叉進行15~20次,患肢肌力不足時,可輔助被動抬高。④夾臀訓練:側臥位,囑患者用力收縮肛門,肛門收縮無力者,可指導患者意念收縮,收縮5 s,放松10 s,共15~20次。⑤牽張肛門:戴上手套,將潤滑油涂在食指和中指上,輕輕插入肛門3 cm左右,向12點、9點、6點、3點方向牽張2遍,以放松肛門括約肌。以上治療每日1次。
3.穴位中頻電刺激。患者平臥位,將中頻治療儀[京藥管械(準)字2006第2260302號,北京翔云醫療器械廠,K8832-T型]的兩個電極片放置于腹部,臍旁開2寸(天樞等穴位),根據患者感受調整電流強度,每次20 min,每日1次。
1.療效評價標準:①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改善效果(其中Ⅳ型和Ⅴ型為正常型,其余均為異常)。Ⅰ型:硬團狀;Ⅱ型:團塊狀;Ⅲ型:干裂的香腸狀;Ⅳ型:柔軟的香腸狀;Ⅴ型:軟的團塊;Ⅵ型:泥漿型;Ⅶ型:水樣狀便。有效率=正常例數/總例數×100%。②排便改善情況[4]。近期治愈:排便恢復正常,或至病前水平,其他癥狀全部消失;顯效:便秘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和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排便間隔在72 h以上,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排便間隔縮減到1 d,或便質出現干結,其他癥狀略有好轉;無效:便秘和其他癥狀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近期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結果
(1)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改善比較:觀察組治療后有效率為8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改善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排便改善情況比較:觀察組排便改善58例,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排便改善46例,總有效率為76.67%。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穴位中頻電刺激配合手法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療效更顯著。
腦卒中是目前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腦卒中后便秘是由于卒中后排便中樞神經受損、長期臥床、排便環境改變等因素而導致的排便形態改變、排便次數減少及排便困難等癥狀,給患者身體和精神帶來極大的影響,延緩疾病的康復,嚴重者會誘發再次出血,甚至造成嚴重顱腦損傷而危及生命[5]。
臨床上常規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主要有開塞露低壓灌腸、緩瀉劑、灌腸等,此類方法大都短期內效果明顯,但遠期療效欠佳,且毒副作用大,極易復發,并易產生依賴性、出現水電解質平衡失調等。本研究所用穴位中頻電刺激聯合手法治療易操作、療效顯著、不易復發,是許多患者及家屬都樂于接受的治療方式。
腹部按摩促進腸道蠕動。夾臀訓練增加肛門外括約肌、恥骨直腸肌和肛提肌的隨意收縮能力,保持排便通暢,肛門牽張降低腦卒中后痙攣引起的肛門括約肌緊張,放松括約肌的張力。綜合療法對機體局部組織產生刺激,誘發神經反射,對消化系統的運動、消化和吸收等均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同時增加適量運動,增加食欲,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進而改善便秘癥狀。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大便分型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穴位中頻電刺激一方面興奮胃腸道平滑肌,提高胃腸道平滑肌肌張力,增強其收縮能力,加強胃腸道的蠕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加代謝,促進感覺的傳入、傳出及自主神經通路的傳導,產生便意,促進大便的排出。另一方面電極片放置于腹部穴位,對局部穴位產生刺激及神經反射,興奮副交感神經膽堿能纖維,加強腸蠕動,調節腸道動力,從而緩解便秘癥狀。本研究中,觀察組大便性狀分型有效率及排便情況改善均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穴位中頻電刺激配合手法治療腦卒中后便秘,操作方便、簡單、實用,能有效改善腦卒中后便秘癥狀,對患者的預后、康復及提高生存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臨床進一步探討和推廣。
[1]梁艷,趙楊.卒中后便秘的治療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9):50-52.
[2]汪安江,廖獻花,胡品津,等.羅馬Ⅲ和羅馬Ⅱ標準診斷腸易激綜合征的比較[J].中華內科雜志,2007,46(8):644-647.
[3]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劉亞紅,趙鑫.腦卒中患者便秘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3):3758-3760.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