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果香
(內蒙古自治區商都縣中醫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3450)
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100例療效觀察
孫果香
(內蒙古自治區商都縣中醫醫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3450)
小柴胡湯;血管神經性頭痛;偏頭痛
血管神經性頭痛是臨床常見病,病程纏綿,治療困難,經久不愈,主要表現為一側頭部搏動性疼痛,多伴有惡心嘔吐,往往反復發作或兩側交替發作,呈周期性、發作性、劇烈性、搏動性疼痛[1]。本病以偏頭痛最為常見,發病率為3.7%~13.5%,約占所有頭痛患者的25%。女性略多于男性,青年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我國偏頭痛的患病率為9.85‰,年發病率為0.797‰。目前,西醫主要為對癥治療。中醫在治療本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筆者運用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100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200例血管神經性頭痛患者中,男114例,女86例;均有一側頭部搏動性疼痛,呈周期性、發作性、劇烈性、搏動性,部分患者伴惡心嘔吐畏光,或兩側交替發作。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100例,男40例,女60例;年齡18~66歲,平均38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10年;伴有惡心嘔吐或兩側交替發作者24例。對照組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齡18~66歲,平均38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10年;伴有惡心、嘔吐、畏光或兩側交替發作者24例。兩組患者性別、平均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根據2004年國際頭痛學會制定的《頭痛疾病國際分類診斷標準》制定。頭痛為單側或雙側搏動性疼痛,程度為中度或重度,每次發作持續4~72 h,發作至少5次以上,伴惡心、嘔吐、畏光等,經腦電圖、頭顱多普勒、頭顱CT等檢查無異常表現。
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標準者。
排除標準:高血壓病、頸椎病、枕神經痛、癲癇以及腦腫瘤、腦血管畸形等器質性病變和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導致的頭痛;伴有神經病、糖尿病、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
治療組:口服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處方:柴胡15 g,黃芩12 g,半夏12 g,黨參15 g,生姜12 g,大棗10 g,甘草5 g,川芎12 g,白芍12 g,細辛5 g,蜈蚣2條。每日1劑,水煎取汁600 mL,早晚各溫服300 mL。根據病情隨癥加減,偏于熱者加薄荷、夏枯草等;頭痛重者加全蝎、僵蠶等;伴有陰虛陽亢者加龍骨、牡蠣、天麻等。
對照組:口服尼莫地平片(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2821),用量、用法遵使用說明書。頭痛劇烈者加服麥角胺咖啡因(哈爾濱泰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9448)半片。
兩組均以30 d為1個療程,共觀察1個療程。
觀察指標:頭痛強度按Bussone分級計分。0級:無疼痛,計0分;1級:輕度疼痛,不伴惡心嘔吐,不影響日常生活,一般止痛劑有效,計1分;2級:中度疼痛,伴惡心嘔吐,可影響日常生活,使用麥角胺類藥物或更強的止痛劑有效,計2分;3級:嚴重疼痛,伴嚴重的惡心嘔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不能正常工作,計3分;4級:劇烈疼痛,麥角胺類藥物或止痛劑無效,計4分。
1.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及《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制定。治愈:疼痛及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疼痛及臨床癥狀基本緩解;有效:頭痛發作次數減少或者間隔周期延長;無效:頭痛程度、發作次數、持續時間無減少或者加重。
2.結果:治療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總有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血管神經性頭痛屬于中醫學“頭痛”“腦風”“偏頭痛”范疇。中醫稱為“偏頭痛”,是以頭痛劇烈、左右反復發作為特征的一種臨床常見病。按照國際頭痛協會分類,血管神經性頭痛包括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緊張性頭痛以及與組織結構無關的各類雜頭痛。西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發作性頭顱血管收縮舒張功能障礙,與遺傳、內分泌和精神因素有關,可由各種因素如氣候、季節、勞累、月經、飲酒、飲食、情緒等誘發。
血管神經性頭痛多表現為頭部兩側頭痛,符合少陽經循行部位。小柴胡湯為少陽病主方,寒熱并用,攻補兼施,升降協調,有和解少陽、疏利三焦、調達氣機、宣通內外之效。應用時加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川芎為血中氣藥,辛香走竄,可上通于顛頂,下達于氣海,祛風止痛,祛瘀通絡。現代藥理研究顯示[2],川芎含有生物堿、揮發油、川芎內酯等,可直接影響腦及肢體血液量,并能通過血腦屏障,故可改善腦細胞的供血狀態,使腦細胞缺血、缺氧狀態明顯改善[3]。細辛辛散上行,祛風散寒,止頭痛。甘草緩急,調和諸藥。諸藥配合,具有增加腦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達到治療和預防頭痛的目的。
本研究表明,對照組采用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在頭痛次數、頭痛強度、頭痛指數方面改善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鄭誠東,蔣建章,劉梅仕.臨床神經病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58-60.
[2]張淑華,于榮.加味逍遙散治療血管性頭痛78例[J].四川中醫,2003,21(3):28.
[3]吳余升,陳可冀.活血化瘀復方和川芎嗪抑制血栓素A2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85,5(3):169-171.
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