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怡
教師隊伍建設永遠在路上—紅橋區人大常委會推動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紀實
張 怡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多年來,紅橋區高度重視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堅持走“人才強教、人才強校”之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師資建設為重點,多措并舉,統籌發展,紅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為深化紅橋區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一步推進紅橋教育發展,紅橋區人大常委會將加強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今年重點審議議題,強監督,真監督,促教師隊伍建設上水平。
為增強常委會聽取審議議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今年3月30日,紅橋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對區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情況開展了視察和調研。
代表們首先來到紅橋區實驗小學。實驗小學校長劉冰帶著大家邊參觀邊介紹:“我們已經連續六年舉辦教學節暨青年教師謝師會,成立了青年教師讀書社,對青年教師進行專項系列培訓。通過每師一課、主題論壇、微課進課堂等活動讓教師們在交流互動中學習提高。”
離開實驗小學,代表們又來到區教育中心,視察調研教育信息化—— “三通兩平臺”建設情況。教育中心負責人介紹: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實現學區校際間集研集備、同課異構、在線聽評課、名師做課在線分享等教學交流研究。隨后,代表們來到區教育中心的特級教師工作室,區人大代表徐長青親自介紹“徐長青工作室”在全國、市、區如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引領學科教師發展,助推教師專業成長,提升學科教學區域影響力的工作情況。
實驗小學的教師培養機制、教育中心“三通兩平臺”建設、名師工作室的影響力等令代表們振奮。來自天津市圣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魏所庫代表說:“真沒想到紅橋教育取得如此突出成績,紅橋教育硬件可能比不上其他地區,但培養出這么多優秀教師和教師團隊,實屬不易。”來自天津商業大學的王常柏代表說:“紅橋教育取得的這些好經驗,應該大量宣傳,鼓舞紅橋人斗志。”

代表圍繞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重點任務進行培訓。攝影/王紅
為幫助代表更加全面深入了解紅橋區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情況,常委會組織了專題講座和座談會。會上,區教育局副局長劉志堅對《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進行專題講解。他說,面對教育綜合改革,紅橋教育必須建設豐富的有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實行走班選課、導師制度、行政班和教學班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等等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而所有這些改革措施都對紅橋教育人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
座談會上,區教育局局長劉殿良向代表們全面介紹了紅橋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情況。他說,近幾年,我們堅持走人才強教、人才強校之路,教師隊伍建設成效明顯,我區中、高考成績連年攀升,區域教育人才和教師資源逐步均衡。但是,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著結構性缺編,人才培養模式較單一,專業發展平臺較少,部分教師責任心不強,教師隊伍分層培訓效果不明顯,人才、教師交流輪崗力度不大等問題。
如果說視察調研讓代表們對紅橋教育充滿自信和自豪,而專題講座和教育局局長的介紹則更多的是讓代表們感到紅橋教育人才、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諸多挑戰和難題。代表們深感紅橋教育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
今年4月,紅橋區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專門聽取了區政府《關于加強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真審議,充分發言,圍繞前期調研掌握的情況,與區政府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互動交流。
來自區第一幼兒園的張雅潔委員說:“學前教育越來越重要,但現在幼兒園教師人員緊缺,政府應加大教師招聘的力度。”
副區長劉玉明介紹說:“近幾年我區教師招聘在70至80名左右,逐年在增加,去年招聘了92名,今年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計劃招聘160名教師。”
王常柏委員強調:“我區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確實取得可喜成績,但教師隊伍建設永遠在路上,希望區政府繼續創新工作,進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綜合各位委員的發言,常委會要求,要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我區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要拓展思路,創新人才培養和教師培訓模式。堅持分層推進,為教育系統各類人才的成長搭建平臺。在繼續發揮名師帶動輻射作用的同時,積極拓展教師培訓思路,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完善機制,加強師德教育。堅持立德樹人,創新師德教育,宣傳師德典型,強化師德監督。要多措并舉,破解教育難題。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和教師招聘力度,拓寬途徑解決結構性缺編問題。要完善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加大人才和教師交流力度,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緩解結構性缺編問題,進一步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為增強監督工作實效,常委會要求區政府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審議意見,推動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再上新水平,并將落實情況向區人大常委會作書面報告。區政府高度重視委員和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召集了相關部門負責人對相關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采取多種措施貫徹落實審議意見。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教育系統人才培養和教師隊伍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區情實際,對“十三五”期間教師隊伍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和通盤部署。二是繼續探索有效途徑,加大教師招聘、教師交流等盤活教師資源,緩解人員壓力,實現更合理配置,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三是抓好培訓,用好各類平臺。設立專項培訓經費,堅持分層推進,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借助上級培訓平臺,為干部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必要的學習機會。做好教師專業培訓,提高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實施學歷提升工程,提高干部教師的學歷水平。四是牢固根基,提高師德建設水平。加強師德教育,實施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引導新入職教師增強職業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宣傳師德典型,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師德監督長效機制。五是分層推進,注重教師隊伍梯隊化建設。按照分類、分層、分崗培訓的要求,有計劃、分批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學習。扎實開展校本研修工作,提高教學效益。精心組織“三杯一獎”“三名工程”等競賽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注重名特教師的引領示范,打造更高層次的名特教師隊伍。
(作者為紅橋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