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玫,王文敏,陳 瑩,饒惠平
(中山市南朗醫院病案室,廣東 中山 528451)
檔案管理的干預模式對高尿酸血癥患者護理的效果
劉月玫,王文敏,陳 瑩,饒惠平
(中山市南朗醫院病案室,廣東 中山 528451)
目的 探討檔案管理的干預模式在高尿酸血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167例健康體檢檢出高尿酸血癥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80例)和觀察組(8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觀察組采用健康檔案管理的干預模式,包括健康檔案的建立,開展健康教育會,通過電話及面談進行飲食、運動、藥物和心理指導等。3個月后復查尿酸水平,問卷調查患者的生活習慣。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血尿酸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各項生活習慣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檔案管理模式對高尿酸血癥患者效果顯著,可改變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降低尿酸水平,具有推廣價值。
檔案管理模式; 健康體檢; 高尿酸血癥; 綜合干預
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代謝性疾病,以血尿酸升高為主要特征。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和各種相關疾病的影響,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血液中尿酸濃度高出正常范圍患者多數是無癥狀的,只有少數會導致痛風性關節炎和尿酸性腎結石。高尿酸血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清。有研究[1-2]表明,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系統疾病、痛風、腎臟疾病以及腫瘤裂解綜合征等有相關性,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治療高尿酸患者時不能單純依靠藥物治療,還需要進行早期護理干預[3]。本研究探討健康檔案管理模式在健康體檢中檢出為高尿酸血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及相關因素,發現危險因素,積極開展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降低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2015 年5 月1 日至2016 年4 月30 日期間在中山市南朗醫院檢出高尿酸患者167例,年齡20~60歲。采用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80例和觀察組87例。
1.2 診斷標準
高尿酸血癥是指血清尿酸男性和絕經后的女性>420 μmol·L-1,女性>350 μmol·L-1[4]。
入選標準:1)健康體檢結果顯示高尿酸血癥;2)愿意參與此項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 患有精神疾病;2)有理解或閱讀障礙;3)患有其他系統嚴重疾病。
1.3 研究方法
由醫院體檢中心專門成立體檢小組,對體檢小組人員統一進行為期一周培訓,確保體檢質量。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如評估患者病情,調查生活與社會環境、心理護理、生活習慣護理等。觀察組采用健康檔案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3.1 建立檔案
為確診為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單獨構建干預觀察記錄本,內容主要有性別、年齡、聯系方式、職業、單位以及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同時還包括血尿酸復查結果登記、飲食習慣、體質指數、飲酒吸煙狀況、尿酸水平、健康知識知曉率、運動狀況等。
1.3.2 健康宣教會
每月召開兩次病友會,內容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藥物指導及心理指導。通過開展多媒體視聽教學或者集中授課,而后將健康教育知識制作成小冊子或者宣傳資料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開展健康知識教育,內容包括高尿酸的發病原因、誘發因素、診斷標準、注意事項以及相關并發癥等,同時還包括運動、生活習慣、藥物以及飲食等方面的具體干預方法。
1.3.3 隨訪
采用電話隨訪或者每月家訪,進行飲食、運動、心理及藥物指導。
1.4 觀察指標
1.4.1 血尿酸水平
要求患者3個月后復查血尿酸水平,通過跟蹤記錄患者復查的血尿酸水平來了解其干預效果。
1.4.2 患者生活習慣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調查,生活習慣調查。生活習慣包括5個方面:控制飲酒、合理飲食、堅持運動、控制體質量、知識掌握。通過很差(1分)、差(2分)、一般(3分、)好(4分)、很好(分)5個等級進行自評,總分25分。
1.5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和分析,運用均數、率、構成比進行統計描述,作t檢驗、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高尿酸血癥患者167人,男性為127人,女性為40人,男女性別比為3.175:1,年齡范圍20~60歲,患病年齡分布以青年為主,見表1。
2.2 2組血尿酸水平比較
干預前,2組血尿酸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血尿酸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項目n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87478±39409±31*對照組80482±41437±44
*P<0.05與對照組比較。
2.3 2組生活習慣得分比較
干預前,2組各項生活習慣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各項生活習慣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生活習慣得分比較 分
*P<0.05與對照組比較。
尿酸為體內核酸(包括食物中的核酸)中嘌呤的終末代謝產物,其含量與體內核酸的分解代謝速度、腎的排泄功能有關。當體內尿酸的生成增多或(和)排泄減少,均可使尿酸蓄積而出現高尿酸血癥。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不規律的趨勢上升,高尿酸血癥發病率逐漸上升。相關機構、團體對高尿酸血癥的研究越來越多,對能影響高尿酸血癥患者的恢復治療及治療過后生活質量的因素越來越關注。筆者通過前期對本院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建檔情況進行觀察,發現對高尿酸血癥患者的建檔工作尚沒有規范的開展,因此,設想通過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進行檔案管理護理干預,對改善高尿酸血癥患者的護理質量將有很重要的影響。
應用健康檔案管理的干預模式,目的就是便于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早治療,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通過實施健康檔案管理模式,為健康體檢過程中發現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建立檔案后,其到醫院就診,以往的病史及治療等情況會在系統上詳盡的體現,為患者的系統化治療和護理提供非常好的信息支撐。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觀察組高尿酸血癥的患者的血尿酸為(478±39)μmol·L-1,干預后患者的血尿酸為(409±31)μmol·L-1。干預前后血尿酸值有顯著的差異,綜合干預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觀察組87名高尿酸癥患者的血尿酸值下降到小于357 μmol·L-1僅有22例,治療后患者控制率為25.29%。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為:1)高尿酸血癥患者大多數為無癥狀,僅有波動性或持續性高尿酸血癥,從血尿酸增高至癥狀出現的時間可長達數年至數十年,有些可終身不出現癥狀,但隨年齡增長痛風的患病率增加,并與高尿酸血癥的水平和持續時間有關[5]。2)對高尿酸血癥的危害認識不夠[6]。3)高尿酸血癥患者對改善生活方式的內容認識不夠。
對高尿酸血癥患者實行健康檔案服務管理,醫務人員能夠全程、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在對患者的管理上相互協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尿酸血癥患者的依從性及患者對基層醫院的信任度和滿意度。本項目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實施檔案管理模式,能幫助高尿酸血癥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自我管理能力,調整生活方式,顯著改善糖代謝指標,降低體質量指數,延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和應用。
[1] 劉志連,范文娟,王淑霞,等.成年體檢人群中高尿酸血癥患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7B):2284-2286.
[2] 吳子瑜,陳仕智,萬建新.福州市健康體檢成人高尿酸血癥發生率調查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10):952-955.
[3] 楊愛亭,楊俊芬,邵曉燕,等.早期護理干預對高尿酸血癥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4):21-23.
[4]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30-834.
[5] 宋薇,劉精東,陳志雄,等.南昌地區40歲以上社區居民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病率調查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2):181-184.
[6] 陳松婷,戴輝,林愛華.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癥與心血管危險因素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2):144-148.
(責任編輯:劉大仁)
Application of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LIU Yue-mei,WANG Wen-min,CHEN Ying,RAO Hui-ping
(MedicalDepartmentofNanlangHospitalofZhongshan,Zhongshan52845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Methods A total 167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n=80)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n=87) received health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including establishing health records,developing health education,and guiding diet,exercise,medication and mentality through telephone counseling and interview.The uric acid levels were determined and life habit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fter 3 months.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uric acid decreased and the scores of life habits increased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P<0.01 andP<0.05,respectively).Conclusion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 can effectively change bad habits and decrease uric acid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rchives management mode; physical examination; hyperuricemi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2017-03-20
中山市醫學科學基金項目(2016J250)
劉月玫(1980—),女,大專,技師,主要從事病案管理的研究。
R473.5
A
1009-8194(2017)07-0071-03
10.13764/j.cnki.lcsy.2017.0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