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11-01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比欢陂L期的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認為似乎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豈不知,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實在是一種落后,不太實際的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因此,在近十來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努力改變自己以前古老的做法。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變以前的被動學為主動學,呆板學為靈活學,苦學為樂學。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訓練呢?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吹泡泡”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說:“我們的童年離不開快樂的游戲,你們都玩過哪些游戲?在這些快樂的游戲中,你們最喜歡玩哪一種游戲?為什么?”當學生重溫游戲的快樂時,我乘勝追擊:你們知道冰心奶奶小時候喜歡玩什么嗎?由此引出課題:《吹泡泡》?!啊蹬菖輰ξ覀兇蠹襾碚f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偉大的兒童文學家冰心奶奶不僅在課文中具體地介紹了吹泡泡的過程,還生動地描寫了肥皂泡的美麗、神奇,同學們想不想重溫吹泡泡的快樂呀?”我又說。孩子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笑容滿面地說:“好,請同學們趕快去讀讀課文,重溫童年的美好時光吧!”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只有合理地提出閱讀要求,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激情,從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提出的閱讀要求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所以,我在教學中時刻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理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并適時教給孩子一些質疑的方法,讓孩子們嘗試質疑。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并要求孩子們學會質疑,體會質疑帶來的愉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并且達到大部分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體驗到質疑帶來的愉悅感。
三、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像一個愛嘮叨的媽媽,整天在孩子身邊喋喋不休,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如教學《廬山的云霧》和《錫林郭勒大草原》兩篇課文時,我只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廬山的云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和“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是個歡騰的世界”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在反復誦讀、品讀中讀出情感,讀出含義,體會“廬山的云霧的千姿百態”和“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美麗”的靜態美以及“廬山的云霧的瞬息萬變”和“錫林郭勒大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的動態美,從而體會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讀,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如教學《趙州橋》一文時,我先讓學生由課題質疑,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再自疑,再自己解疑。當學生提出“為什么說‘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和‘趙州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杰出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這一較難的問題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自讀,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學生有疑義的地方進行適當點撥,學生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