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芬
【摘 要】對于一個有造詣的演員來說,要敢于面對困難的挑戰,跳出固有的行當束縛,在細微中見真章,將所學得的花旦表演藝術和諧自然地融匯于新創角色的表演之中。一個劇種能否生存延續,不但要靠演員將本劇種的表演藝術精華繼承下來,還要靠演員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沒有創新和發展,劇種就沒有生命力。
【關鍵詞】彩調;旦角;表演
中圖分類號:J81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20-02
彩調劇號稱“三小戲”,即小生、小旦、小丑。彩調傳統戲的旦行分為花旦、正旦、老旦、搖旦,彩調的花旦是天真活潑、青春靚麗的小姑娘形象,其表演多以載歌載舞為主要特色。我曾主演過《探干妹》中的干妹子、《王三打鳥》中的毛姑妹、《三看親》中的蘇滿妹、《油漆匠嫁女》中的桃姑、《劉三姐》中的劉三姐及蘭芬等花旦角色,且都在參加自治區舉辦的各種藝術大賽中榮獲各類表演成果。老師和專家們對我取得的成績一致認為:既尊重前人留下的優秀傳統表演成果,又結合自己的條件和對角色的理解,努力豐富角色,創造性地進行形象塑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下面,我想就自己的藝術實踐,在幾個花旦、正旦的藝術形象創造中,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從《王三打鳥》中的毛姑妹到《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的性格塑造
2010年,導演龍杰鋒老師找到我,要我在《拾玉鐲》中飾演孫玉姣,這個節目準備參加當年九月份自治區第四屆廣西青年演員大獎賽??戳藙”竞螅覍ⅰ锻跞蝤B》中的毛姑妹和《拾玉鐲》中的孫玉姣這兩個角色進行分析對比,覺得毛姑妹和孫玉姣都是小花旦,都是充滿青春魅力、向往自由的情竇初開的青春少女。但兩者的身份、性格、出身、家庭教育以及追求自由的方式各不相同。毛姑妹是彩調劇中村姑型的花旦,孫玉姣是皮黃戲中小家碧玉的小花旦。毛姑妹的性格天真活潑,追求自由愛情、大膽豪放,孫玉姣的性格嬌嗔、稚嫩、真摯、鐘情,向往自由含而不露、輕而不佻。在表現形式上,毛姑妹以載歌載舞、大方潑辣、直抒胸懷為主,而孫玉姣則更多是細致刻畫,唱做并重,以塑造人物個性為主。從演村姑花旦到演小家碧玉式的花旦,要塑造完全不同的兩個花旦角色,其難度很大。但我覺得,一個有造詣的演員,要敢于面對困難的挑戰,跳出固有的行當束縛,將所學得的花旦表演藝術和諧自然地融匯于新創角色的表演之中,在彩調花旦表演的程式中,創造性地吸取兄弟劇種的長處,橫向借鑒民間舞蹈優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努力去塑造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角色!
導演龍杰鋒老師在幫助我分析劇情和人物性格時強調《拾玉鐲》孫玉嬌的個性特點與《王三打鳥》毛姑妹的異同,要求我要把孫玉姣的嬌嗔、稚嫩、真摯、鐘情的性格刻畫好,把孫玉姣這個雖然被禁錮但卻禁錮不住,一心向往自由的少女之情,含而不露、輕而不佻地表現出來,把她那種由天真活潑、嫵媚大膽,但又膽怯、羞澀的少女初戀綜合形成的質樸美貫穿于全劇之中,這就為孫玉姣這個人物和這個戲定下了基調。
于是我仔細看了桂劇藝術大師尹羲老師《拾玉鐲》的藝術片,還學習了越劇、黃梅戲的《拾玉鐲》,從中了解孫玉姣與傅朋、劉媒婆之間的關系,摸清孫玉姣的氣質、個性,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尋找人物的心理特征,然后根據龍老師定下的基調,按照我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去塑造孫玉姣。我上場時采用比毛姑妹出場時還要輕盈、活潑的碎步飄然而上,在照鏡子時的羞、嬌、美而又充滿自信的一笑,首先給觀眾留下一個充滿青春魅力的少女形象。在飛針走線繡花時,盡量做到眼隨針走,線隨手動,將動作的幅度、力度、速度,有機地揉進了孫玉姣悶坐草堂,不甘自鎖心扉,向往自由的情感。在表現喂雞這一節生活情態的表演時,將毛姑妹趕雞、抓米、撒米、數雞時那天真活潑的優美彩調身段,結合舞蹈的一些旋轉、跳躍,逼真自然地用到孫玉姣身上,眼睛里流露出無限憐愛之情,似嗔似怪,似喜似怒,活現了孫玉姣自得其樂、嬌嗔天真的性格和發自內心去熱愛生活的美好心靈。
難度最大的是如何選用“做”工,在孫玉姣三次“拾鐲”“還鐲”的表演中,將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在第一次得到異性的愛慕時,那種新奇、羞澀、向往的如癡如醉的復雜心態刻畫得細致入微。在龍老師的啟發下,我根據孫玉姣內心活動發展的邏輯,在繡花時,因對初戀的情馳神往,被繡花針扎了手,出門時又撞到了人;第一次拾起傅朋放在地上的玉鐲時,假裝趕雞,第二次又假裝尋找呼喚母親,最后一次則故意失落手娟,以掩蓋拾鐲時的緊張、羞臊。不料三次拾鐲都被傅朋看見。為掩蓋羞臊的窘態,于是先把玉鐲放回原處,第二次把玉鐲還到傅朋手上,最后一次是把戴了玉鐲的手伸向傅朋時,還故意嘴硬地說:“我不要,我不要!”這三次拾鐲、還鐲的表演,沒有一句唱詞和念白,全靠通過含蓄、細膩的“做”工,把孫玉姣的害臊、緊張、歡悅的復雜心態,用質樸而不浮華的表演流露出來,把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情趣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孫玉姣活生生的性格與真實的情感展示得栩栩如生,使觀眾看后賞心悅目,得到美的享受。龍老師評價說,我塑造的孫玉姣形象,不但惟妙惟肖,而且已達到“神形畢肖”的藝術高度,比以往我在調子中飾演的干妹子、毛姑妹、蘇滿妹、桃姑等花旦的戲造諧更深,是在繼承了彩調花旦行當表演的基礎上的大膽突破與提升。這個劇目在參加2010年第四屆廣西青年演員大獎賽榮獲殊榮,得到了評委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從《探干妹》中的“干妹子”到《換子記》中的“隴氏”
與《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王三打鳥》中的毛姑妹、《對子調》中的干妹子角色不同,《換子記》中的隴氏是個悲劇人物,是以“唱”、“做”工為主的青衣行當,彩調也叫正旦。這個角色和我擅演《對子調》中那些天真活潑的花旦是絕然不同的兩個行當?!短礁擅谩返母擅米痈覑鄹液?,既潑辣又深情,塑造角色的手段和《王三打鳥》毛姑妹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個《換子記》的隴氏,在年齡、身份、性格上都相差甚遠,就是時代背景也不一樣。從藝術表現手段上,“舞”是我的長處,而“唱”則是我的短板,要演好這個不同行當、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表演風格的悲劇角色,我心中一點底都沒有。導演龍杰鋒老師鼓勵我說,一個藝術造諧高的表演藝術家,不但是個好的本色演員,還應該是個敢于創新、勇于突破、擅演不同行當和角色的好演員,并要求我先熟讀劇本,弄清該戲的時代背景、理順劇中的人物關系,找準角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內心世界的奧秘,沉下心來研究如何演好角色的具體方案,相信我一定能把隴氏這個角色演好演活,演出自己的藝術特色來。龍老師的鼓勵,使我心中有了底氣,下決心一定要嘗試演好這個難啃的角色。endprint
反復研讀劇本后,得知隴氏出身卑微,嫁入江家為妾。固懾于重男輕女家婆康氏的淫威,為能立足江家,昧著良心將生下的女兒與江家大媳婦龐氏所生的男孩暗中調換。事情敗露后,畏罪自縊身亡,致使一個本應幸福美好的家庭家破人亡。劇情反映的是社會倫理道德的重大命題,是通過隴氏的命運來揭示“重男輕女”這一封建殘余思想發展的脈絡,可分為三個過程,這三個過程的表演都是以大段的唱腔來體現她因偷男換女而喪失道德人倫后的復雜心情,揭示她被扭曲的人性和陰暗的靈魂。
找準了隴氏的個性特點及其思想發展的脈絡后,我決定從提高自己的唱功水平入手,然后根據隴氏的情緒變化,思想感情的跌宕起伏,內心世界的悲哀與憂思,靈活地運用“唱”工的演唱技巧展示出來。于是我自費去請教聲樂老師,幫我提高“聲腔共鳴”和發聲吞、吐以及氣息運用的方法,并按老師的要求堅持天天練嗓,唱功有了很大的提升。隨后又虛心向唱工好的彩調老師學習演唱技巧和彩調韻味。通過學習,使我懂得我們彩調唱腔的演唱和彩調劇種所用的規范化的桂林、柳州話有著密切的關系。桂柳話的語言是單音字,它一字一音,有聲、有韻、有調,字的聲、韻、調很自然地要和彩調唱腔發生聯系,所以彩調的演唱中,自古就有“字正腔圓”“腔隨字轉”的說法,并有四聲(平、上、去、入)、五音(喉、舌、唇、鄂、鼻)、四呼(開、齊、撮、合)等傳統經驗和方法,這些字音上的嚴格要求對演唱和念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提高了聲樂水平,懂得了演唱的要領,就要進一步做到“以情帶聲,聲情并茂”,在“唱”工上去刻畫人物性格、挖掘人物的內心感情才能得心應手,由于隴氏在劇中是個悲劇人物,其唱詞多是根據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的需要來創作的,為了能通過唱詞內容準確地刻畫隴氏的性格和揭示她內心世界的奧秘,我在接到唱腔曲譜時,并不急于去按譜練唱,而是先把隴氏的唱詞反復研讀幾遍,讀出唱詞的輕、重、緩、急和抑揚頓挫的節奏,讀懂唱詞內容的含義,唱腔也是根據唱詞的內容和人物感情變化的需要來設計的,多以“憂板”“哭板”為主調,結合“訴板”“四平”等曲牌綜合而成的連曲體,其基調都是深沉、哀怨、憂傷的,所以我在演唱時就以這個基調為主貫穿全劇。當隴氏偷男換女后產生自責、懺悔、情緒復雜深沉時,我唱得如泣如訴,令人心酸;當隴氏看見龐氏被家婆趕出家門,親生女兒屢遭虐待,大年初一被趕出撿豬菜的凄涼情景而又不敢上前說明真相給予保護時,我把她那心如刀絞、肝腸寸斷的心情唱得悲悲切切、凄婉哀怨、催人淚下。特別是隴氏得知偷男換女的丑行敗露后,以死來控訴康氏重男輕女造成家庭悲劇時那大段的高潮唱腔,更是唱得字字血、聲聲淚、悲憤激昂,感人肺腑、撼人心魄,把隴氏那被封建倫理道德扭曲了的本性和靈魂揭示得淋漓盡致,從而使整個劇情的思想內涵得到了升華,演出結束后,觀眾席中還不斷傳出悲切的啜泣鳴咽聲,似乎還沉浸在悲切的意境中。這個戲是個悲劇,節奏較慢,原以為觀眾會不太喜歡,可沒有想到該劇連演了八場還意猶未盡,觀眾還愿意連續觀看。這種藝術效果給了我很大的鼓勵。這個戲的片段,本人在參加2016年第六屆廣西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獲得好成績。
通過這兩出戲角色轉換演出的成功,我深深感到,一個劇種能否生存延續,不但要靠演員將本劇種的表演藝術精華繼承下來,還要靠演員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沒有創新和發展,劇種就沒有生命力,最終將被社會淘汰而滅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