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密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052-02
小學是學習英語的入門階段,也是打好英語基礎的重要時期。隨著時代的進步,英語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視,而農村英語教學是農村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如何扭轉農村小學英語的局勢?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我根據洋梓鎮龍泉小學英語的實際情況,在這里與大家一起進行探究:
一、以學生為主體
以往的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題,如今我們理應扭轉局面,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如何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師就要想方設法組織好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學生積極探求、思考的欲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一)充分利用肢體語言及感官,增強感知能力,讓學生輕松學習零負擔
單詞、詞組、句子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礎教學。而每個單詞、詞組、句子都有其固有的含義,那么理解它們的含義就需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及利用他們的肢體語言,增強感知能力。教學表情化、動作化。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作到表情化、動作化。通過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即以姿勢說話。如教listen這個單詞時,我就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時做傾聽動作。反復幾次后,只要我半握拳手放耳后,學生便心領神會。經過同樣的訓練,只要我雙臂合攏輕輕向上抬起,學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齊讀。這樣節省了教學時間,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注重個性化教學。
(二)進行多方面聯系,加強理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抓住詞語之間、句型之間的聯系,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難點。由于理解是內化的重要過程,所以,教師要把教的工夫用在點撥上,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加深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更應發揮好育人的作用;教師還應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實踐,在實踐中進行學習。
二、以興趣為動力
小學英語是入門教學,應該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放在首位。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產生,而是從對客觀事物的愛與熱忱產生。”的確,小學英語興趣第一,學生只有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的學習英語。
針對小學生喜說愛動、爭強好勝、善于模仿等心理特點,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生活動,使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狀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針對教育特點,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一)玩中學,在游戲中學有所得
游戲是一種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尤其是低年級英語教學的基本活動。靈活運用各種游戲,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不但鼓勵學生玩,還組織學生玩,和學生們一起玩,引導學生玩得有意義。如在學習自我介紹時就采用“毛線纏繞”的游戲,在學習“cat、dog、snake”等名詞時采用了“蒙眼辨音”的游戲,在學習動物時采用了“快速表演叫聲”的游戲等等。這些游戲由于帶有比賽的性質,參加游戲的學生都抱著渴望獲勝的心理,有助于克服學生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游戲中,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發了表達的欲望,提高了口語實踐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歌中練,在歌聲中鞏固知識
小學生生性活潑、愛唱愛跳。針對這一特點,每一堂課我都利用或編寫了與學習內容相符的歌曲或歌謠(chant),并加以動作表演。如在學習表示小動物的單詞時,我采用了這樣的歌謠:
cat cat“Miao,Miao,Miao”,
dog dog“Wang,Wang,Wang”,
frog frog“Gua,Gua,Gua”。
每一種動物配上其叫聲,和著錄音節拍,再加上學生們繪聲繪色的表演、夸張的語氣,使學生在活潑歡快的氣氛中自然地獲得了英語知識與技能,開闊了視野,發展了智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畫中樂,在涂﹑畫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低年級學生情緒活躍、開朗,具有穩定性、專一性差的年齡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僅僅鍛煉學生的“動嘴說”,還讓學生“動手畫”,如用水筆涂風景,用簡筆畫小伙伴,用線條連單詞,用毛線裝飾小動物卡片等等。學生們在涂、畫中,與同伴團結合作,相互交流,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用圖片,優美的體態語、簡筆畫、照片、多媒體課件等進行直觀教學活動;可以選用學生們熟悉的內容或游戲方法,使學生的興趣點達到高潮。教師應對學生在游戲中的出色表現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他們的聰明才智,分享他們在游戲中所獲得的樂趣。教師把握好了興趣這個支點,就能通過課堂教學這根杠桿,成功地達到自己教學質量提高的目的。
三、以運用為目的
眾所周知,語言的社會屬性是指它在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起著溝通與交流的作用,人們必須要看場合、時機和對象,根據整個語言環境以及雙方的身份,正確、得體地使用語言,這就是交際能力,我們的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內容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交際過程。
(一)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語言的舞臺
教師要本著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積極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
課堂是學生的舞臺,教師應該讓學生扮演主角。當然,教師的精講是必要的,但更應該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表達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看法,在鍛煉口語及聽力能力的同時,增強對語言的理解。可利用課件和視頻播放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做英語對話,編英語短劇,教師在臺下做簡單的糾正與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發散各自思維的同時得到語言的練習。
(二)培養學生情景對話能力
英語是語言,我們要利用現行教材所提供的語言材料,培養情景對話能力,讓學生在熟讀時注意語音、語調、表情自然到位。然后熟記關鍵語句,強化常用口語。最后創新、活化語言。單純模仿、機械重復不僅學了后還不會用,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及時創設情景,利用書上的材料擴充交際語境,培養學生在真實情景中的口頭交際能力。我在上這一課時就利用資源,培養學生的交際運用能力。
總之,通過教學中的這些嘗試,我的英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聽說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強。作為教師,我由衷地感到高興,也切身體會到了新課改所帶來的欣慰和喜悅。但這只是一個開端,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還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農村的小學英語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