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暖+馮盼盼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原發(fā)性痛經效果觀察及護理。方法 選擇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診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8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1例。前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對其進行治療同時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對其進行護理,后者在此基礎上給予中醫(yī)治療的同時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對其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評價患者的整體治療體驗和滿意度評價。結果 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后,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5.12%與73.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2.9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原發(fā)性痛經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同時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其治療效果,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值得臨床上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原發(fā)性痛經;中西醫(yī)結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07..01
原發(fā)性痛經是婦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屬于無器質性疾病,多發(fā)于未婚的青少年女性,此類疾病發(fā)病范圍較廣,在月經周期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學習等[1]?;颊叩呐R床表現多為嘔吐、頭痛、腹痛及面色蒼白等,疼痛較重的患者還會引起暈厥等現象的出現。目前臨床上無特效藥對其進行治療,一般采用布洛芬對其進行控制治療,但效果較不理想,又因為青少年處于叛逆期,治療依從性較差,為更好的提高治療效果,筆者根據多年臨床經驗,對原發(fā)性痛經患者采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入中醫(yī)配合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其進行治療,發(fā)現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就診的“原發(fā)性痛經”患者8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且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婦產科學》擬定的相關痛經診斷標準。對照組41例,年齡15~26歲,平均(19.6±2.8)歲,病程1年2個月~10年,平均(4.2±1.6)年,其中已婚12例,未婚29例;觀察組41例,年齡16~27歲,平均(19.8±2.8)歲,病程1年4個月~10年,平均(4.2±1.7)年,其中已婚13例,未婚28例。均排出生命體征不穩(wěn)、嚴重肝腎疾病、心肺功能不全急惡性腫瘤的患者,均經過醫(yī)院倫理會同意,均簽署之情同意書。對兩組患者在病程及年齡等基礎情況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布洛芬對其進行治療,計量
400 mg/次、3次/天,連續(xù)服用3天,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在月經來潮時開始服用藥物。
觀察組患者在口服布洛芬的基礎上,給予口服中藥湯劑進行治療,藥方為:紅花10~12 g、女貞子13~15 g、白芍15~17 g、當歸18~20 g、熟地10~12 g、丹參13~15 g、
延胡索10~12 g、甘草5~7 g、川芎12~15 g、杜仲
13~15 g、桂枝10~12 g、小茴香5~7 g,若患者為氣虛體質,還可以加入黃芪18~20 g、若寒甚者可加入艾葉及肉桂各10~12 g、若氣滯者可給予柴胡及枳實各13~15 g、若血瘀甚者可給予桃仁12~14 g。加入適量水中用水煎服,保留湯汁300~400 mL,分為早晚兩次服用,1劑/天,月經來潮前3天開始服用,連續(xù)服用10天,3個月為1個療程。
兩組患者均給相應的護理措施對其進行護理,具體為:主動患者此類疾病的相關知識,如月經前后不要進行劇烈的運動等,可進行適當的慢跑、散步。注意不要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對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狀態(tài)患者,多與患者進行交談,幫助調節(jié)心情。
1.3 評估觀察
對其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具體為:小腹疼痛等臨床特征消失為“痊愈”、小腹疼痛等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有較大改善為“有效”、小腹疼痛等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較大改善或加重為“無效”。痊愈率+有效率=總有效率。同時評價患者的整體治療體驗和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較差”4個等級。
2 結 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痊愈”、“有效”及“無效”例數及百分比分別為24例(58.53%)、15例(36.58%)、2例(4.87%)與16例(39.02%)、14例(34.14%)、11例(26.82%),有效率分別為95.12%與73.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滿意度評價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100%,對照組內4例與3例患者分別評價“一般”及“較差”,滿意度為82.92%。
3 討 論
原發(fā)性痛經目前發(fā)病原因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免疫系統(tǒng)、宮頸狹窄及精神因素是導致此類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中醫(yī)認為不通則痛,血流通不暢是導致此類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服用中藥加入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同時加入延胡索、丹參等有助于通利行氣等功效,同時配合相應的護理,達到提高治療的效果。從本文數據中也可以看出,對原發(fā)性痛經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同時配合相應的護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其治療效果,得到患者一致好評,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薛玉榮,保 留,鮑連鳳.中醫(yī)藥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yī)雜志,2012,38(10):745.
[2] 齊律麗.辨證治療原發(fā)性痛經60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14(03):1621.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