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上一階段的學習,筆者對于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有了一定的理解。古體詩是由歷代文人創作流傳下來的優秀作品,運用中國古詩詞進行藝術歌曲的創作,是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筆者將以《長相知》為例,分別從它的歌詞、旋律意境以及演唱技巧出發,淺談對其的理解。
【關鍵詞】《長相知》;歌詞;旋律;意境;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76-01
一、《長相知》歌詞
“上耶,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上耶”是此首詩歌的起句,女子既然開口言天,可見她的內心對于愛情的重視。接著,女子開始傾訴自己內心的情感,“我欲與君長相知,長命無絕衰”,這句詩詞的意思是,我愿意與你在一起,長相廝守。接下來,女子用各種自然現象來表達自己對于感情的忠貞,“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除非天地傾覆四季混亂,我才能斷絕對你的愛戀,詩句中依序提到了五種不同的自然現象,其脫離現實的程度也在不斷增加,充分表達了女子對于感情的炙烈。
《長相知》這首詞曲,應不同于其他那般含蓄、深沉,應演唱得炙熱宏遠。
二、旋律
《長相知》為當代作家石夫親自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作家借鑒了昆曲獨有的藝術特色,為古詞新編類型,整首曲子從頭至尾都充滿了古典的韻味。
《長相知》完美地將旋律與歌詞結合成一體,起句演唱中運用了裝飾音及變化音,讓曲子余韻悠長,繞梁不絕,從“山無陵”開始加大力度,充分表達了女子對于感情的堅定信念,最后以連續三句“長相知”收尾,聲音漸漸從強變弱,從而鮮明地刻畫出對感情至死不渝的女子形象。此外該曲還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戲劇的精妙唱法,運用切點及切分作短暫停頓,語氣時急時緩,時輕時重,充分表達了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因此在演唱本首曲子時,無論是伴奏者,還是演唱者,都要注意節奏的把握及感情的變化,盡量做到含而不露。
三、意境
《長相知》的意境極其獨特,尤其是其藝術美感令人稱嘆,因此可以說是我國古詩詞歌曲中的千古佳作。其意境美遠遠超過了其他古詩詞藝術歌曲,是我國現代作曲家在充分借鑒新創作手法的同時,繼承我國古代聲樂藝術而創作出來的優秀歌曲。不僅大量吸收了西方聲樂的創作手法,同時也對我國傳統歌曲藝術進行了創新,從而探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創作途徑。
《長相知》感情炙烈,曲風古樸而優雅,營造的意境十分優美,無論是演唱者,抑或是欣賞者,都會為其藝術魅力所傾倒。
目前《長相知》有多個演唱版本,但其中最有韻味的,莫過于吳碧霞。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審美上向來注重統一,即形與神的統一、情與理的統一,以及美與善的統一。因此藝術風格一般都較為含蓄,講求適度和相宜,而歌唱家在演唱此首曲子時,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無論是演唱還是歌劇,歌曲創作的用聲均講求“適度”,也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應當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即不慍不火,留有余韻,無論是情緒還是內容,把握的程度只需要做到恰如其分。
四、演唱技巧
(一)裝飾音。《長相知》中有很多的裝飾音,而這些也恰恰是表現其古韻的亮點所在。倚音在演唱時,越短促越好,瞬間帶過。從而透露出一種綿長的“戲”味,特別是首句的“上邪”,采用小倚音進行處理,瞬間將聽眾引入那個琴瑟和鳴的時代。
(二)顫音。顫音具有較強的裝飾感,因此十分華麗,而長音則綿延不絕,讓人感覺曲子像是從另一個遙遠的時空緩緩飄來。女子心中的堅決與愛戀,都化成了婉轉動人的旋律。
顫音正確的唱法是氣息輕顫,在演唱此曲時,可以慢慢放緩尾音部分顫音的頻率。如此一來,會讓所有的人為之陶醉。
(三)內心情感。雖然歌曲本身的音域并不寬廣,但其結構卻十分嚴謹,音程及節奏富有變化,其旋律結構更是與眾不同。曲調纏綿悱惻,縈繞迂回,演唱者在演唱時應當細致地處理情感,才能充分表達作品的內涵,同時要求演唱者必須掌握相應的技巧。
首句“上耶”與末句連續三聲“長相知”相互呼應,使曲子從頭到屬都貫通深濃的情意。在表達內心情感時,此曲主要以對唱為主,開頭為長聲呼清,結尾部分為細語叮囑,充分說明男女之間通過對唱來交流情感。整個演唱過程以戲劇唱法為主。給人一詠三嘆之感,從而充分地體現了歌詞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五、結語
以上就是筆者通過對《長相知》的分析得到的對于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理解。對于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學習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更加重視,在吟誦中體會古詩詞的韻味,在演唱中體會古詩詞與音樂結合的美感,在反思中體會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鄒本初.歌唱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佚名.淺談青年歌唱家吳碧霞演唱特色與藝術成就[EB/OL].http://www.doc88.com/p-7428799027684.html,2013(10).
作者簡介:
王翹楚(1995- ),女,漢族,河南省洛陽市人,河南大學本科在讀學生,研究方向:音樂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