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潘長瑜
【摘 要】吉林省地處東北地區中部,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傳統音樂文化遺產極其豐富。這些傳統音樂文化,凝結著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血脈,蘊含著各民族的智慧與文明。多少年來,傳統音樂文化極大豐富了地方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促進了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設,因此,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中圖分類號:J0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081-01
一、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保護現狀
目前,吉林省已經將東北二人轉音樂、長白山森林號子、蒙古族馬頭琴音樂、朝鮮族長鼓舞音樂、東北大鼓音樂、烏拉陳漢軍旗單鼓舞音樂、烏力格爾音樂、蒙古族四胡音樂、朝鮮族洞簫音樂、伽倻琴藝術、阿里郎、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朝鮮族鶴舞音樂、黃龍戲音樂、盤索里音樂、朝鮮族三老人音樂等16個傳統音樂文化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還將吉林烏拉滿族民間音樂、趙家傳統古箏技藝、劉學仁高粱稈兒哨、烏拉滿族秧歌音樂、吉林漢族大秧歌音樂、烏拉陳漢軍旗香音樂等31個項目列入《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將百余個項目列入吉林省各市縣級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尤其是2009年成功將朝鮮族農樂舞項目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問題
(一)保護資金不足。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外來文化、外來音樂等因素的影響,吉林的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個別傳統音樂文化消逝,有的已步入瀕臨消亡的邊緣。雖然吉林省政府及相關文化部門也加大對本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果,但是宣傳力度以及保護措施方面尚有欠缺,尤其是相關保護資金投入過少,無法滿足相關保護工作的持續、長期進行,進而也達不到預期的保護效果。
(二)未形成完整的傳統音樂發展產業化。雖然吉林省內的傳統音樂工作者、相關專家以及民間藝人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保護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是,一些傳統音樂文化團體、民間藝術團體,參加演出的機會較少,傳統劇團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加之一些傳統劇團的管理機制不健全,缺乏政府及文化管理部門的扶持與引導,進而也導致吉林省傳統音樂發展無法形成演出、開發與保護共同發展的道路,直接影響到了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三、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保護措施
(一)加大政府保護扶持力度。吉林省政府注意傳統音樂文化的經濟價值與承傳價值,不斷加大政府保護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關的傳統音樂文化保護政策.同時,加大政府財政拔款金額,為傳統音樂文化團體、民間藝術團體創造更多的演出機會,鼓勵其通過自身演出以保障發展所需資金。另外,政府還應進一步加大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與保護制度,提高當地百姓對非特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二)構建傳統音樂文化教育體系。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個不間斷、長期的工程,只有借助現代音樂文化教育體系,才能構建一套完善的教育體系,培養出更多、更專業的傳統音樂人才,使其感受到本省傳統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地域魅力,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音樂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三)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產業化發展。吉林省應將傳統音樂文化遺產逐步轉化為文化產業化發展之路,以此作為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基礎,同時,也可以促進本省的經濟發展。另外,吉林省還可以將一些代表性的保護名錄(如東北二人轉、朝鮮族農樂舞等)打造成精品傳統音樂項目,并通過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其產業化發展,在提高保護力度的同時,還可以帶動本省的音樂旅游與投資等多方面的發展。
另外,吉林省在進行傳統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同時,還要大膽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創新。既要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上與時俱進,還要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傳承模式,進而加快保護與傳承步伐。這對提升吉林傳統音樂音樂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與吸引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吉林省政府及相關的文化管理部門,還要大力推動吉林傳統音樂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喜歡具有吉林特色的傳統音樂文化,這對提高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保護力度與傳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既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需要組成,也是吉林省傳統音樂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對于吉林省的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均具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廖明君,楊民康.傳統音樂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民族藝術,2008(1).
[2]廖丹.從傳統音樂的三個特性看音樂類非特質文化遺產保護[J].中國音樂學,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