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雙輝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7-0107-02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起引導、點撥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與學生有成長關系密切。試想,沒有語言的感悟與積累,孩子腦中一片空白,孩子們如何去表達?因此,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渠道。
一、循循善誘,激發學生閱讀的點滴興趣
在學習過程中,摹仿文中人物的表情、語言、動作等,在腦中再現文中的形象。如在學《清明上河圖》《翠鳥》《曼谷小象》等,就運用了這種方法。這樣,學生不僅對文章內容印象深刻,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表象,語言和情感,將語言與情感、表象建立了聯系。
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按故事情節編演課本劇、演示等,如《詹天佑》《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讓學生讀中悟,演中學,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學習,讓語言與形象相互轉換,從而學會表達。
二、入情入境,注重培養閱讀的方法指導
1.從重點為切入點,指導按照單元提示或課本提示的方法進行學習
在學習一組課文前,先引導學生從“導讀”“預習”“閱讀提示”“閱讀向導”“課后思考練習”中把握住每一組課文及每一篇課文訓練重難點及要求,尋找學習的思路方法。在學習每一組課文時,在第一講讀課文時,指導學生圍繞該組課文的訓練目標、要求及重難點按照提示的方法進行有效讀書。學完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積累學習方法,在學習第二篇講讀課文就可稍加指導就能完成。閱讀課文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去運用方法進行自讀,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在學“讀進去,想開去”這一組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在導讀中“讀通——理解——想象——交流”的學習程序。在學習第一課時,引導學生按照程序進行學習。
2.對學生分層要求,對課文分層指導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發現學生哪一環節有困難,就對哪一環節進行指導,讓學生進行踏實的訓練。不僅讓好的學生“吃得飽”,又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彌補了以前欠缺的東西。對優先達標的學生,可以對他們進行更深的訓練,或讓他們閱讀課一些課外讀物,給他們“加餐”。
3.合并同類項,單元整組教學的可行性
不同類型的課文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單元整組教學的探索,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空間,其合并同類項的做法,為學生自主學習,入情入境地學習,開辟了一片新天地,例如:古詩詞的閱讀,就要先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作者的處境和心境等,再讓學生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悟情。在理解時,提醒學生要結合注釋,有時還要運用工具書。
閱讀寫事的文章,要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感知它是寫事的文章,再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事情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理清事情的發展順序。然后再讓學生抓住主要段落去體會,去感悟,去品味,去聯想。
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
1.整體讀書法。在讀一篇文章時,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從整體理清課文結構,從整體體會思想感情,從整體領悟文中道理,從整體上品析妙詞佳句的方法稱之為整體讀書法。
2.分散讀書法: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分層目標或重要典型段落,有針對性地讀書,解決問題。
3.圈點批注讀書法: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疑難的地方用符號文字標標出來,寫出自己的問題、見解、想法等,以便以后的高效復習。
4.質疑問難法:是一種探求真知,向未知領域深入掘進的讀書方法,它是從學生心中的疑問,調動其思維進行探究的讀書方法。這種方法便于使教學與重難點、學生實際更貼近,減少教學時間的耗費。
5.情景再現法:就是將作者所寫的人、事、物、景在腦中變成真實的場景與活動畫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感受,然后再根據頭腦中的情境進行復述或背誦的方法。它可以促進表象與文字的相互轉化,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四、營造氛圍,留給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
1.建立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集體氛圍
這樣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尊重和信任。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領悟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道理。對后進學生的不足,不嘲笑、不譏諷、不高高在上。這是讓每一個學生有言敢發,敢說真話,從而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中,不以學生在作業、交流、匯報中有錯誤而生氣、指責、批評等。在心理上要對好、中、差學生一視同仁;在語言中要對學生多鼓勵、表揚;在課堂上和批改作業中,要看學生的閃光點。
在學習《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體品味,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作者采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描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作學術報告的場面,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凸現在讀者面前。接下去的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居里夫人為了探索“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而進行的艱苦的研究,直到發現了鐳, 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充分表現了居里夫人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的過程是閱讀主體通過特定的心智活動,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語與本然生活之間對應關系的過程。課文中包含的生活底蘊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學習只需找到其中的一種生活底蘊,并獲得直覺經驗,就能領會課文的內容。因此,多多留心,多多走進文本,時刻關注學生,就定然會在閱讀教學中感受到春天般的明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