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菊斌
【摘 要】教師應用翻轉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微課設計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環節,它決定教師課前預習及課后引導環節的質量。
【關鍵詞】翻轉課堂;微課;高中物理
翻轉課堂,是指教師通過微課的引導,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課前預習與課后學習的環節,教師在課堂上只負責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重點及難點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要求學生自主的學習。
一、微課教學的類型設計
微課,就是一種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知識碎片化,應用直觀的教學形式把知識呈現給學生的課程。這種課程的載體為多媒體視頻,轉播的方式為網絡傳播,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推送的方式推送給學生學習。教師為學生推送微課,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微課來學習知識,為了讓學生高效的學習知識,教師必須設微課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教師開展《向心力》這一節課的教學以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向心力的概念。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知識概念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教師可以呈現一則實驗、引導學生自己做實驗、給學生灌輸一個理論概念……這些方法都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無論教師應用哪種方法讓學生理解概念,都必須營造一個學習情境,使學生理解概念。
應用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為例,教師可以選擇引導學生看圖1,令學生思考,為什么在生活中,人們建公路的時候,或做鐵軌的時候,如果道路是彎的,都必須把道路建成斜的?參看圖1,為什么人們必須把鐵路建右左邊高,右邊低呢?教師的這則教學案例能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鐵軌彎道必須如此設計?當中包含了一個什么原理?當學生產生學習疑問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一節課要學習的知識。根據微課的功能需求,微課可分為講授類、問答類、啟發類、討論類、演示類、練習類、實驗類、表演類等多種類型。不同的微課教學類型提供不同的教學功能。在這一節課后,教師需要學生思考什么是向心力這一概念,所以選取了啟發類這一教學模型。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為主題突出,指向明確;教學資源呈現多樣化,情境真實,貼近學生的生活;案例短小精悍,富有啟發性;課程為半結構化,它前半段為教師呈現的案例,后半段依照案例拓展,啟發學生思考;它的啟發性強,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啟發類教學模式,是適合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概念的。
微課具有碎片化的特點,即教師必須通過一節微課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一個知識。為了讓微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要根據教學需求選擇適合的教學類型,結合該教學類型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知識,令微課教學實現教學的功能。
二、微課教學的知識呈現
在傳統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重點在課堂學習上;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的學習重點在于課堂教學外的學習時間。高中的學生學習任務非常繁重,他們要學習各種知識,微課的特點為教學時間短、主題切入點小、知識呈現較為直觀,因為具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學生才愿意在課外應用零碎的時間學習微課。微課的特點,就是教師課堂知識呈現的要點。
在教師應用以上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向心力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把向心力問題抽象成一個物理抽象圖形如圖2。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思考,當一件物體受到了外力影響做圓周運動時,它可出現三種狀態。第一,受外力影響進行運動的狀態;第二,在受圓周離心力的影響下作切線運動的狀態;第三,現圓周離心力運動消失后,物體尚切線運動飛出的狀態。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與學過的數學、物理知識,可以迅速理解向心力這一概念。學生能理解:向心力是在做圓轉運動時會出現的力;向心力的大小影響物體運動的軌跡,如向心力不足,物體會沿著切線飛出去;要判斷一個物體能不能做圓周運動,就要判斷F是不是等于mw■r。學生學習向心力時,最容易犯下的一種錯誤是認為向心力,它是一種特殊的力,這種力決定了物體能不能做圓周運動。教師要應用重點符號標注:向心力不是直接給予物體的力,而是維持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力,不同質量的物體、做圓周運動的速度不同、做圓周半徑的半徑不同,都決定物體做切線運動需要的力。
在微課中,教師的知識呈現要直觀,以方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或舊的知識理解新的知識;教師的語言描述要簡單、扼要,使學生閱讀文字后能迅速理解知識重點;關于重點及要點,教師要用特殊的文字、符號、圖型標注,使學生能迅速抓住學習核心。
三、微課教學的問題提出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漫延問題,教師希望學生學習了知識后,思考的問題越多越好、了解的知識越廣泛越好,這種提問方法不適合應用在微課中。教師應用微課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習一節課后,就能立即思考問題,得到學習收獲。當學生感覺每學完一節微課,就能理解一個知識點,產生學習收獲感時,就會愿意自主的學習微課。假如教師漫延問題,便會讓學生抓不住學習重點。
比如當學生通過學習微課,理解了向心力,及向心力公式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今天學過的知識思考,為什么人們在設計鐵軌時,要設計外高內低,而不是外低內高呢?請繪制出物理受力圖形,說出這種設計的原理,及這則案例中出現的向心力計算公式。
教師在微課中提出問題的原則為:第一,緊密結合這一節課的學習情境提出問題,如果學生不太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時,可以應用微課的重播、跳播功能觀看視頻,理解問題;第二,緊密結合這節課的知識點提出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回答問題驗證自己是否理解這節課的知識;第三,結合學生的層次設計問題,比如這一次課,為了幫助學困生理解問題,教師特意提出為什么軌道必須設計得外高、內低的問題,這是為了讓學困生能聯想到火車運行時,兩側受到不同大小離心力的緣故,而學中生及學優生是不必接受這種提示就能抓到學習要點的。
總之,微課在翻轉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決定教師課前預習與課后引導的階段的教學引導質量,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微課的要點為:優選教學類型、應用直觀化的方法呈現知識要點、縮小提問切入點及做好層次性引導。
【本論文是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重點課題(課題立項號:153722839)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