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人類學是一門將音樂視為文化進行研究的學科,其主要理念已經滲透到國際音樂教育之中。我國的音樂教育深受現代知識型影響,強調技術的重要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音樂文化內涵的缺失?;诖耍梃b和吸收音樂人類學理念,對提高我國音樂教育的質量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音樂人類學;音樂文化;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3-0244-01
一、音樂人類學在音樂教育中的體現
音樂人類學(Ethnomusicology)也被稱為“民族音樂學”,最早是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它是“運用一般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和觀念研究人類音樂文化,把音樂學與人類學結合起來,研究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音樂的一門學科。”
音樂人類學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予以審視和研究,提倡文化相對論,從一定程度上保護并促進了音樂文化的多元化,“從文化上去理解人類的各種音樂行為,并理解音樂在人類生活中與社會政治、經濟、民族、文化、藝術、宗教、技術、自然環境等方面的關系,因此,音樂人類學突破了西方傳統音樂學理論的局限,將音樂的理論意義擴展到廣闊的全球人類生活的視野中?!边@種研究音樂文化的新視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音樂教育的發展,擴展了音樂教育的研究實踐領域,讓很多人都意識到音樂教育的質量應該從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來提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
二、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
我國的音樂教育體制是從西方借鑒過來的,教學模式以及課程設置也都是以西方的文化知識觀為基礎的。我們引進了西方的作曲技術、記譜法以及音樂教育理念,這是因為我們看到了它的科學性、進步性以及嚴謹性。然而,這種過多注重西方音樂傳授的教學模式直接導致了我國的學生學習“別人”不了解“自己”,對我國的傳統音樂以及非西方音樂文化知之甚少,久而久之,我們就會不自覺地用西方音樂的標準來衡量其他音樂文化,普遍認為有和聲的音樂才是優美的、高級的,從而得出部分中國傳統音樂是低級的、缺乏可聽性的結論。這樣的思想意識嚴重阻礙了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同時,也使中國傳統音樂在與西方音樂交流的過程中體現出不平等的特點。
除此之外,我國的音樂教育強調技術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衡量音樂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這一點也是受到西方音樂教育模式的影響。五線譜的出現和引入讓我們看到西方音樂注重理性、講究邏輯,將音符之間的關系量化,這也是西方記譜法的優點,它可以使不同的人在演奏或演唱同一個作品時,不會出現節奏上的大相徑庭,從而為西方音樂文化的傳承及音樂文本的解讀提供了保障;中國傳統音樂追求意境,以口傳心授的方式為主,用文字來“描述”音樂的記譜方法更是體現了較強的即興性,為演奏者或演唱者提供了更為寬廣的想象和創作空間。這種文化的差異性要求我們對西方的音樂教育模式不能一味模仿,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看到西方音樂基礎理論及音樂表演技術的重要性,更應該培養學生理解音樂文化內涵的能力,畢竟技術是音樂表達的手段并非音樂本身,過分注重技術層面的培養,勢必會導致學生音樂文化內涵的缺失。
三、音樂人類學理念對我國音樂教育的作用及意義
首先,更多的人開始重視中國傳統音樂的了解和學習,打破了唯西方音樂理論為真理的局面。音樂人類學的理念可以使人們掙脫這種思想上的束縛,從新的角度來認識我們身邊那些被忽視和遺忘的音樂文化。其次,音樂人類學方法對在我國開展世界音樂教育有著重大意義,音樂人類學主張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提倡平等的文化價值觀,這種開闊的學術視野使得更多的音樂文化進入音樂教育的領域,從而促進了以文化價值導向為依據來設置課程的教學模式的發展,使同學們能夠領略來自世界各個地區、各個民族不同音樂文化的風采。
音樂人類學的發展體現了人們的思想由“民族自我中心”的偏見發展為“人類為宇宙中心”的觀念,對音樂的研究對象由“非西方民族音樂”發展為“全人類音樂”,并反映出學科背景及西方人的學科觀念由“西方看世界”發展為由“世界看世界”的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人們開始注重多元音樂文化的發展,對音樂的認識已經擺脫了“西方音樂中心論”的束縛,體現了不同種族、不同地區的音樂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特點,對幫助學生樹立平等的音樂文化價值觀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四、結語
音樂人類學以其寬闊的學術視野和豐富的學科內容為學習世界音樂文化提供了平臺,同時也為我國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音樂人類學通過對“人”本身的研究,加強我們對音樂文化內涵的認識與理解,將音樂視為一種文化的學科主旨,更是為人類與音樂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對我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教育都起到了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管建華.音樂人類學導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管建華.21世紀初: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音樂人類學在中國[J].音樂藝術,2009(1).
作者簡介:
王力博,女,西安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現任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公共課部助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