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正虹+鄒佳璐+張希鐸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普遍采取晚自習制度促進大一新生的學風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少高校仍然存在大一新生晚自習利用效率低下的現象。本文以江蘇大學為例,在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的現狀,探討了影響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的關鍵因素,提出了改善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的可行對策。
關鍵詞: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影響因素
0.引言
開設晚自習是我國高校針對大一新生廣泛采用的一種重要管理方式,其對于大一新生的學習成長和高校的學風建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國內各大高校對于大一新生實行的晚自習制度都在不斷完善,但由于學生自身、晚自習制度、外部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大一新生晚自習遲到、缺席、早退、人在心不在、應付檢查等效率低下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問題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者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本文以江蘇大學為例,以2016屆大一新生為調研對象,探求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的影響因素,提出提升晚自習效率的對策與措施,對于高校加強大一新生的學習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采取學校強制、集中安排的晚自習制度的高校較少,對大一新生晚自習的研究較少。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學者關于大學生晚自習的研究從未中斷,尤其是近幾年關于晚自習效率的研究呈增長趨勢,其中針對晚自習的必要性、利弊、管理對策等方面的研究較多。如張小紅(2016)[1]分析得出學生不愛上晚自習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并提出如下對策:一是通過加強班主任的正確引導——讓學生了解自我發展目標并制定合理學習計劃;二要利用學校基礎設施,豐富職校生晚自習;三要開展第二課堂,讓晚自習內容豐富多彩充分,調動優秀教師參與晚自習管理的積極性,開展真正的第二課堂活動,不要讓良好的活動流于形式的解決對策;陳燕(2017)[2]提出提高大學生晚自習效率的方法包括:①分年級對學生進行指導;②豐富學生的晚自習內容;③是發揮學生干部的榜樣帶頭作用。劉清宇(2010)[3]在《成功(教育)》中發表“大學實施早讀晚修管理制度的研究”,提出在大學階段,對學生早晚自習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課堂因素,如對于課堂知識復習鞏固和新課程預習的需要及對教師教授知識的疑惑以及不解需進一步的揣摩和推敲的要求,一類是課外因素,如晚自習容易被上網、逛街、社團活動等其他的因素替代;對此他提出學校要重視,加強自習管理改善自習條件,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和采取形式多樣的自習方式的改進對策。
學者對大一新生晚自習的相關研究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較好的研究基礎,然而學者關于晚自習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嘗試通過對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的現狀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提出提升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的可行對策。
2.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現狀調查分析
2.1 數據收集與樣本特征
為對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本文設計了調查問卷,以江蘇大學2016屆大一新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70份,回收342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率達到92.5%,其中男生216人,女生126人。
2.2大一新生晚自習利用效率的總體情況
(1)大一新生晚自習利用效率總體不高
在回收的342份有效問卷中,有35人認為自己晚自習有效利用時間為0~45分鐘,占總人數的10.2%;有151人認為自己晚自習有效利用時間為45~90分鐘,占總人數的44.2%;有124人認為自己晚自習有效利用時間為90~135分鐘,占總人數的36.3%;有32人認為自己晚自習有效利用時間為135~180分鐘,占總人數的9.4%。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計算出平均每人晚自習有效利用時間為87.77分鐘,僅大約占晚自習全部時間的三分之二,這說明有一整節課的晚自習時間沒有被充分利用。
(2)女生晚自習利用效率略高于男生
利用同樣的方法,計算得出男生平均晚自習有效利用時間為86.04分鐘,女生平均晚自習有效利用時間為90.36分鐘。這說明女生晚自習利用效率略高于男生,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男女生性格上的不同,女生較男生更能按要求上晚自習。
2.3大一新生對晚自習制度的看法
在調查的342名大一新生中,有25%的學生認為晚自習制度非常有必要,30%覺得比較有必要,24%表示一般,還有14%和7%的人覺得不太必要和完全不必要。覺得必要的人占據55%,這說明大一新生還是比較有上自習的意愿,但剩下的45%也體現出有較多人對晚自習的重視度不足。
對于晚自習的效果,有43%的人認為效果一般,36%和8%的人認為效果比較好和非常好,9%和4%的人認為效果不太好和完全不好,這說明大多數人對晚自習效果感到差強人意。
3.大一新生晚自習效率的影響因素研究
在問卷中本文根據文獻分析和訪談調查,設計了9個可能對晚自習效率影響程度較大的因素,分別是學習環境及氛圍,個人心理狀態,同學干擾,自身手機的吸引力,部門或社團事物的干擾,無關宣傳活動的干擾,學習目標明確度,學校監督制度以及桌椅舒適度。以1~5分為范圍,分數越大代表影響程度越大,讓參與調查的學生對這9個因素進行打分(見表1),最后我們以計算得分最高的4個為關鍵影響因素,分別是個人心理狀態、學習環境及氛圍、學習目標明確度以及自身手機的吸引力。
3.1個人心理狀態
個人心理狀態是被調查者認為對其晚自習效率影響最大的因素,而疲憊和反感是學生最常見的兩種心理狀態。不少學生經過一天緊湊的學習后感到疲憊,但未得到充分休息就趕著上晚自習,進而自習時不能馬上進入狀態,心不在焉、分心于他處導致晚自習效率低下。同時不少學生渴望自由和放松自我,對晚自習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認為晚自習是種束縛,但鑒于學校強制要求或為避免處分,只好帶著反感或排斥的負面情緒上自習,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容易造成晚自習懈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