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祎天
“你就這樣敷衍了事了嗎?這樣的作品連及格都難,不要說優秀了。”
我一進辦公室,美術老師就劈頭蓋臉地開始數落我。我的腦子一片空白,昨晚繪畫的事情又重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費盡千辛萬苦,將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望著書桌上那栩栩如生的作品,我內心充滿了成就感。
可是,正當我收拾畫筆準備睡覺時,一不小心,將一滴墨漬滴在了畫上。天哪,這幅畫是我繪制了好久才完成的呢,我該怎么辦啊?這會兒真是肩膀上放烘籠——腦(惱)火呀,我一氣之下將畫一揉扔進了紙簍里。
我實在太困了!但還是使勁使自己張開眼睛,為了應付明天的作業又亂抹了一張。當然,這張比剛剛沾墨的畫差多了。
我將昨晚的事情老老實實告訴了老師。
“原來是這樣啊!那你原來的那幅畫還能找到嗎?”
“能!”我點點頭。
“明天帶過來,我看看。”
回到家,我急忙將扔進廢紙簍的那幅畫重新找出來,小心地用書壓平整。“也許,老師要重新給我判分,但愿老師看到我的作品的時候,能給我通過。”
下午,來到學校,老師將我的畫作鋪在桌上,仔細地端詳了一番。沉思片刻后,拿起旁邊的畫筆,蘸上墨汁,提筆在畫作的墨跡上描畫了起來。不一會兒我一看,驚呆了,原來的墨跡在老師的修改之下,已經完全融合在原來的畫面中,它變成了輕盈飛翔的鳥兒,那鳥兒似乎將要躍出紙面,飛向藍天。這簡直堪稱完美呀!
“哇,老師,你真是妙筆,即刻就化腐朽為神奇!”我向老師投去崇拜的眼神。
“其實,這一滴墨水讓你的畫產生了很大的缺憾,但是,換一種角度,它也可以成就另一種美。”老師笑著說道。
看著桌上的畫,聽著老師的話,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的,我一直將滴墨汁的畫當成廢品,卻沒有想到,這一滴墨的缺憾竟在老師的手中變成了一只飛翔的鳥兒,使我原來的畫作更加富有生機。這一滴墨的缺憾不正是構成新作品的養分嗎?
我突然又想起了貝多芬的故事。在他事業發展到頂峰時突然耳聾。這是何等的打擊!何等的缺憾!他的悲傷是巨大的,但是,貝多芬卻將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慢慢地轉換心態,重新在黑白琴鍵上譜寫華麗的樂章,在黑暗的小木屋中徹夜練習。正因如此,成就了他日后的輝煌。
對待缺憾的態度不同,結果也不同。消極的人將“缺口”越挖越深,最后一事無成;明智的人視之為成長路上的一種養分,于是成就了另一種美麗。
【評點】
文章以老師劈頭蓋臉的數落開頭,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種緊張的氣氛,讓讀者的心也跟著懸起來。然后用插敘法寫出前一天晚上繪畫時帶來的遺憾。老師在充滿遺憾的畫作上輕描幾筆便成了另一種美麗,成就了另一番魅力。這時作者還列舉了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例子進一步印證缺憾帶來的美麗,充分體現了文章的中心——缺憾也是一種養分。最后作者以議論結尾,點明主旨,深化中心。不管是在文章的立意,還是在行文的結構上,作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做法,讓人有眼前一亮的快感。 王海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