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飛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經常遇到一些尷尬的情形:在某個新的化學概念教學中,讓學生羅列一些生活中與之匹配的例子,教室里一片寂靜,很少有學生能完成任務.即便是教師多方引導,學生依然是茫然不知,最后還是由教師補充講解.這些情形值得教師反思:在化學教學中如何拉近學生生活與化學學習的距離,如何將學生生活中的經驗積累轉變為化學學習的土壤.實際上,在學生的家中、在來回學校的路上,化學現象始終存在于他們的周圍,他們確實有著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但是缺乏生活味道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到化學學習機械而死板,讓學生誤解為學習化學只是死記硬背實驗現象、化學反應方程式等,原本鮮活的學習內容被教條化,原本生動的探究過程被機械化,學生無法感知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更無法感受化學存在的價值,也就無法理解化學學習的意義.
一、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原則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實踐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尋找化學和生活的銜接點,從而整合自己的個人經驗與化學認知.
1.引導學生結合所學感悟生活.化學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讓生活成為教育資源,幫助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感悟生活中化學,促使學生發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并利用生活的實例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激活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內驅力.
2.立足探究,促使學生審視生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富有生活化的探究活動,喚醒個體對生活的體驗,從而激起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活動,從而培養學生探究未知、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以致用,讓學習反哺生活.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將化學研究的方法和思維方式帶到生活中,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處理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化學科學對生活的巨大影響,進而讓學生從中體會化學的學科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教學實踐片段(乙醇課堂導入及其結構)
課堂導入.教師: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體會談談酒精的功勞以及使用過程中的風險.學生1:醫用酒精和碘酒能夠消毒,喝酒使人容光煥發,產生靈感,“李白斗酒詩百篇”.學生2:汽車使用乙醇汽油,有利于保護環境;實驗室使用酒精燈做燃料.學生3:乙醇有喝醉的風險,乙醇可能有爆炸的風險.視頻播放:酒精儲罐發生爆炸的新聞視頻,以及居民服用頭孢類藥物同時飲酒引發生命危險的視頻.教師:由于酒精易燃易爆,使用時必須小心,實驗室使用酒精燈時酒精的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然容易發生事故.酒精燈打翻如何滅火呢?學生4:不能澆水滅火,要使用濕抹布覆蓋.過渡:為什么酒喝多了容易醉,為什么服用頭孢類藥物不能同時飲酒?下面我們一起研究乙醇的性質.
問題解決.乙醇的結構.教師:乙醇的化子式為C2H6O.初中課本上明確指明了乙醇的結構為C2H5OH.事實上,根據化學式和碳氫氧成鍵形式還可以得到其他結構,請大家利用球棍搭建結構.學生動手搭建乙醇和二甲醚的球棍模型.教師:為什么乙醇的結構簡式為C2H5OH,而不是CH3OCH3這樣的結構呢?大家能否根據下面的實驗進行分析判斷?實驗:①拿出一個試劑瓶,金屬鈉存放在煤油中.②取少量無水乙醇于試管中,放入一小塊金屬鈉進行觀察;塞上帶有尖嘴導管的橡皮塞,將試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燒杯;將氣體收集并驗純后點燃,觀察現象.教師:從實驗中可以獲得哪些結論?學生小組討論.學生5:根據乙醇與金屬鈉反應有氣泡產生,可以燃燒,產生的是氫氣,說明有氫原子被置換出來,但還不能證明到底是哪種結構.除非使用定量的方法,看1mol乙醇能夠產生多少氫氣.學生6:金屬鈉可以存放在煤油中,說明鈉與煤油不發生反應,煤油的成分是烴類,烴類物質中均含有碳氫鍵,而乙醇能夠與金屬鈉反應,說明乙醇結構中必然含有非碳氫鍵.CH3OCH3中只存在碳氫鍵,肯定不能與金屬鈉反應.教師:為什么要將實驗裝置放在冷水中?學生7:減少乙醇的揮發,以免是乙醇蒸汽而非氫氣在燃燒.教師板書寫出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教師:乙醇可以看成乙烷分子中的一個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后的產物.像這些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稱為烴的衍生物.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組織者、引導者、啟發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探究,鼓勵學生將生活中有關化學學習的經驗和事例拿出來和大家分享,讓學生把對生活的興趣融入到化學學習之中.同時,教師要將學生的生活和化學學習銜接起來,使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體驗到生活的韻味,也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化學的價值,從而使學生愛上化學、學好化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