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炎
摘要: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不可抗拒的潮流。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經濟全球化使得貿易全球化,信息網絡化,金融市場全球化,貨幣流通全球化,投資活動全球化,人力資本流動全球化,生產體系全球化以及全球產業鏈快速形成。不僅僅在經濟領域,經濟全球化還推動了社會發展的進程。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影響 機遇
一、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過程,是以當代科技革命、市場經濟和跨國公司的大發展為驅動力,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國際交通和通訊的大發展,使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流動,使企業生產的內部分工擴展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優化組合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過程。
二、經濟全球化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使國家主權受到沖擊,相互協調成為時代主旋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傳統的國家主權內容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原本是一國獨有的權利,日益成為國際社會共同擁有的權力。各國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地遵循國際條約、協定、規范和慣例來運作;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驅動者、組織者和載體。跨國公司的作用在增強,使國家對產業政策的干預作用在減弱。當今世界各國都是擁有主權的獨立國家。共享是讓與的前提,沒有共享也就不會有讓與。經濟全球化迫使各國把二者結合起來,出現了相互協調,使它逐步成為各國處理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基石。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和運行,協調管理貿易政策在國際上和各國貿易政策中開始成為主流。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與重組,是生產、投資、金融、貿易在全球范圍內的大規模流動,是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融為統一的、相互依存的經濟體系的過程,它已經成為21世紀不可逆轉的歷史洪流。由它釋放出來的巨大的世界生產力動能,是推動世界巨變的根本動力。由于經濟全球化大大加強了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大國之間的競爭已經不是在相互孤立的狀態下,而是在全球化過程中展開,一些國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對下降,另一些國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影響與作用相對上升。這樣作為全球核心結構的世界格局就會發生力量對比的重大調整。多極化是世界各國和各地區走向均衡同步發展的過程,就是世界和平的基礎增強的過程。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多極化,世界多極化增強了人類和諧化。
對整個世界來說,在經濟全球化中,伴隨著生產要素在國際間的加速轉移和移動,全球性公害問題日益突出。它們的危害不僅涉及發展中國家,也涉及發達國家,甚至涉及整個世界。因而經濟全球化進程,必然帶來諸多國際政治經濟摩擦。這種摩擦有的表現為各國政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有的表現為各國企業之間的明爭暗斗,有的表現為人民群眾對全球化進程的抵制,并演化為有組織的群眾性的反全球化運動。
三、經濟全球化下南北差距拉大
世界經濟的形成大體上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1)萌芽期。這一時期開始于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一直延續到18世紀中后期,前后經歷了近300年的時間。(2)初步形成期。這一時期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前后的英國產業革命,完成于19世紀70年代前后工業社會在歐美國家的建立,包括整個資本主義確立時期,經歷了大約100年的時間。(3)最終形成期。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到20世紀初,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和世界市場范圍繼續擴大,特別是以資本輸出為特征的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巨大進展,使世界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
經濟全球化總體上推動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但各國由于條件不同,在經濟全球化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因而所得的利益份額也不同。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有更多的優勢,獲得更多的利益,而發展中國家所處的相對劣勢地位,使其在經濟合作過程中必然要承受經濟上、政治上的風險,付出更多的代價。西方發達國家更是利用它們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主導地們,極力推行新殖民主義、經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因而導致了南北差距和全球范圍貧富懸殊的進一步擴大及其他后果。
經濟全球化理應是世界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經濟全球化,國家不論大小,不論南北,都應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少數國家的富裕不應該建立在其他國家的貧困之上,南北差距、貧富差距應逐步縮小,而不是日益擴大。我們需要的全球化,是世界各國和平共處的經濟全球化,是相互尊重,相互促進,堅決反對那種利用經濟全球化,把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念強加于人的做法。
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必須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有利條件,迎接挑戰,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趨利避害,爭取從中取得更大的利益。發展中國家之間必須加強合作,依靠整體的力量反對新殖民主義、經濟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消除南北關系中的不平等,為建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要求、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努力。
四、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需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積極利用國際分工深化和世界性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采取符合本國國情的對外開放戰略和政策,引進外國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本國的產業結構和產品質量,盡快地提高本國民族企業的競爭力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使國內資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實現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此外,經濟全球化也可推進發展中國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進程。
發展中國家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不利地位。隨著全球貿易和全球生產體系的迅速發展,以及跨國公司及其資本的不斷擴張,使發展中國家的民族經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和沖擊,對發達國家的依附性也不斷增大。經濟全球化導致和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更加落后于發達國家,尤其是造成那些處于最底層的發展中國家更加貧窮落后。發展中國家內部不平衡發展也在加劇發展的不平衡趨勢如不設法解決或抑制,將對投資構成潛在的威脅,刺激泡沫經濟的發展,為金融危機埋下隱患。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問題或者說最大威脅,是它們的國家主權受到沖擊和削弱,國家經濟安全受到挑戰。對發展中國家的改革帶來巨大的壓力。經濟全球化使得經濟傳遞和同步性加強,如何接受經濟的正傳遞,抑制負傳遞,成為發展中國家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