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麗纮
摘要:全球化影響到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和轉變,也必然影響到一國法律價值和法律精神的轉變。今天的世界,人權成為重要的議題,人權問題亦是法律的核心內容之一,更因其獨特的對人們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的影響力而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全球化時代 國家間 法律相互性 人權的內涵及特征
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7-0058-01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不得不承認,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觀察和處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和法律等問題,都應抱有新的眼光、意識和思維。特別是法律全球化中涉及的國家間人權保護問題,更應放在關注的第一位。
什么是人權?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答案,中西方學者都曾試圖為其界定涵義和概述。英國《牛津法律大辭典》對人權下了一個相對較為完整的定義:“人權,或稱人的基本權利、自由,要求維護或者有時要求闡明那些應在法律上受到承認和保護的權利,從而使每個人在個性、精神、道德和其他方面的獨立獲得最充分與最自由的發展。作為權利,它們被認為是生來具有的個人更改、自由意志的產物,而不僅僅是由實在法所授予,也不能被實在法所剝奪或取消。”[1]我國著名國際法學者王鐵崖教授在其《國際法》中為人權所下的定義則簡明扼要:“人權是指一個人作為人所享有或應享有的基本權利。”[2]
我國諸多學者的共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人權一直局限于一國內政范圍,人權僅指各國按照本國國內法的規定給予本國公民享有的公民基本權利,一切違反人權的行為均屬于一國內政管轄。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資本主義國家也確實將人權問題列為其國內管理和保護問題。這是有其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在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中,資產階級提出了很多先進的理念和口號,諸如自由、民主、平等和天賦人權,其中天賦人權觀念吸引了大批追隨者,人權被認為是人的天賦的、基本的和不可剝奪的權利。這些追隨者為資產階級革命立下許多功勞,同時,人權概念及人權保護出現在一些重要的國家文件和法律中。
英國1628年的《權利請愿書》和1689年的《權利法案》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載有人權規定的法律文件,也是西方國家人權立法的初步形態。[3]美國1776年的《獨立宣言》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綱領的形式確立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的原則。[4]而法國的1789年的《人權與公民權宣言》,則被贊譽為世界第一部人權法典,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憲法的形式肯定人權原則的法律。
但是,當資產階級真正奪取政權后,人權卻成為虛偽的口號,普通民眾感受不到人權的保護,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是在踐踏人權的血淚史上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工人遭受剝削,女工在工作中不能同工同酬,童工大量存在卻無人監管,更得不到基本的權利保護,生命和自由權都受到限制。
16、17世紀的西方學者紛紛在其著作中將歐洲以外的民族稱為“蠻族”或不開化人和野蠻人。在這種思想的指引和發酵下,剛剛奪得政權的資產階級將罪惡的手伸向了歐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利用海上優勢,利用武器的先進,還利用鴉片等非法手段大規模掠奪他國物資和寶藏,甚至直接將他國人民販賣,當作奴隸來奴役和驅使,這期間無數人在運送和買賣途中死亡。無視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性,極力擴張和傳播自己的所謂西方文明,運用宗教教義和思想禁錮人的思維。“東亞病夫”,是那時西方列強對中國人的蔑稱,人的生存權都幾乎喪失怠盡,更何談發展權與其他人權。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十月革命是傳統與現代國家法的分界點,在這之后,傳統國家法的不足之處被一一補充,人權又一次被提到重要位置,資本主義世界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和革命運動,工人運動的浪潮襲卷西方各國,他們主張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員,能被賦予最基本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沒有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沒有國家間的侵略戰爭,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用法律和政治的手段處理國家關系。這一切的主張,都與資產階級的利益相悖,因此,以西方學者為主流的他們忠實的代表們竭力主張人權的國內保護和管轄性質,認為人權是一國的內政,不允許任何國家和政府干涉,將人權問題摒除于國際法律之外。
由此可見,人權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人權是一種由人所享有的權利,這種權利是人所固有的,不可缺少的一種權利。(2)人權并不純粹是一個法律概念,不只是具有法律意義,人權既包括法律權利,亦包括道德權利。(3)人權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人權就是“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化的一切成員,都應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參考文獻:
[1]The Oxford Companion to Law[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426.
[2]王鐵崖.國際法[M].法律出版社,1995:193.
[3]董云虎.人權基本文獻要覽[M].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2.
[4]董云虎,劉武萍.世界人權約法總覽[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272.
責任編輯:孫 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