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蕊



摘要:隨著北京地區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傳統電子專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將從服務傳統制造業向服務雙創產業和生產性服務行業進行轉型。高職院校中原有的電子技術專業勢必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以適應新形勢新技術下的人才培養需求。本文圍繞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新專業建設中面臨的問題,以智能產品開發專業建設為例提供了一種基于CDIO模式的專業建設思路,為新專業建設提供支持和幫助,為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CDIO;智能產品;專業建設
1 引言
隨著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升級,十三五期間,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工業4.0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最熱門的詞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在此形勢下,智能硬件產業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已成為推進‘互聯網+創新創業的主戰場,與之相應的人才需求缺口日益突顯。這些新形勢和新發展為原來電子傳統專業改革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經過認真調研和認真的分析后,為了充分發揮傳統電子專業在電子產品設計、硬件開發和生產制造方面的傳統優勢,同時結合當前面臨的在互聯網+和智能化領域新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局面,很多院校都相繼開設了與智能硬件相關的專業,并將其發展方向定位在目前最熱門的智能機器人、智能硬件、AR技術領域,旨在服務于智能硬件領域的中小微企業、智能化升級轉型的傳統電子產品企業、創業公司、創客團隊等,為這些企業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技能人才,大力支持雙創產業、智慧北京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需求。
2 CDIO模式
在找準專業定位后,就要對專業的內涵進行深入探討,解決怎樣在如此多樣化的智能產品中找到專業需要培養的核心職業能力,聚焦最核心的技術部分,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應對風云變幻的產業發展新問題。以典型產品為載體的人才培養模式適用于產品技術相對穩定,產品標準相對統一的傳統電子技術領域,但是目前智能產品的特點是技術升級快、產品更新快、開發平臺之間沒有統一的標準,要想找個特別有代表性的產品來覆蓋該領域的關鍵技術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但是產品的開發流程基本相似,如圖1所示。
產品構思是概念開發和產品規劃階段,要進行構思篩選,形成產品概念;產品設計是要設計產品原型,全面確定整個產品的結構、規格。好的產品設計,不僅表現在功能上的優越性,而且便于制造,生產成本低,從而使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得以增強;產品開發是運用多種軟硬件技術實現產品的功能,可分為各個功能模塊的開發—測試—改進,制作小規模的產品樣機,為批量生產做準備;產品應用主要包括產品推廣、用戶體驗、升級改進等。
在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CDIO模式在許多國家得到推廣和實施。其內涵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智能產品開發流程與CDIO工程教育模式比較吻合,因此可以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時可以考慮融入該培養模式,規劃1-3級項目,1級項目貫穿整個培養周期(3年),使學生得到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整體訓練,可安排1-2個項目。2級項目涉及多個課程群,主要裴炎給學生綜合應用相關課程知識的能力,可以跨學期跨學年,但是每個學期都要有一定的考核。3級項目設置在單門課程內,完成小規模實踐項目,這與核心課程中的項目教學是一致的。
專業教學課程體系要體現“寬基礎,模塊化,重實踐”的思想。寬基礎是指設置通用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引導學生專業入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基本個人和專業素質。模塊化是指課程之間要通過學期項目有機聯系,針對不同項目內容,選擇不同的課程群模塊,以個人或團隊的方式完成學期項目,獲得個人和專業素質提升。重實踐是指設置貫穿學習全過程的工程實踐項目,讓學生體驗整個產品開發過程,滿足CDIO教育模式的要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 專業建設思路
專業建設遵循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專業開發方法,它在示范校和骨干校專業建設中都得到過很好的運用,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在確定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定位后,需要做好頂層規劃,對專業發展進行科學的論證,做好每一步的發展計劃,集聚可能集聚的最大力量開展專業建設。
首先要經過深入調研,掌握企業信息和崗位需求,挖掘適合告知學生從事的工作以及相應的崗位職責,聘請企業專家參與專業研討,給予指導性意見,探索校企合作的可能性,這個階段最大的困難是如何遴選企業和單位,尋找與龍頭企業合作的機會,真正實現“雙贏”的目標。
其次,要從自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辦學主體”的作用,利用企業調研的豐富成果,組建以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團隊,集中力量凝練專業的核心職業能力,探討適合專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在確定了專業人才模式后,就要明確專業的培養目標,建設專業課程體系,開發核心課程,這項工作需要在課程負責人的帶領下逐步深入不斷完善,融入現代職業教學新理念,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扎扎實實規劃每一個知識點,做好每一個資源,突出專業課程特色。
再次,要做好配套的資源規劃和建設,主要包括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教師能力的持續提升,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該項工作是個系統工程,關系到專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辦學質量、社會認可度,新專業需要新鮮血液的補充,更需要現有師資的提升,以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為依托,結合校外培訓機構的力量,借助企業實踐的寶貴機會,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和水平。同時,配合課程教學和生產實訓,規劃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申請財政專項建設資金,建成集“教、學、做、研、培”為一體的創新型實訓室,為專業發展提供可靠的支撐和堅實的保障。
最后,為了實現職業教育社會化的目標,全面提升專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發揮專業資源的作用,將在社會培訓、技術服務、學術研究、創新創業、學生競賽方面實現突破。同時,提供招生----培養----就業一條龍服務,激發專業正能量,實現良性循環,最終能夠持續性發展。
4建設方法
要實現以上專業建設思路,首先各院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專業調研,對行業做全面深入分析,撰寫專業調研報告,為專業發展找準發展方向,明確本專業未來服務的產業領域和就業崗位。其次編制符合智能產品開發專業發展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開展新專業申報建設和已有專業改革工作,召開專業研討會,提煉專業核心職業能力,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構建符合CDIO要求的課程體系。第三,開發優質資源,做好頂層規劃,規范建設任務,規劃好資源類型和數量,實時監控資源建設進度,保證資源的建設質量。第四,深化校企合作,與1-2家業界知名企業建立合作共贏的發展關系,壯大企業兼職教師隊伍,同時委派專任教師尤其是課程負責人深入企業進行鍛煉,全面提升本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的能力和水平。第五,認真規劃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以培養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為目標,實現教學、科研、第二課堂、技能訓練、社會服務、對外培訓、專業取證等多種功能。實訓室建設要突出專業特色,體現專業文化。最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學習、培訓、交流、進修等多種手段,迅速提升教師團隊在教學、技能、科研、業務方面的整體水平,建設真正的雙師型隊伍,讓每位老師都能獨當一面。對于新開課的課程負責人要積極考取本專業領域的職業資格證書,開發課程標準等必備的教學資源,重點提升任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對于成熟課的課程負責人要在信息化方面下功夫,開發數字化課程資源,搭建網絡教學平臺,改革課程教學方式,保質量做精品。對于實踐能力強的教師要在指導大賽和第二課堂方面出成績,提高本專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5結語
對于新專業,建設好專業內涵是目前最重要和最緊迫的工作,但是也不能忽視專業社會培訓和技術服務等方面,也要不斷探索,爭取盡早實現零突破,提升專業的知名度,為把專業做到業內領先,國內一流,樹立良好的口碑打下堅實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