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安
摘要:在初高中的過渡階段,有些學生面臨數學學習上的困難,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新課程改革之間具有實施時間差異的客觀背景之下,必然加大這一過渡階段的數學學習困難.
關鍵詞:高一新生 數學學習困難
在教學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高一年級學習的過程中成績出現一定程度的“滑坡”,尤其是數學成績的下滑較為明顯.通過對一些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調查,他們普遍反映很難適應高中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尤其是數學學科的學習.作為高一數學教師,看到有一部分勤奮刻苦、態度端正的學生,在剛進高一學習數學就“栽了跟頭”,并“畏懼”數學學習的時候,心理很不是滋味,因此對這一問題引起了注意,并努力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原因.
一、高一新生普遍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
任何一種學習方法都是客觀存在的,都有其適用性和合理性,關鍵是對這些學習方法的正確使用.高中學生的學習任務一般比較重,而數學學科在高中階段分支較多,涉及代數、三角、解析幾何、微積分,數學題型較多,解題方法靈活,還沒有形成一套適合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調查發現,重點班大概有56%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學習方法;約有24%的學生沒有想過自己有沒有好的學習方法;約49%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會妥善安排學習時間;約43%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約54%的學生沒有固定時間來學習數學;約37%的學生沒有課后及時復習、鞏固的習慣;約70%的學生有過抄襲作業的經歷.這一方面說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說明學生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習慣中的隨機因素較多.
二、高一新生普遍不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
調查發現,普通班約有59%的學生希望教師上課能采用新穎適當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教學手段,這樣能夠提高自己學習數學的興趣.重點班有約40%的學生認為自己對數學沒有興趣是因為不適應數學老師的教學.普通班約有63%的學生希望教師能關注數學成績中等偏下的學生,約46%的學生喜歡幽默風趣的數學老師.首先,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很高,對老師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特別要注意教學的藝術性、趣味性,有效地傳授知識,并嚴格要求學生.其次,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學其道.然而,在高一教學階段,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之有些教師對初中數學新教材、教學不熟悉,對學生的心理沒有進行認真研究,對學生的這些要求沒能引起高度重視.再次,在新課程下初中教學方式已經發生變化,要求突出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很難實現與新課程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接軌.
三、初、高中教材銜接上存在某些不足,影響高一學生數學學習
在入學摸底考試中發現,大部分學生的代數成績比幾何成績要高,顯示高一新生在初中階段代數比幾何學得好,可能代數知識學生容易掌握.但是從試題上分析看,初中要求的代數知識,高中新生掌握得不是很好.比如,在初中數學課標中,數與代數、空間圖形與幾何證明方面的要求已經進行較大的調整: 關于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關于有理數的運算,以三步為主;關于二次根式,不要求分母有理化;關于整式的運算,其中的多項式相乘僅指一次式相乘;關于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而十字相乘法、分組分解法新課標不作要求;關于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過兩個;關于三角形中的有關概念,垂心與中心的概念不提了;關于全等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證明是作要求的,但三角形相似的證明不要求了.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聯系和區別新、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區別.要著重對概念進行正確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溫故知新、溫故探新的效果.
四、教學意見
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發現,高中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同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之間都存在差異.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妨從以下兩方面著手,提高高中生的數學能力.(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感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2)加強基礎薄弱學校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李云湯.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數學本質.數學教學研究,20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