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陽光總在風雨后,請相信有彩虹,為什么只有在風雨后的明媚陽光下才有可能看見美麗的彩虹呢?大家都知道彩虹的出現(xiàn)與光是息息相關的,而法國數(shù)學家費爾馬在研究光線的反射和折射后得出結論:自然界總是通過最短的途徑發(fā)生作用的,叫“最小作用量原理”,而他的本質(zhì)就是數(shù)學中的函數(shù)最值。
今天我們就利用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借助于最值的知識解釋這為什么雨后晴天才有可能看見彩虹?首先我們一起來分析彩虹的成因。古時候總有神跡等迷信的說法,現(xiàn)在看來可笑之極。其實我國有些古人就很注重觀察自然現(xiàn)象,對彩虹有了科學的解釋。沈括在在《夢溪筆談》中說:“虹,日中雨影也。日照雨,則有之。唐代張志和《玄真子》中說道:“背日噴乎水,成虹霓之狀。”可見,彩虹是由于陽光射到空中的水滴里,發(fā)生反射與折射造成的。
一般雨后空氣中含有一定的水蒸汽,由大量的水滴組成,當太陽光照在水滴表面,會發(fā)生光的折射和反射現(xiàn)象,而彩虹是光經(jīng)過折射,反射,再折射的這條光路造成的,物理上把射入水滴的太陽光叫做入射光線,在小水滴里經(jīng)過反射和折射出的光線叫出射光線。其實大家在高中時學習物理知識都知道,每一次反射和折射都是相伴發(fā)生的,因此這個過程伴隨能量的損失,而達到觀察者眼中的只有走這條路徑的光線,只是光線的一部分。
有的同學會問“為什么彩虹一般都出現(xiàn)在夏天呢?”那是因為夏天氣溫高,雨后空氣中含有一定量的小水滴,而冬天氣溫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陣雨的機會也少。所以出現(xiàn)彩虹的最好氣候是夏天雨后的晴天。好,有了這些氣候條件是不是就一定能看見彩虹了呢?不是吧,不是每個夏天雨后的晴天都能看見彩虹,這就還要看太陽,水蒸氣云,與人三者的相對位置,因此關鍵要看光線由入射到出射是怎樣偏離的。為了簡化我們假設空氣中的小水滴為球型。取一束光線進行光路分析,延長入射光線和反向延長出射光線,人眼看見的便是這個虛像點,看起來,像是光線被人為的折斷變向一樣,發(fā)生了偏離,這個入射光線和出射光線之間的夾角稱為偏離角D。
太陽光是一束平行光線,射到水滴表面,我們只考慮上表面的光線,下表面的光線對稱出射到空中,人不可能接受到。由于入射情況各有不同,產(chǎn)生的偏離情況也不同。那到底我們接受到那個角度的光線最可能看到彩虹呢?查閱資料可知,當某一波長的入射光線具有某一入射角時,出射光線的偏離角具有最小值,意味著,這個方向的出射光線最強,最容易看到明顯的彩虹。此因我們想找到最佳的觀測位置,本質(zhì)上就是要找出偏離角關于入射角的函數(shù),并討論其最小值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下面我們進行模型假設,假設氣候條件是夏天雨后的晴天,空氣中的小水滴假設是球型,并假設α是入射角,β折射角,D為偏離角是關于α、β的函數(shù)。建立數(shù)學模型,當一束光以入射角α到達水滴表面A時,將有一部分光發(fā)生折射,形成折射角β,光線到達B以后有有一部分光反射,到內(nèi)壁的第三個點C處,有一部分光再次發(fā)生折射。在整個過程中,水滴的入射光和最后的出射光形成了偏離角,它是由α、β決定的。下面我們利用幾何知識求出偏離角D關于α、β的函數(shù),延長這條折射光線AB交EC于點F,構成三角形AEF,偏離角D是這個三角形的一個外交,由定理三角形一外交等于與它不相鄰兩內(nèi)角和,所以,再看三角形CBF,這個角EFA又是S的一個外交,所以角,將角EFA帶入上式,偏離角D等于這三個角的和。而角EAF它等于α-β,因為角EFO與入射角α是對頂角,對頂角相等,所以角EAF它等于α-β,根據(jù)對稱性,角BCF等于角EAF都等于α-β。,所以偏離角D就等于化簡偏離角,大家注意這里入射角和出射角有限制,是介于0到.。這里有兩個未知數(shù)α、β,我們來尋找這兩者間有什么關系呢?由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是等于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的比值,所以,將β代入偏離角函數(shù),這樣就找到了偏離角D關于入射角α的函數(shù)。通過前面的分析大家知道看見彩虹的時機,就是偏離角取最小值的時候,這樣實踐問題就轉(zhuǎn)化為求這個函數(shù)的最小值問題了。進行模型求解,通過模型分析大家知道了就是要求這個函數(shù)的最小值,按照上節(jié)課總結的解題步驟,首先要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然后對函數(shù)求導,求出導函數(shù),觀察導函數(shù)沒有不可導點,只需要令導數(shù)等于0,求駐點,大家不妨計算一下,得到0到區(qū)間內(nèi)唯一的駐點這唯一的駐點是不是最小值點呢?這里有個特殊情況,在實際問題中,如果可導函數(shù)在區(qū)間內(nèi)必有最大(小)值且函數(shù)在區(qū)間內(nèi)只有唯一的駐點,則此駐點就是要求的最值點。最后得出結論偏離角的最小值點為。觀察最小值點,發(fā)現(xiàn)里面含有系數(shù)K,對他是折射率,通過資料查閱可以得到空氣與水的相對折射率是三分之4,代入計算的出α=59.4度,將最小值點代入原函數(shù),得到偏離角最小值約為138度。
也就是說,當入射光和出射光形成的偏離角為138度時,最容易看見彩虹。為了更直觀的解釋,這里我們引入一個彩虹角,也就是當太陽光與地面水平時,觀看彩虹的仰角。顯然彩虹角等于偏離角的補角,這個彩虹角就是42度,這樣可以更形象的解釋,當太陽光線和人的視線夾角為彩虹角42度時,才可以看見彩虹。那為什么我們看見的彩虹是7彩的呢?
這是因為剛才是以白光的平均折射率得到的結果,其實太陽光本身含有不同頻率的色光,不同頻率的色光對于同一個介質(zhì)的折射率并不相同,因此太陽光通過水滴時,不同顏色的光因折射率不相同而形成色散。
由于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7色組成,其中紅光的折射率最小,紫色的折射率最大,其它5中顏色的折射率按照這個順序介于兩者之間。如果分別把這7種光的折射率代入剛才的模型,可以求出7中光的彩虹角各不相同,紅光的為42.3,紫光的為40.6,其它的介于兩者之間,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見的彩虹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順序排列的原因。
同學們,是不是很神奇呢?最值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今天這個實例是最值在物理中的應用,其實最值還可以應用在生產(chǎn)中用料最省、經(jīng)濟學中利益最大、成本最低等等等等。無論什么類型的最值問題其實解決過程都可以簡潔的概括為兩點:1、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模型;2、用合理的數(shù)學知識對模型進行求解并解釋現(xiàn)象。同學們知道了彩虹的成因,那我問問大家知不知道霓極其霓的成因呢?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查閱相關資料,用數(shù)學知識去深入了解它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