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霞
摘 要:為了了解鶴壁市降水的特點及區域特征,對鶴壁市2005--2016年的年降水資料統計分析,鶴壁市降雨量,結果劃分為市區、浚縣、淇縣,各個區域降水存在一定差異,空間上浚縣降雨相對較少,時間上,市區降水呈現增多趨勢。
關鍵詞:年降水;發展趨勢;區域性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5-0214-01
鶴壁市人口160余萬,地處河南省北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東麓的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溫差較大,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多霧。年均氣溫14.2-15.5℃,一年中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有32℃左右,曾出現過的極端最高氣溫達42.3℃;1月最冷,平均氣溫為-2℃,曾出現過的極端最低氣溫有-15.5℃。年降水量349.2-970.1mm,平均在600mm左右,年日照時數1787.2-2566.7小時,年無霜期平均220天左右。
1 2005年時間分布
2005年全市降水量633.8mm。1~5月降水量77.6mm,占全年降水量的12.2%;6~9月降水量534.9mm,占全年降水量的84.4%;10~12月降水量21.3mm,占全年降水量的3.4%;1月降水量最少為0。9月19日全市出現了大范圍的降水,降水量71.7mm~82.5mm。最大日降水量出現在淇縣前嘴,日降水量82.5mm。全市年平均降水量最大的為浚縣654.2mm,最小的為市區572.6mm。
2 2005年空間分布
2005年全市降水量分布情況為:700mm以上,主要分布在淇縣西部山區;600~700mm主要分布在淇河以西的淇縣,鶴壁市區及浚縣小部分地區;500~600mm主要分布在淇河以東的浚縣大部分地區。
6~9月全市降水量600mm以上,主要分布在淇縣西部山區及市區的盤石頭;500~600mm主要分布在淇河以西的淇縣,市區及浚縣的小部分地區;400~500mm主要分布在淇河以東的浚縣大部分地區。全市年最大降水量出現在大柏峪,年降水量797.1mm;年最小降水量出現在浚縣的白寺,年降水量566.8mm。
3 2010年時間分布
2010年全市降水量717.6mm(折合降水總量15.6572億m3),與上年相比,降水量增加108.5mm,是上年降水量的117.8%。1~5月降水量74.7mm,占全年降水量的10.4%;6~9月降水量639.8mm,占全年降水量的89.2%;10~12月降水量3.1mm,占全年降水量的0.4%。10、11、12月未形成有效降水。8月18日全市出現了大范圍的降水,降水量113.0mm~183.5mm。最大日降水量出現在山城區鶴壁集,日降水量183.5mm。全市年平均降水量浚縣最大為756.0mm,市區最小為627.1mm。
4 2010年空間分布
2010年全市降水量分布情況為:800mm以上,主要分布在淇縣的黃洞鄉、大柏峪;700~800mm主要分布在淇縣西南部山區,鶴山區,浚縣東北部、東南部;700mm以下主要分布在浚縣中部部分地區。
6~9月全市降水量700mm以上,主要分布在淇縣黃洞鄉;600~700mm主要分布在淇縣西南部山區,浚縣東北部;600mm以下主要分布在淇縣的平原地帶,市區,浚縣大部分地區。全市年最大降水量出現在淇縣前嘴,為848.8mm;最小出現在浚縣白寺,為674.9mm。
5 2016年時間分布
2016年全市降水量718.9mm(折合降水總量15.6853億m3),是上年降水量的149.65%。其中1~5月降水量62.0mm,占全年降水量的8.62%;6~9月降水量558.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7.74%;10~12月降水量98.8mm,占全年降水量的13.75%。全年降水量7月最大,7月8日、7月14日、7月19日三天全市出現了大范圍的集中降水,最大日降水量出現在鶴山區施家溝一帶,日降水量279mm。2016年7月22日,我市短時降雨量百年一遇,在淇河形成較大洪峰。
6 2016年空間分布
2016年年降雨量從全市分布看,總趨勢自西北向東南遞減。鶴山區西部降雨量超過1100mm,浚縣東部小部分地區降雨量不足500mm;最大降雨量點為施家溝站1165.7mm,最小降雨量點為道口站446.0mm。
2016年全市降水量分布情況為:降雨量平均在1000mm以上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鶴山區西北部和淇濱區、淇縣西部小部分區域;降雨量平均在800mm~1000mm的區域分布在山城區大部分區域、淇濱區中部及淇縣中西部地區;降雨量平均在600mm~800mm的區域分布在淇濱區、淇縣東部地區及浚縣大部分區域;降雨量平均在600mm以下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浚縣東部小部分區域。
6~9月降水量平均在600mm以上區域主要分布在鶴山區、山城區及淇濱區、淇縣東部區域;降雨量平均在300~600mm的區域主要分布在淇濱區、淇縣東部地區及浚縣大部分區域;300mm以下主要分布在浚縣東部部分區域。
7 結語
(1)鶴壁市降水量空間分布呈現西北多東南少現象。
(2)鶴壁市存在著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由此降水特征上東南方向和西北方向有很大差異。
參考文獻
[1]程炳巖.河南氣候概論[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5:1-10.
[2]焦建麗,康雯瑛.河南省年降水的區域特征分析[M].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