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波
近年來,數學教育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學習更強調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識,去發現知識。也就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覺得這一點對我們家長輔導孩子也很重要。每個做家長和老師的都希望孩子數學學得好,要使孩子真正學好數學,我想首先就應該了解孩子是怎樣學數學的,只有按照孩子的學習特點進行指導或輔導,才會對孩子的學習起促進作用。否則,會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那我們的孩子究竟是怎樣學數學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有兩點:
1.孩子主要是利用已有的體驗來學數學的。
我們一年級的孩子將要學習認識人民幣。也就是元、角、分,有的孩子學這部分內容覺得特別輕松,而有的孩子怎么都不理解,為什么?因為,有的父母親,從小就給孩子一些零用錢,陪孩子到商店購買物品,通過這樣的實踐孩子就理解了錢的用途和大小關系,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比如,拿1元錢去超市購買5角錢的東西,營業員找回5角錢。孩子有了這樣的經驗,就能比較輕松的理解1元=5角+5角。如果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人民幣,學起來就會非常困難。我想講到這兒,家長可能就明白了,一年級的小朋友學數學,生活經驗和體驗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你要想讓孩子學好數學,首先就要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2.孩子主要是通過活動來學數學。
一說起學數學,很多家長可能就會想到要做大量的習題。毫無疑問,孩子學習數學做一些習題是必要的,但今天我所講的做數學,并不是只做練習。機械、重復的操練,只會使孩子變成一個熟練的操作工,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創新精神沒有一點好處。“做數學”意思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活動,比如觀察、模仿、實驗、猜想等建立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的本質就是抽象,而且抽象程度越高的數學知識就越難理解。孩子學習數學的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慢得多,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更需要要通過一些活動才能夠真正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其實,這時,家長可以引導他進行一些實際操作活動,把抽象的知識與他熟悉的生活聯系起來。比如二年級我們要學習乘法,孩子有時一句口訣四四十六怎么也記不住,怎么辦?回歸形象,讓孩子動手擺一擺,用小棒擺4個4,再數一數一共是幾個,這樣不僅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深入的理解,而且不容易遺忘口訣。
其次想和各位一年級家長在配合老師輔導孩子方面提幾點建議:
1.每天練口算。
孩子以后的計算能否正確、迅速,一年級是關鍵。所以,家長們一定要督促孩子每天練口算卡片。除了練口算卡片,還要進行聽算練習,比如,家長報3+6,讓孩子馬上報出得數。這種聽算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一學期的學習要使學生達到:每分鐘正確筆答8道題,達到這樣的要求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要靠長期的訓練和堅持不懈的努力。
2.指導孩子看數學書
怎么指導呢?重點是兩項:一說圖意,另一個說思維過程。
怎么說圖意?比如課本27頁有這么一幅圖:有兩個男孩在聊天,旁邊有一位女孩正跑過來。學生要用三句話來說清楚圖的意思。原來有兩個小朋友在聊天,又跑來一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剛才的三句話中,前兩句就是條件,最后一句就是問題。如果學生能夠清晰的用三句話說圖意,那就是說他能抓住數學的本質,能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圖畫,以后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世界,去發現身邊的數學問題。現在的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很多的信息,有些是解決問題需要的,有些是多余的,就看孩子能不能用敏銳的眼光去抽象出最本質的東西。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圖,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比如有這樣一幅青蛙圖:荷葉上蹲著3只青蛙,另有1只青蛙正在往水里跳。像這樣的圖,就可以說不同的3句話,同時應培養孩子語言的規范,如:
原來有4只青蛙,跳入水中1只,還剩幾只?
原來有4只青蛙,現在荷葉上剩下3只,那有幾只跳入水中呢?
荷葉上有3只青蛙,還有1只青蛙正在跳入水中,原來有幾只青蛙?
要注意的是,當孩子說的三句話與所列的算式對應起來時,才表示孩子真正理解了。
說思維過程實際上就是說怎么想的,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4+1=5 你是怎么想的?家長們可能覺得奇怪,4+1當然等于5,還需要想什么?其實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是用數數的方法:1、2、3、4、5 ,但還有的孩子會說4和1組成5,5是由4和1組成的。這種算法就是高層次的,用數數法來算最終都要提煉到用數的組成來算,這是根本。
總之,我們一年級的數學看著很簡單,但事實上蘊涵了很多內容,我們要通過教學讓孩子能把紛繁復雜的生活現象用數學的語言抽象出來,同時又要能把抽象的數學回歸到生活中去。
3.指導孩子審題是關鍵。
一年級的孩子因為識字少,所以不理解題意,有的家長就直接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一旦孩子還是不明白,家長往往喜歡把題目咬得很碎很碎,比如:按規律填數 2、( )、4 ,有的家長就這樣輔導孩子,2往后數一個是幾?就在后面寫3。這樣的輔導只是完成了這道題,對孩子來說收效不大。我覺得,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嘗試著讀題目,遇到不認識的字家長就告訴他,讀完后,讓孩子說說,題目什么意思,如果孩子不清楚,就讓孩子再讀幾遍,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而且審題能力也能逐步提高。一般一年級下冊考試的時候,我們就要求孩子獨立審題。所以這個能力要盡早培養。由于教材的需要,要求孩子認識會寫:“高矮、長短、多少、同樣多、比、左右、前后”這幾個字。
4.適當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
我們家長都知道,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數學很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提高孩子思維水平。在學校里因為是大班化教育,所以在課堂上只能滲透一些有一定思維難度的問題,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孩子來說,就有可能“吃不飽”.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到購買一些思維訓練方面的書籍,有時間就出一題讓孩子做做。堅持不懈的話會極大地激發孩子挑戰新知的欲望,使孩子越來越聰明。因為數學使人聰明。
5.經常練習寫數字
一上年級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把數字寫得很漂亮,寫規范。平時有空的時候讓孩子練練數字,從日子格哪兒起筆,哪兒收筆,筆順怎樣,都要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一年級初寫數字如果不能正確、規范、迅速,到中高年級要寫快數字就很潦草,很多同學計算正確率不高,原因是經常看錯自己寫的數字。而且一旦養成馬虎寫數字的習慣,以后很難改正。同時孩子在家寫字時,家長還要注意孩子的正確書寫姿勢,
各位家長,孩子剛剛從幼兒園的游戲生活過渡到小學有任務的學習生活,很多孩子還不適應,而我們很多家長也覺得不適應。每天都要督促孩子做這做那,似乎變成家長在讀書了。其實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只要家長按照老師的要求經常督促、教育孩子,始終與老師保持一致,那你的孩子一定能很快適應小學生活。當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那么我們家長也就輕松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