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
摘要:漆器是中國古代人生活用品中最為重要的器物,是傳統文化中實用藝術與裝飾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現代漆藝是基于傳統漆藝來說的,傳統漆藝深沉雄厚、流光溢彩。明清后漆藝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甚至一度面臨消亡。改革開放救活了漆藝,市場經濟的宏觀影響,新材料、新技法的靈活應用,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大力倡導,審美的轉變等為現代漆藝帶來了生機,使現代漆藝有了良好發展的社會情境,煥發出現代藝術新風貌。
關鍵詞:現代漆藝;傳統漆藝;社會情境;審美轉變
中國現代漆藝,是基于傳統漆藝的意義上講的。現代漆畫是現代漆藝的一個重要范疇,它是作為傳統髹漆工藝與現代繪畫相結合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經歷了一個艱辛探索和解體重構的發展過程。傳統漆藝是指漆的藝術,漆器的藝術。而現代漆藝,某種意義上講,已經具備現代意義上的脫離器物而獨立存在的藝術形態。20世紀60年代初,越南磨漆畫在北京展覽,引起了中國美術界的巨大轟動,中國的漆藝家紛紛投入中國現代漆畫的探索中,為中國現代漆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現代漆畫的發展,是現代漆藝進步的標志。現代漆藝經過當代人的半個世紀努力,發展至今在中國已具有獨立的文化范疇,現代漆畫在中國繪畫藝術中也獲得了獨立發展空間。
一、新材料、新技法對現代漆藝的積極作用
傳統漆藝的制作材料較為單一,僅使用天然漆,也叫大漆,明代黃成所著的《髹飾錄》對傳統漆藝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技法作了詳細介紹,是我國古代漆藝著作的典范。近現代以來,機械生產使實用漆藝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社會的轉變表現最明顯的就是人們審美意識的轉變。崇洋媚外的思想曾長期誤導中國審美思想,掀起一段“西洋畫熱”,無論是表現方法上,還是材料上,似乎更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需求。改革開放后,隨著新材料、新技法在漆畫中的使用,為現代漆藝的注入了新鮮血液,使現代漆藝逐漸在現代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
現代漆藝從傳統漆藝文化汲取了深厚的物質文化積淀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從而使它并不單薄。現代漆藝的新材料主要有骨、木、石、蛋殼、螺鈿、金屬等,種類繁多。在顏料方面,現代漆畫藝術的大多使用腰果漆,一是成本低,符合經濟價值;二是易干,加快制作進度。新材料中,蛋殼表現尤為特出,一方面蛋,殼鑲嵌不僅解決了漆畫表現中原先處理白色的困難;另一方面,蛋殼的使用,其肌理感,增強了漆畫語言與美感,藝術效果質樸自然。蛋殼的語言即是自然的語言,亦即漆畫的語言即是自然的語言,成為漆畫藝術中最吸引人和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嵌銅絲、鐵絲等是以線條的形式成為新技法中的造型方法,同時也對畫面進行空間劃分。
漆畫藝術中的新材料并不等于綜合繪畫的表現藝術,它有屬于自己的獨特語言,而這語言美對材料具有選擇性,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漆畫的選擇,被選中的新材料必然是可以增強漆畫語言的。漆畫的藝術美,不同于中國畫意境美,也不同于西方畫表現美,它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味美,猶如坎坎之音的樂府詩。就像現代打油詩對樂府詩一樣,新材料給漆畫注入了新的意蘊,換發了現代漆藝的新風貌。
二、現代漆藝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市場經濟,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使中國經濟至今呈現健康發展,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對藝術發展帶來的益處,同人民的生活水平受益一樣,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機遇,現代漆藝亦是如此。
“中國漆畫”這一美術命題的出現較晚,直到1984年,中國漆畫第一次以獨立畫種的身份進入第六屆全國美展,才宣告了這個新畫種的正式成立。自此之后,漆畫進入人們的眼線,呈現良好的發展。近些年來,市場上開始流通漆畫,漆畫的收藏價格較高,收藏人群較為集中,這也使現代漆畫的發展受限。漆畫大多都是掛在辦公室、會議廳等公共場合,或是向親朋、或是向國外人展示漆畫的魅力,沉著大氣,流光溢彩,頗具氣度,是人們普遍喜歡的藝術形式。漆畫經過短短的幾十年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畫、西方畫之外的第三種最有表現力的純繪畫藝術形式,這是市場經濟的效應。曾經一度,市場上充斥著銅臭鐵銹,繪畫藝術成為人們交易的物品,價格被炒到很高。政府對市場經濟加大了宏觀調控,使藝術回歸自然,中國畫、西方畫的價格都大幅回落,而漆畫卻呈現反趨勢的價格上漲。一是現代漆畫從傳統漆畫中產生,傳統漆藝有著深厚的物質文化積淀和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政府對傳統文化的大力保護與支持,使得漆畫的發展有了良好的政治環境。二是漆畫制作出的數量為數尚少,物以稀為貴,全國范圍內漆畫生產地并不多,規模不大,以福建居多,陜西、山西、湖南等地零星有生產的地方,這是由于漆畫的制作過程繁瑣,持續時間長的限制。三是漆畫的質感好,細膩精美,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藝術表現,藝術價值高,符合人們收藏的價值需求。
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藝術進步的空間,藝術發展促進文化繁榮。文化繁榮的假象是文化泛濫,當代文化在娛樂至上的氛圍中,呈現出文化泛濫的跡象,人心浮躁,過度追求個性與裝飾,忽略文化底蘊中的真諦。現代漆藝這浮躁的社會帶來了一份安寧與真實,個性與共性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互惠,對傳統文化的傳承。現代漆藝同中國畫一樣,它的出發點與終點不是促進或者受益于經濟,而是實現自身文化與思想的傳承,然而正是在這種文化、思想創造與傳承中,對經濟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反過來促進藝術的發展。經濟對藝術的積極促進作用有史以來表現的非常明顯,漢代經濟的繁榮促進了漆藝的輝煌,唐代國家的昌盛成就了漆藝的再次輝煌,當代中國經濟再次崛起使傳統漆藝得以傳承,使現代漆藝及其藝術表現——現代漆畫,呈現良好發展。
三、現代漆藝在國家對弘揚傳統文化的倡導中成長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世界文明熔爐溫度的持續走高,價值追求的歪曲,如此等等,都在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基因在一點一點流失。表現最為突出的莫過于傳統技藝、工匠文化,尤其手工技藝喪失的最為嚴重。
新中國成立后,保護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大旗豎立起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被提到日程上來,并備受重視。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再次重現光環,如古建筑、洞窟壁畫、碑刻、雕塑、民間剪紙、手工油紙傘、木刻版畫、手工家具、傳統漆藝如此等等,無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二戰后,日本注重國民教育、注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弘揚傳承,因此很快從被戰爭掏空了的廢墟中脫離出來,成為亞洲經濟“四小龍”。德國戰國努力改變人人討厭的“德國制造”,打造精工細造的產品,讓世界重新認識和認可“德國制造”,成為工匠精神的代言詞。重視傳統文化、重視工匠技藝不僅是對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弘揚,更是一條強國、興國道路,它是國家軟實力的標志。進入新世紀以來,正面硝煙戰爭趨向于碎片化,信息戰、文化戰、思想戰在不斷的白日化,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文化入侵即是指文化戰,文化決定了國家軟實力。endprint
文化興國、科教興國成為國策,人們日益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近些年來,國家對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力度不斷加大,投入的資金也在不斷增加,教育是最大的受益者。加入到傳承傳統工藝行列的人越來越多,從事傳統與現代漆藝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現代漆畫藝術創作的人覆蓋范圍越來越廣,現代漆藝的發展路徑越來越寬。正是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弘揚,使得現代漆藝擁有良好發展的文化氛圍,在現代藝術中越來越發揮重要作用。以福建為例,每年全國美展都有許多漆畫作品入圍,當地對現代漆畫的生產尤為重視,尤其福州、廈門兩地,已經成為全國現代漆畫生產的代表。
政府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弘揚,使中國民族文化在國際文化沖擊的今天得以傳承與發展。正如魯迅在《且介亭雜文集》中所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現代漆藝是民族文化遺產,只有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使民族文化的閃光點不斷綻放奇光異彩,讓民族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優秀分子,才是對民族文化的最好保護與弘揚,現代漆藝在這條道路上已經作出有效性的探尋與摸索。
四、現代漆藝的審美特色
我國上世紀的50年代和80年代曾掀起一陣“美學熱”,毫不亞于當代的“經濟學”。朱光潛和宗白華是這兩個時期最為顯著的代表人物,主客觀辯證統一與“終生情篤于藝境之追求”是他們的美學思想,對國人產生了巨大影響。
我國古代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審美研究,但審美思想一直存在,如孔孟的儒家審美思想、老莊的道家審美思想等。傳統漆藝的審美思想經歷了幾個幾段的轉變,從宗教漆藝向貴族漆藝的轉變,從貴族漆藝向世俗漆藝的轉變,從實用漆藝向實用與裝飾相結合漆藝的轉變。現代漆藝完成了對傳統漆藝的審美轉變,從實用與裝飾相結合漆藝向具有實用美、藝術美、社會美的轉變,這是歷史進步的內在要求。西方美學思想對我國近現代的審美思想影響巨大,一大批學者紛紛進入到探索我國傳統與現代美學的歷史車輪中,波及中國文化藝術的整個范疇,研究者挖盡心思尋找出中國審美文化的存在事實,為的是不使華夏文明在任何一方面落后于世界文明,而事實證明確是如此。傳統漆藝過去幾千年作為貴族奢侈品,已經形成了高貴的審美文化,因此現代漆藝要想獨立于當代藝術范疇,必須同傳統漆藝審美思想割裂出來,形成現代漆藝審美思想,割裂并不是拋棄,而是舍棄,選擇適合的、先進的、順應時代的,摒棄格格不入的、落后的、不順應時代的。中國現代漆藝的審美思想同現代美學一樣,既年輕又古老,是含著深厚審美文化底蘊又不失當代審美特色的意識形態。
現代漆畫對新材料、新技法的接受,表現方法的轉變,審美趣味的轉變,是現代漆藝審美思想轉變的具體表現。現代漆畫已然位列中國繪畫藝術的前列,甚至有望比肩中國畫與中國書法,因為現代漆畫同中國畫與中國書法一樣是古老的藝術,它最遠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河姆渡的朱漆木碗。
五、結語
闡釋中發現,現代漆藝是在吸收優秀傳統漆藝精華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符合當代審美文化的思想形態。現代漆畫是現代漆藝的最直接表現,對新材料、新技法的充分利用,背靠深厚傳統文化底蘊,有著強大經濟基礎和市場需求,經歷了傳統“致用為本”思想到現代藝術表現思想的轉變,是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現代文化的優秀典范。在這樣的背景下,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作為依靠,又兼有現代審美思想,中國現代漆藝必將成為世界藝術的一棵常青樹。
參考文獻:
[1]喬十光:《漆藝》[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
[2]胡玉康:《戰國秦漢漆器》[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3]潘天波:《現代漆藝美學》[J],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