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摘要:在 20 世紀初西方美術史上,馬蒂斯作為現代畫派———野獸派的領軍人物,以其鮮明的色彩、簡潔的線條和奔放的情感著稱,形成獨特的藝術情感對現代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主要是從馬蒂斯風格的演變及藝術特點進行探尋。
關鍵詞:馬蒂斯繪畫表現形式
亨利·馬蒂斯是法國是現代畫派的奠基人,野獸派的先驅。青年時期的馬蒂斯曾在巴黎學習過法律,隨著后來對繪畫興趣,放棄了法律,拿起畫筆,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作為野獸派的先驅人物,馬蒂斯受到各種各樣畫家的影響。起初,他十分崇拜荷蘭和意大利的油畫,認為他們至高無上,但后來又被印象主義吸引,并從后期印象派凡高、高更,特別是塞尚的畫中獲得新的啟發,尤其是凡高那跳動的筆觸中得到狂熱表現的力量,高更的東方色彩的運用中取得表現的方法,并大膽發展了塞尚“藝術是一種和自然平行的和諧體”這個主導思想。下面我們就從馬蒂斯繪畫作品的演變及作品中最突出的表現形式進行分析。
從傳統和印象派中認識自我
我們知道,西方繪畫的變化過程,從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基本上是主觀因素不斷壓倒、以至全部取代客觀因素的過程。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通過不斷的吸收發展而來的。在馬蒂斯最初學習繪畫的階段也是受到當時學院派理論的影響,師從布格羅學習素描,也是遵循著古典繪畫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我們可以從他早期的繪畫作品《靜物與書》、《閱讀的女人》、《靜物與葡萄》等都是學習古典繪畫的構圖與表現方式,色彩沉穩、注重表現物體的形感,一絲不茍的描繪卻不失生動。我們通過觀看這些早期作品也能獲得這種感受,即發現畫家摹繪時寧靜平和的心態。
1892年,馬蒂斯受教于象征主義畫家莫羅,莫羅雖然繼承了學院派的寫實傳統,但對印象畫派創新也很支持,在他教授的年輕藝術家中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繪畫氣質去指導他們。莫羅曾說:“有一點值得注意,如果你要用色彩的語言進行思維的話,就得有想象力。沒有想象力,你就永遠別想成為色彩畫家。帶著想象去臨摹大自然,這是一個畫家所必備的條件。色彩應當被你所思念、夢見和冥想。”對馬蒂斯的藝術風格有很深的影響,在他后來的創作中,我們可以一直感覺到莫羅這些見解所產生的影響。
在《豪華、寧靜與享樂》這幅畫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印象派、點彩派對馬蒂斯繪畫風格的影響,整幅作品中,我們看不清那些女人的面貌和表情、看不到地中海綠色的樹木和鮮艷的花朵。這一切都淹沒在了那五彩斑斕的色彩以及馬蒂斯所用的柔美的線條勾勒的不是很清楚。他所展示的不是像古典繪畫中那種細膩調子、穩重色彩,而是筆觸更加短促,色彩十分明艷,無數的小細點創造出一種炎炎的夏日午后在自然光中閃爍顫動的極明亮、絢爛的效果,給人一種陽光閃耀,波光粼粼的感覺,畫中的人物以各種舒服愜意的姿勢在美麗的海邊享受著美妙的陽光,整個畫面在色彩的量感、主從關系的對比上取得了均衡統一的效果。
色彩的表現及追求
馬蒂斯于 1945 年發表的畫論《論色彩》中指出:“繪畫的一切,包括色彩,都是創造。在描繪客體的時候,其實我們正在描繪畫家的感覺”。
在他的色彩理論體系中,他把色彩的創作劃分為描繪性與表現性兩種類別來。所謂描繪性的色彩也就是一種寫實再現手法。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到 19 世紀印象派的繪畫都是一種寫實的繪畫,它以忠實的客觀摹寫事物形象為宗旨,對于色彩的選擇也始終以自然界中的事物所呈現的本色為依據,任何與自然的細節不符,都被視為是“離經叛道”的。
同追求以客觀真實為創作理念的描繪性色彩的表現形式恰好相反,表現性色彩更多地側重于對超自然物色之外的純粹色彩本體及配置關系、混合效果、象征意蘊等的理論探索及實際應用。為此,這類色彩作品也多呈現出主觀的、抽象的、單純的品貌特征。
馬蒂斯說:“我選擇色彩并不依據任何科學理論,而是依據觀察、感覺和自身經驗。”他在《畫家筆記》中論述自己繪畫感受過程說:“我憑當時的感受表現色彩,為了表現秋景,我不會立即想起什么色調適合表現這個季節,只有這個季節在我心上喚起的感受才能激起我的靈感;陰濕的藍天里那種冰似的純凈,與葉子的細微變化一樣,可以表現這個季節。我的感覺本身也會發生變化,秋天也會如夏天的延續那樣柔和而溫暖,或者恰巧相反,它也可以以慘淡的蒼穹和那些有蕭瑟之感的檸黃色的樹林,讓人獲得某種寒冷刺骨的印象,宣告冬天的降臨。”
而“色彩的使用是創造”這一觀點亦是馬蒂斯在其色彩理論論述中反復強調的,是一個總領的觀點。可見馬蒂斯在運用色彩上是根據其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來選用色彩,極具主觀傾向。右圖是其作品《戴帽子的女人》是馬蒂斯 1905 年野獸派時期的重要作品。畫面中運用了大量的對比色來組織畫面,如紅色與綠色、紫色與橙色等色彩,畫面看起來是如此的明快響亮,但又不失其協調性。馬蒂斯在各種對比色中巧妙地運用了黑色來過渡,用白色來協調,用各種明度不同的過渡色來豐富畫面。這樣,不但在對比色中求得了協調統一,更重要的是這些對比色正好體現出戴帽女人華麗的服飾和高貴優雅的精神氣質。
流暢自如的線條
線條是繪畫中人們認識和反應自然形態是最概括、最簡明的表現形式。馬蒂斯認為線條不是直接的從自然中照搬而來的,它是藝術家在觀察中概括、提煉、變形創造出來的。通過不同的變化,線條能夠傳達藝術家的不同感受,是藝術家審美情感的抽象表現。
在馬蒂斯的繪畫作品里,線條始終占據著顯要的位置。繪畫作品中的每一根線條都是他深思熟慮的產物,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運用自如。簡潔的線條在馬蒂斯剛學畫時,就連他的老師莫羅曾說:“他是為簡化藝術而生的。”我們可以從馬蒂斯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中,體會到他那簡潔線條的生動性。如 1905 年創作的《田園牧歌》中就使用了粗重的線條勾勒出人物、樹和山的形象。畫面中線條非常簡潔,特別是作為畫面中心的裸體人物,都是用極其簡潔的線條勾勒而成的。其中有一個吹笛子的小男孩,雖然形體和線條都非常簡潔,但絲毫不減其優美的造型和神態,畫面一坐一臥的兩個豐滿女人,神態自若,像是在悠閑地談論著什么,可以體會到在炎熱的夏季躲進涼爽的樹林確實是一種享受的事。從整個畫面的形式感中透露出簡潔的線條不但沒有使畫面感到單調而增強了田園牧歌的情趣。endprint
阿拉伯圖案
馬蒂斯也在《同維爾德的談話中》提到阿拉伯藝術對于他的藝術的影響,他認為這些阿拉伯圖形就像音符組成動聽的樂曲一樣,有它們自己的音色,是“表現自我的所有方面的綜合形式。”是使他的繪畫富于表現效果的感情動力。
在作品《紅色的和諧》中描繪的是一幅家庭生活場景,畫家把眼前的景象改變為裝飾性圖案,在紅色的象征墻面的背景上,均勻的畫著一些藍色的植物花紋,畫面左上角有著抽象植物的窗外的景象,實際上也應是墻面的一部分,在這幅畫中,藍色與紫色、紅色與黑色,充滿著對比色的圖案等,這一切都是平面的,雖然窗外的風景、黃色與紅色組合的椅子以及果盤等,還保留著一些透視因素,但這已不是畫面的主導,總體來看,這幅作品已不再是對自然物象的被動的模仿,而是通過線條與色彩所創造出的一個全新的空間。因此,這件作品對色彩的運用、空間的創造、裝飾性圖案的探索等方面突破了他以往的作品,也突破了他之前和與他同期的其他畫家的作品,我們從中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畫家在強調畫面的裝飾特征的同時,也滿足了畫面整體效果的形式美的要求。
構圖、簡化及夸張的造型
所謂構圖就是把畫家要用來表現其情感的各種因素,以富有裝飾意義的手法加以安排的藝術。馬蒂斯曾說:“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現”。而對所謂的表現,他解釋道:“表現,在我看來,并不是由人的面部表情,也不是通過一個強烈的動態所反映的激情所組成。我的畫面的整個安排是富有表現力的。人物或物象所占有的地位。他們四周的空白,比例,都起著作用。
簡化、夸張—是馬蒂斯繪畫的一個顯著特征之一。在他的作品中,畫面單純化,省略了一切無用的成份,只是由單純的線條、色彩組成。在馬蒂斯的作品把三維立體的色彩表現形式轉為平面化的色彩形式,這種色彩的表現形式打破了傳統繪畫中的科學性的色彩表現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在于追求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原始藝術美中的裝飾性,表達自己的情感。馬蒂斯追求的就是不要求色彩的明暗色調的細微變化,采用平涂的手法,不畫陰影,不追求細膩的質感的一系列表現手法,使得單純平涂的色塊兒生動而有意味,充分體現出了色彩的構成形式。如,他所畫的《初次登臺演出的莊諾那》,整個畫面不著光影,只通過人物輪廓與衣服中的紋飾,運用色彩的平涂手法使畫面產生點線面的構成,使得整體形象顯得質樸而率真。尤其是馬蒂斯晚年的藝術作品把藝術色彩的平面性表現到了極致。另一幅《帶綠色條紋的馬蒂斯夫人像》表現的更加粗放,畫中的色彩把原本相抵觸的強烈和沉靜完美的結合起來,在看似平面的人物頭像上,把突兀的眼睛和眉毛,通過正中間的一條綠線,變得面部變得恰如其分。同樣還是這條綠線,把黑色的頭發和綠色的衣領、把面部和背景都銜接了起來,似乎整個面部的造型和皮膚的起伏,都集中在這條綠色的線條上。看似排斥的紅綠色彩,在這幅畫面中格外顯得強烈耀眼,構成了一個平面的沉靜的畫面。晚年時期的馬蒂斯主要研究剪紙藝術,利用彩紙剪裁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然后把這些彩色的圖案在畫布中拼接起來,這種表現形式可謂是色彩平面化的最高體現。
總結
馬蒂斯是位具有獨創性和革新精神的偉大畫家,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不再是對真實自然物象的簡單描繪,線條能夠獨立地表達情感,平面的具有更強的表現力。馬蒂斯從原始藝術、東方藝術和民間藝術的精華中汲取營養并與自己繪畫的獨特感受相結合,創造出真實的、表現畫家獨特情感的藝術。他不被時下題材的趣味和反映社會意義的題材所吸引,他更多的關注自己生活中愉悅的、安靜的題材,他把這些題材僅僅看作是視覺形象,最基礎性的意義就隱藏在這些視覺形象下面。馬蒂斯多次強調的“忠于”自然,也只是“忠于”這些聯系。正是因為這種藝術態度奠定了馬蒂斯的藝術地位。
參考文獻:
[1]《馬蒂斯論藝術》,(美)杰克德弗拉姆編;歐陽英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3.
[2](法)亨利·馬蒂斯(Matisse)繪],呂娜譯.馬蒂斯[M]. 吉林美術出版社, 2004
[3]《野獸派》,李黎陽編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年 8 月第一版
[4]《畫家筆記》,亨利·馬蒂斯著,錢琮平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年 10月第一版
[5]《馬蒂斯畫風》,康建邦等編,重慶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