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金菊
摘要: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關乎著整個國家國名素質的全面提升和我國小康社會整體目的的完成。本文在國內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目前狀況之下,就當下國內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潛在的許多未解決的問題,提出強化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對應策略。
關鍵詞:學校圖書館 圖書館數字化建設 辦法 圖書館數字化
1國內學校圖書館數字化的當前狀況
通常所說的圖書館數字化指的是在包含歷史文獻的,擁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意義的文本、圖像、聲像、軟件和科學數據等信息進行收集、加工、保存、研究同時運用當代電子科技在廣域網上高速跨庫連接,為學生提供當下信息服務的圖書館。自1996年國家圖書館提出了中國試驗型數字式圖書館項目并成為國家重點科技項目以來,“圖書館數字化工程”已經被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的重點建設項目。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等學校圖書館作為國內圖書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隨之拉開了數字化發展的序幕。
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與IBM合作,正在創建“中國職業技術學院學位論文聯機服務系統”,用戶可在國內15所聯網學校和國外互聯網上進行透明的、無國界的信息尋檢。上海交通大學正在創建一個數字化圖書館的現實模型,將其擁有的300GB數字化館藏提供網絡服務,在交大校園網內甚至可以提供VOD服務。中國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將與許多著名的大學圖書館共同聯合建設中國數字化圖書館示范系統。
雖然國內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起步較晚,但發展相對較快,整體水平也較高,不少圖書館基本實現了業務管理功能由傳統手工操作向計算機管理過渡,開始步入校園網絡建設時期,為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向數字化發展打下了基礎。
2國內學校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中遇上的一些矛盾
首先,是基礎理論建設問題。數字化圖書館的概念是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國內圖書館數字化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西方,包括概念、模式、框架、發展方向等都直接從西方引進。在理論準備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開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直接導致學校圖書館在建設之初就存在著先天不足的缺陷。在各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多種理論并存、多種模式并生,顯然制約國內圖書館特別是學校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進程。
其次,是信息資源數字化問題。資源數字化的手段,有傳統的手工操作、鍵盤輸入、數碼成像技術、圖片掃描數字化保存等幾種形式。在國內,一般學校圖書館都購進了光盤數據庫,這便于教學和科研,但對于本校圖書館資源的挖掘和使用以及文獻資源數字化上卻發展緩慢,因而不能滿足讀者需求。
第三,是信息資源的統一標準問題。目前,由于國內的學校網絡信息資源缺乏統一標準,各學校所建的網絡信息資源不僅在數據庫結構上不兼容,并且用戶檢索界面、檢索語言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必須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大規模的、易用的中文數字資源庫,積極研制并引進國外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標準和規范,使國內學校的網絡信息資源走上規范化的軌道。
第四,是信息資源重復建設問題。目前,在國內學校的網絡信息資源建設中由于缺乏一個全國性的宏觀規劃,重復建設問題非常嚴重。這樣不僅浪費了存儲空間,而且還浪費了信息資源建設者的時間,且沒有給網絡用戶帶來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
第五,是知識產權問題。建設的核心是信息資源。信息資源建設中遇到的首要問題就是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問題,諸如館藏數字化所引發的復制權問題,開發數據庫所涉及的著作權問題等等。
3強化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辦法選擇
3.1強化學校圖書館數字化理論研究
要對現有的圖書館數字化理論框架加以全面的評估,盡快建立一套適合學校圖書館數字化發展的較為權威的理論系統。在此過程中,除了一些研究機構、權威部門外,還應廣泛吸收一些有代表性的、有豐富的數字化發展經驗的、有一定的數字化發展基礎的學校圖書館參與討論和共建,并充分考慮現階段數字化發展實情、國內國情、學校圖書館數字化發展的獨有特點,前瞻性地考慮未來的圖書館的建設發展,使所建立的理論系統對圖書館的數字化發展能起到理論指導和規范發展的作用。
3.2強化學校數據庫建設
數據庫建設是在建設圖書館數字化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基礎工作。學校圖書館之間聯網后,數據庫將成為讀者查詢文獻的重要資料庫。
但是,如果上網打開某館的一個數據庫,所提供的信息僅僅是文獻線索,這顯然是不夠的。今后的讀者決不會滿足所需文獻在何處的信息,而是想直接獲取所需文獻的內容。這就要求圖書館一方面抓緊做好按類回溯建庫工作,實現館藏書目數字化;另一方面建設各種專題數據庫,根據各種專題類型分門別類,制作全文數據庫,讓信息資源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為實際工作服務。
3.3強化協調合作以實現資源共享
圖書館數字化與傳統的圖書館不同,傳統的圖書館主要目的是收藏,并為一定范圍內的讀者服務;而圖書館數字化必須實現資源共享,這是由它的特點所決定的。學校圖書館數字化必須在與其他圖書館聯網的基礎上,繼續強化學校圖書館的館際交流與協作,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幾個由核心學校牽頭的、覆蓋全國的、有專業特色的核心數字平臺,并形成資源庫的跨庫無縫鏈接,而不是全國學校圖書館群雄割據。
3.4強化人才培養以適應圖書館數字化要求
之前較為保守的圖書館工作的基礎方式是圖書館工作者與書結合,圖書館工作者以書為橋梁與讀者有效結合即“人與人”的結合。這就是保守的圖書館工作的兩個最基礎的方式。所以,圖書館工作者被當作是藏書保管工作者、加工整理工作者、流通閱覽管理工作者。然而在圖書館數字化中,因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的發展,致使它的工作形式改變為圖書館工作者與計算機相結合,通過計算機及其網絡去實現圖書館的目標,完成圖書館的任務。“人與機”結合,將產生圖書館數字化管理工作者、對答網絡技術人工作者,同事要求所有圖書館工作者都成為“信息向導”,這樣要求圖書館工作者一定要是多方面的人才集合體。
參考文獻:
[1]孫承鑒,劉明.中國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起步與發展.國家圖書館學刊,2000(3).
[2]俞菲,徐敏剛.美國圖書館數字化啟動計劃概述.情報科學,2000(2).
[3]孟凡強.美國圖書館數字化首倡計劃第二階段研究述評.圖書館雜志,2000(5).
[4]楊沛超,魏來.論中國圖書館數字化發展戰略.情報資料工作,20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