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勇鈞
摘要:古人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為學校,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而區縣黨校,校園文化是黨校全體員工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為了適應組織存在與發展的需要,在長期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具有黨校特色、鮮明個性的價值觀、辦學理念、制度規范、行為方式和外部形象的總和,具有鮮明的政黨特性和校園特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黨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員的學習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加強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發揮黨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筑全員共建的區縣黨校校園文化體系。
關鍵詞: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主體作用
一、加強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是發揮黨校干部教育職能、建設高素質教職工隊伍的需要,對學員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建設濃厚的區縣黨校文化對黨校辦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校園文化建設是區縣黨校黨建工作的重要部分。要通過加強黨校校園文化建設,把黨性教育融入黨校干部培訓的各個環節,讓所有參訓學員努力成為政治立場堅定、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優秀領導干部。
2.校園文化建設是區縣黨校干部培訓的重要渠道。通過加強黨校校園文化建設,黨校可以充分發揮干部教育的獨特優勢,強化學員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從而為黨培養出更多的適應經濟社會的各種領導人才。
3.校園文化建設是區縣黨校自身發展的重要板塊。黨校自身的發展既包括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又包括整體精神風貌的培育。在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發展過程中,黨校校園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能有力地促進黨校各項工作開展,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極大地提升學校的品味、形象。
因此,只有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其教育熏陶作用,才能不斷提高黨校的競爭力,提升區縣黨校的辦學效益和質量。
二、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現實問題
當前許多區縣黨校干部培訓中,存在著與干部教育培訓需求不相適應,與黨校文化建設需要不相適應的現實問題。
1.在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全體教職工和學員。而在現實中,有的區縣黨校認為黨校校園文化建設可輕可重。因此,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個教職工、學員都要重視、參與校園文化建設。要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要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在區縣黨校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2.在設計上統籌規劃欠缺。有的區縣黨校對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活動,組織教職工參加主體班聽課、開展教學競賽,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成果這一系列活動缺乏統一策劃和統籌推進,沒有把相關的工作納入到黨校校園文化的層面上來。
3.在保障上隊伍建設乏力。部分區縣黨校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日常公務運行、教學管理、調查研究、主題宣講等工作的人力分配已是捉襟見肘,如果再承擔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不少區縣黨校更是缺少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三、從三個維度上加強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
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只有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才能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1.要不斷完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區縣黨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建設文明、整潔、優美、有序的校園環境,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實現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有機統一,協調發展,使教職工、參訓學員沉浸在文化的氛圍之中。要通過實施校園綠化、亮化、美化等工程,精心設計校園人文景觀。在校內合理設置宣傳欄,在走廊、教室張貼符合黨校教育的黨言黨語,完善黨校的校訓標志牌,營造具有黨校文化特點的校園環境。為教職員工和參訓學員提供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教育活動陣地。通過對校園環境文化的打造,使教職員工和參訓學員在工作和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啟迪和教育,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2.要不斷豐富校園精神文化內涵。著力培育塑造黨校精神。“實事求是”既是黨校校訓,也是黨校精神。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干部培訓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對新時期黨校精神進行新的拓展和延伸,用新的黨校精神引領黨校人向更高目標邁進。以共同的愿景激勵黨校人團隊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比如,開展“黨校人價值觀”大討論等活動,提煉黨校精神,形成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精神力量。組織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推進黨校干部職工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大興調研之風。在調研交談中幫助黨員干部排難解憂、化解心結、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大興訪談之風。主動與困難黨員群眾結對幫扶,樹立黨校干部職工與黨員群眾心連心的親民形象。強化團隊精神,增強整體合力。營造人與人之間和諧關愛、真誠相待、工作融洽的工作氛圍。在各類培訓班中,注重將廉政文化與推進干部教育培訓相結合,加強黨員干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知識的教育培訓,強化黨性修養,培養政治堅定,清政廉潔,公道正派的黨員干部隊伍。
3.要不斷健全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區縣黨校的制度文化中蘊含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科學態度、現實精神,體現新時期黨校建設的時代特征、人文關懷、公平與效率,在協調各方面關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要健全管理運行機制。在會議、考勤、公文處理等工作依靠管理機制來運行,各項業務依靠規程來推進,工作績效依靠團隊來實現。堅持競爭上崗等干部選任制度,以季評比、年考核為抓手,采取個人自評、干部互評、領導評價等方式進一步激勵黨校干部職工敬業愛崗、樂于奉獻的內在動力,以科學量化的方式為干部職工個人價值的充分實現提供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平臺。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比如完善《新課試講制度》《科研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把教職工在黨校文化核心價值觀方面的表現納入考評與激勵,激發教職工履行崗位職責。要健全監督約束制度。比如,制作公示牌,將黨校內各科室職能、工作內容和干部姓名予以公開公示。用公示當日去向牌、記工作日記等方式予以監督。采取座談、走訪、問卷調查、民主測評等方式,廣泛收集黨員干部群眾對黨校和黨校教職工的意見建議。同時完善人才引進、學習進修、實踐鍛煉等機制,不斷提高黨校教職工業務能力和文化內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