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焱
我們經常看到報道說:“現在的孩子不愛閱讀,每年的閱讀量太少了,有的甚至一年都沒有閱讀過一本課外書。”這樣的報道是在夸大其詞嗎?通過我的觀察與調查,發現這還真不夸張,確實是我們小學生的閱讀現狀。為什么會這樣呢?小學生不都是活潑好奇,什么都想探究的嗎?為何不愛閱讀呢?仔細分析,我認為主要還是缺少了一種閱讀的氛圍。放眼看看我們的周圍,大家看到最多的是什么?不是讀書的人,而是埋頭看手機的大人——走路在看,坐著在看,有的躺著也在看。在這樣一種氛圍里,學生能不受影響而愛看書嗎?當然不會。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必須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
一、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閱讀能力并不僅僅是語文學習才需要的一種能力,它還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它一朝形成,陪伴我們終身,非常重要。閱讀可以讓我們領略不同的風光,見識各色人等,體驗非凡的人生,陶冶心靈,豐富情感。可是,許多的學生和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對此并不重視。我們要想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就要先從家長入手。我們的教學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才能重視起來。俗話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要家長為學生做好示范,他們自然就會潛移默化,受到影響,愛上閱讀。但每一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可以為孩子提供這種環境,而有的父母卻忙于工作,根本沒有這個時間。對于這一類家長,和孩子聊一聊的時間總是應該有的。我要求他們至少應該支持孩子課外閱讀,并抽出時間和他們聊一聊孩子正在讀的書。這種辦法也可以讓孩子感覺父母關心自己的學習,參與了自己的閱讀。閱讀的積極性也會比以前更高一些。我還給家長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和孩子在一起時,盡量不要玩手機,而是和他們共同閱讀,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也是我們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有了這種意識,他們閱讀的興趣也就增強了。
二、教師必須要廣泛閱讀
小學生的生活圈子很小,不是家里就是學校,要么就是上學的路上。他們接觸得最多的人,除了父母就是老師、同學。我們要想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除了家庭教育外,就是我們的學校教育,我們的語文課堂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認為:要想學生愛閱讀,首先我們自己應該身體力行,做一個真正愛閱讀的人。這里的“愛”不是口頭的說說而已,而是真正地行動起來,每天有時間都去讀書。朱熹曾在《觀書有感》中說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的,我們的語文課堂要豐富多彩而有靈動鮮活,那我們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是一個熱愛讀書的人,否則,他的課堂不可能生動有趣。我們要讓學生愛閱讀,那我們就要用自己的閱讀感受去引導他們。小學生是最容易受老師影響的,如果老師說那本書很好看,那他們一定會積極去閱讀。就像我為了引導學生去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于是,把他的所有小說都讀了過遍,有的甚至還讀了幾遍。讀完了,我再給學生講里面的精彩之處,但每次都只講一部分,給他們留下懸念。學生被我講的故事給深深地吸引,自然也就主動去買書或借書來讀了。讀完了,還不忘到學校來與我討論。在這樣的氛圍里,他們獲得了閱讀的樂趣,愛上了閱讀。
三、讓學生感受閱讀之美
除了讓學生愿意閱讀,我們還應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閱讀之美,才可能讓他們愛上閱讀。有了家長與老師的示范,我們還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閱讀最重要的是需要先靜下心來。但讓學生靜心去閱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現在的學生受各方面的影響都比較浮躁,無論做什么事更喜歡強調結果,而不注重過程。
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讓他們主動積極地來閱讀。在閱讀前我們可以圍繞課文內容提一些學生經過深入閱讀,能夠回答的問題,使他們有興趣去閱讀。這些問題不能太難,也不能太過簡單,但一定是要認真閱讀后才能回答的。這樣他們閱讀時,既有興趣也有會有成就感。問題千萬不可過多,過多學生就只會想著完成我們給的任務,反而讀得不認真了。學生閱讀時,我們要他們充足的時間,而不是為了走過場。班級里學生的閱讀速度不同,有的慢,有的快,我們不能只照顧讀得快的,而不管讀得慢的,我們可以在閱讀前給學生規定一個時間,并給學生講清楚,讀完請思考問題。這樣,就可以照顧到整體了,大家都可以安心地閱讀了。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學生對文字的語感,而語感的培養又離不開對文章的朗讀。現在的學生都不喜歡朗讀,讓他們看課文,他們通常是“瞄一眼”就算完了,從不會主動認真地去朗讀課文。這跟我們老師在課堂上的要求與引導有關。我們要讓學生愛上朗讀,就要讓他們感受到朗讀的魅力。有時,可以運用朗讀錄音為他們做示范,讓他們感受別人朗讀時的那種抑揚頓挫;有時也可以用教師的朗讀來引路。我們引導學生朗讀時,要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朗讀的形式多樣,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穿插使用,這既可以讓學生保持新鮮感,又可以更好地讓他們掌握朗讀技巧。比如齊讀、單讀、開火車讀、分角色讀等等。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其能。有時,還可以開展朗讀比賽,激起學生提高朗讀能力的欲望。
朗讀僅僅是表現學生閱讀感受的一種形式,除此之外,還有情境對話、話劇演出、課本劇表演、閱讀心得座談會、續寫小說等等。每周,我們都應該在班級里舉行各種閱讀匯報。比如,讀完了一本書,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讀后感,或者給同學表演一下文中的精彩內容,或者說說自己想給讀過的故事改寫一個什么新的結局。活動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也是最讓他們有成就感的,因為在這里他們把自己在閱讀中體會到的美與大家一起分享了。
希望我們的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夠努力地為我們的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那到時候我們就不再經常看到那些低頭族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