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雙創”型人才越來越重要。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在教育,教育的關鍵體現在的教師方面,本文對“雙創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解決對策,以期更好的為 “雙創型”人才的培養服務。
【關鍵詞】:雙創型;教師隊伍;對策
一、前言
創新是創業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創業基于創新,創業推進創新,培養融創新與創業為一體的“雙創型”人才是當今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半p創型”人才的培養,首先是在優化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明確“雙創型”人才的目標導向,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和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雙創型”人才的基礎在教育,這就需要一支具有“雙創型”特征的教師隊伍與之相配套,所以針對教師隊伍建設存在問題進行總結提出解決對策至關重要。
二、“雙創型”人才培養中教師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和創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尚未真正到位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1],學校開始盲目擴招,教育資源嚴重不足,能夠維持正常運轉就不錯了,許多高校教師并未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覺得現在學生質量逐漸下降,傳統意義的教學都難以保障,何談創新創業,久而久之慢慢的創新創業的教育就被擱置了。
(二)創新和創業教育缺乏合格的師資。
培養“雙創型”人才的基礎在教育,關鍵是需要有一支具有“雙創型”特征的教師隊伍?!半p創型”教師要具有較高的職業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創新創業的教育觀、完備的知識結構和職業技能、較高的教學監控能力和較強的管理藝術;能吸收最新教育科學信息,創造性地發現和提出現實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造性地計劃、組織與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有獨到見解并發現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新規律和新方法,能實踐運用教育科研成果,善于把教學工作與科研課題的實證研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高校的師資在知識更新和學歷層次上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新教師隊伍中,仍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做過真正意義上的科研,沒有經歷過實際工作的鍛煉,沒有直接參與具體的實踐工作,因而他們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沒有多少心得體會,自然難以適應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三)高校對于師資發展支持力度不夠
目前很多高校逐漸開始注重培養“雙創型”人才的培養,但是對于教師隊伍的建設支持力度不夠,沒有完善的教師進修、訪學、公派出國等相關制度。另外,在人才引進和教師教育培訓方面做得不夠完善,沒有相應的獎勵機制,所以很難促進“雙創型”人才的發展。
三、解決對策研究
“雙創型”人才培養中教師隊伍的建設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急需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對策。高校師資隊伍一般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但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相對較為薄弱,這源于現有高校教師的職業特征,但這一特征是可以改變的。本文對“雙創型”的師資隊伍的建設提出一些解決對策[2]。
(一)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雙創型”人才培養的關鍵體現在教育,所以建立一支“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的“雙創型”師資隊伍至關重要。一是實施人才培養工程,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并使部分教師成功轉型。加大對中青年教師培養的力度,進一步優化師資隊伍結構,逐步形成高學位、高職稱、高水平、低年齡的“三高一低”群體優勢,完善教師進修、訪學、公派出國等相關制度,到國內外知名大學訪學、進修,奠定堅實的知識根基和完備的知識結構,并追蹤學科前沿和經濟社會發展前沿,建立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科研團隊;充分發揮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多渠道、多途徑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業務水平。
(二)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師資培訓
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師資培訓,聘請創業教育專家開設創業師資短訓班,傳授創業理論、知識、技能及創業教育方法;鼓勵教師到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社會實踐或掛職鍛煉,特別是一些實務類課程的教師;對一些模擬仿真系統的實踐教師,應鼓勵其與企業、證券公司、社會中介等聯手,從實際工作中提取研發適合教學要求的模擬仿真系統。對有條件的教師,允許其進行社會兼職或創業實踐。
(三)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逐步實現師資隊伍的多元化。
采取特殊政策引進國內知名的高層次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和學科建設方面的領軍式高級人才,積極引進具有國際教育背景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努力形成一支符合學校定位和學科專業建設需要的學術團隊,提升學校整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大有實踐經驗人才的引進力度 ,以快速提升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逐步建立新進教師的實踐制度,要求新引進的教師具備數年的社會實踐經歷,并作為應用型師資的必備條件。加強與企業家的合作,充分吸收、利用社會創業資源,特別是建筑類學校,更可以聘請一些施工人員、設計人員、項目經理等相關專家擔任學校兼職教授,或不定期地到學校進行演講、開辦講座,使“雙創型”師資隊伍多元化。
四、展望
隨著社會和建筑業的飛速發展,社會需要大量優秀的“雙創型”人才,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高校培養“雙創型”人才的關鍵,建立完善的保障機制促進“雙創型”人才的發展,以期更好的培養更多具有創新創業知識和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國辦發〔2015〕36號.
[2]李鑫.我國高校“雙創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J].現代婦女(下旬),2014,(8):25-26.
作者簡介:閆海燕(1988-),女,蒙古族,籍貫:內蒙古赤峰市,講師,碩士研究生,單位:山東協和學院,研究方向:道路與橋梁過程、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