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會不斷發展中,環境污染與生態保護問題備受關注,而環境生態技術在當前環境治理領域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受到社會高度重視。對于環境生物技術而言,其所依賴的是生物體,對其進行一定方式的利用,最終實現降低或者消除污染的目的,強化環境凈化目標的實現。立足環境生物技術,關鍵性的學科類型為環境工程與生物學技術,重視開展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推廣。本文立足環境生物技術發展實際,全面探討了其應用情況,對其未來進行展望。
【關鍵詞】:環境生物技術;應用;發展趨勢
前言
在環境生物技術的發展中,發揮對生物體的利用,強化對環境中有毒害物質的治理,在環境治理領域作用突出。在這一過程中,也會促生有價值物質的產生。環境生物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消耗較低,效率較高,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的現實價值。立足環境生物技術的發展進程,其主要源于環境工程與現代生物技術,是二者不斷結合的產物,是生物技術在環境治理與監控手段的體現。環境生物技術的應用加快環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獲取,對社會良性發展意義重大。
1、基于專業角度對環境生物技術優勢的分析
對于環境生物技術而言,本質上分析,就是借助生物體的應用與研究,強化污染物質的消除,達到凈化環境的目標。在這種技術的應用下,其形成的產物無具毒害性,自身穩定性較強,有效防止多次污染的發生。在微生物技術的應用下,能夠實現對污染物的降解或者轉化,達到對污染物較好效果的治理,成本較低,避免二次污染的發生。另外,在生物技術的應用下,其所促生的產物能夠滿足降解要求,或者是發揮新資源的價值被再次利用,有效提升廢物的利用效率。
為此,環境生物技術潛力巨大,能夠實現對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緩解。
2、對環境生物技術應用情況的介紹
2.1采用環境生物處理技術對固體廢棄物進行高效處理
對于固體廢棄物而言,其來源渠道主要包含農業、城市生活以及污水處理后的污泥等物質。
在環境生物技術的應用下,固體廢物能夠轉化為價值物資,有效降低社會公害,量化處理規模被顯著減少。借助微生物,促使固體廢棄物轉化為蛋白質等有益物質,為農田土壤的改良提供肥料。這種方式在生活垃圾的處理中應用較多。具體講,對廢棄物進行預處理,而后進行堆肥,完成后期處理之后,進行合理存放,技術彰顯安全性,成本較低。另外,沼氣發酵也是廢棄物處理的重要生物技術手段。首先,對相關禽類糞便、秸稈以及污水等進行目的性結合,發揮微生物的厭氧發酵特性,而后形成沼氣,這種方式比較適合于農村地區廢棄物的處理,優勢明顯。沼氣能夠支持照明功能的實現,同時,充當燃料,另外,還可以借助沼氣,開發生態農場養殖模式,在根本上為綠色農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2借助環境生物技術對污水進行科學處理
對于當前污水處理技術而言,主要是發揮微生物新陳代謝的作用,強化對污水的有效處置。具體講,主要包含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對于污水而言,其自身含有多種毒害物質,如重金屬、有機磷等。在微生物技術的應用下,借助其自身的行為與活動,促使水中有害物質向無毒害物質轉化。對于應用于污水處理的生物技術而言,固定化細胞和固定化酶技術比較關鍵,能夠將微生物細胞作用固定化酶反應器,借助對固定酶和微生物細胞的固定,促使生化反應發生。在固定酶和固定細胞的作用下,存在于污水中的金屬有毒物以及有機污染物被有效凈化。對于生物膜法,需要在反應器中進行介質的添加。介質的功能是實現對微生物的有效承載,隨著其不斷增長,粘液狀的膜形成,發揮對污水的有效凈化。在膜逐漸加厚的過程中,構建了較為完整的微生態環境。這種技術的應用,污泥回流不可缺少,同時,膜具有較高的生物特性,能夠實現較為穩定的生化反應。
2.3環境生態技術在廢氣凈化處理中的應用
針對氣態污染物的生物凈化,技術應用的原理是促使氣相到液相的轉化,而后在微生物的處理過程中,實現對有害物質的吸附和降解,強化對代謝物與液相的結合,同時析出至空氣中,抑或是構建新的細胞代謝能源類型。環境生物技術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對氣體類污染物進行處理,常見的有生物過濾法、洗滌法以及植物修復法等。在應用生物過濾法的時候,需要進行活性物質的添加,在此基礎上對廢氣進行加壓和預濕處理,而后在生物濾池中促使氣體中的污染物與生物膜相結合,在降解的過程中排出。這一方式操作過程較為簡單,不需要進行大量設備的投入,應用效率較高,但是,需要準備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生物洗滌法的時候,關鍵性的環節是進行廢氣的吸收以及懸浮再生,需要進行洗滌器與生物反應器的融合使用。當廢氣與生物懸浮液發生反應之后,經過分解環節之后,借助反應池實現排出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對懸浮液進行充氧操作,此時,廢氣就會被微生物氧化,而后實現再利用。在懸浮液再次出現之后,新的循環周期開始。
2.4環境生物技術促進生物檢測技術的完善
對于生物檢測技術而言,其包含諸多類型,如借助發光細菌,進行毒害物質的監測,采取Ames試驗,強化對物質致癌性的監測,借助對藻類物質規模的檢測,實現對水質的檢測等。這些監測方法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應用,具備相當的完善性。隨著環境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生物監測技術應用了更具豐富的分子工具,如生物免疫檢查、病毒監測等,彰顯監測的敏銳性與快速性,試驗周期顯著縮短,因此,在環境生物監測技術中得到廣泛推廣。
3、環境生物技術的發展方向與趨勢
3.1千方百計實現對環境污染的高效治理
對于污染物的處理而言,環境生物技術處理之后的產物不具有毒害性,穩定性突出,防止出現污染物轉移變化的情況,同時,操作效率較高,周期不長,不需要投入較多的成本,被視為環保領域關鍵性的技術類型。針對這一技術的發展,要挖掘起在工程階段的潛力,尤其注重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的有效結合,構建無毒化的生產工藝,形成高效完善的自動化處理系統。另外,要重視微生物降解產物利用途徑的研究,以便為人類提供更加多樣的能源。
3.2積極開展生物監測手段的研究與挖掘
在科技的影響下,環境生物污染的檢測需要重視全面性與快捷性,提升靈敏程度。借助分子生物技術,實現對污染源的尋找與研究,對污染物的轉化及降解規模進行摸索和掌握,實現對生物傳感器研發的有力支持。借助生物傳感器,能夠滿足環境連續性的需求,對污染物的發展方向進行明確,實現對污染現象的有效預防。
3.3強化環境生物技術與相關學科技術的積極融合
對于環境生物技術而言,要強化與相關學科技術的融合,切實提升處理效率,有效提升處理效果,同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加快生物技術處理工藝的自動化發展速度。
結束語
綜上,對于環境生物技術而言,具有強大的凈化功能,能夠實現對環境污染的有效改善,在提升環境質量水平方面作用突出。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環境污染治理的現實需求,環境生物技術研究工作得到重視,生物技術和產品層出不窮,在污染治理方面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極具發展潛力,前景廣闊,在維護人與自然穩定發展中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碧霞.探究分子生物技術在環境工程微生物領域中的應用[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02):163.
[2]陳玉芳.生物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J].生物化工,2015(01):68-70.
作者簡介:馬驊(1995.07—),女,海南省海口市人,單位: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