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體育管理學研究現狀進行梳理,指出體育管理學研究對我國的體育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國體育管理學研究在學科體系建設、教材編寫和科研立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分析認為,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下,體育管理學研究將呈現以下趨勢:“大學科、大戰略”的整體性觀念,學科地位進一步提高、學科體系逐漸完善,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改革創新力度加大等。
【關鍵詞】:體育管理學;學科現狀;發展趨勢
體育管理學是以體育實踐活動為研究對象,并揭示其規律的科學。它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既是管理學科的一個分支,又是體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管理學起源于體育運動競賽和體育俱樂部的實踐,但作為一門獨立的新興學科,也只有幾十年的歷史,大約20世紀50至60年代產生于美國。在中國,體育管理學屬于一門新興學科。1984年,由武漢體育學院等五校聯合編寫的我國第一部《體育管理學》問世,翌年,武漢體育學院成立體育管理系,標志我國體育管理學學科體系的初步建立。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體育管理學本科、碩士專業相繼設置,我國的體育管理學向成熟的學科穩步邁進。2004年,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分會正式成立,進一步促進了體育管理學的發展。但隨著社會的快速且多元發展,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頻率越來越高,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使體育管理學研究結合中國國情,更好地指導體育管理實踐,成為我們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1 體育管理學研究的必要性
1.1 體育管理的重要性決定研究體育管理學的必要性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體育管理是促成體育事業發展的最基本的關鍵因素,直接關系到人們群眾的身體健康、體育強國與和諧社會建設問題。
1.2 研究和學習管理學是培養體育管理人員的重要手段
判定體育管理是否有效的標準是體育管理者的管理成果。學習和研究體育管理學是培養優秀體育管理者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掌握扎實的體育管理理論與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導體育實踐,并可縮短或加速體育管理者的成長過程。目前,我國優秀的體育管理人才極度缺乏,主要原因是缺乏學習和交流,管理人員局限于體育圈內的運動員和教練員。
2 體育管理學的研究現狀
體育管理學自產生到現在,國內外不少學者在一些基本問題上仍然存在較大的分歧,學科體系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尚未理順。體育管理學教材和專著也不多。當前我國體育管理學的研究尚停留在對一些實踐經驗的描述、對企業管理學和行政管理學的移植以及引進國外先進經驗的階段,與世界體育強國的研究水平還存在不少差距。
2.1 體育學科分類隨著體育科學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體育科學體系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邵偉德指出,《中圖法》中的體育學科分類體系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已不適應現代體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需要。提出體育科學可分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科、體育自然學科、體育管理學科和運動技術學科四大類,其中體育管理學科包括:體育管理學,體育人才學,體育經濟學,體育未來學,體育統計學,體育系統理論學,體育信息情報學,體育產業學,運動場地、設施與器材學,體育氣象學,運動會管理學,運動競賽學和體育控制論等。體育管理學科所涉及的內容越來越豐富。
2.2 體育管理學的教材及專著學科的教材和專著是反映學科發展的主要標志。我國最早的體育管理學教材是1984年由武漢體育學院主持主編的《體育管理學》,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2004)重新編寫的 《實用體育管 理 學》和 劉 兵編寫的 《新編體育管理學教程》在內容上有較大的改變,特點是貼近實際,每章后附上案例和思考題,對學生拓展視野、掌握實際案例很實用,是內容新、觀念新、理論與實踐結合更加緊密的體育管理教材。劉青編寫的 《體育行政管理新論》主要從宏觀的方面以及行政管理的角度進行論述,主要包括體育行政管理的理論、主體、職能、行政模式和績效評價等。2011年,肖林鵬編寫的《體育管理學》首先進行理論梳理,再從體育管理的要素 (體育人力資源、體育物力資源和體育財力資源)和具體體育管理實踐領域 (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管理、競技體育管理和體育產業管理)兩個維度,重點對體育管理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等進行了介紹。
2.3 國內外體育管理學學科現狀比較分析隨著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體育管理學的研究主題和側重點發生了變化,各有不同。浦義俊指出近10年北美體育管理學熱點研究主題排在前三位的為:體育組織研究與理論、體育消費者與體育觀眾、高校體育與運動管理。我國體育管理學研究主題的數量 分布情況表明, “國家體育產業與體育發展”主題在近十年國內體育管理學科界最為熱門。其他的熱門主題有大眾健身與體育、高校體育與運動管理、體育法律和體育政策。 “大眾健身與體育”主題主要圍繞 “全民健身”進行研究,即群眾體育、城鎮社區體育以及農民體育健身等。在 “體育法律與體育政策”這個主題中,我國體育法律以及規范條例的空白導致很多具有爭議的問題出現,這些都成為我國體育管理學的研究重點。
3 體育管理學的研究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影響體育管理學發展的主要因素有:首先是社會生產力,特別是體育產業是推動體育管理學發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與體育管理學相近的其他學科的發展,都將為體育管理學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第三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廣泛而深入地推進而產生的各種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與體育管理實踐之間的融合、借鑒,跨文化的體育管理理論將越來越受到重視。這將導致我國體育管理學發生深刻變革,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3.1 樹立 “大學科、大戰略”的整體性觀念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出現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生態化、綜合化和專業化的新趨向。隨著知識高度綜合與分化,一方面促進了 “知識板塊”不斷重組更新,促進了體育管理學的崛起;另一方面,學科間的分界線逐步淡化,體育管理學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并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互動,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相互移植和相互推進,大大豐富了體育管理學的內涵與外延。體育管理學將更多地與經濟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情報學以及數學等學科緊密結合,這些學科的最新成果都在體育管理學的研究中得到了運用。所以我們必須樹立 “大學科、大戰略”的整體性思想觀念,擴大視野,開拓思路,促進體育管理學發展。
3.2 體育管理學在體育科學體系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隨著體育活動滲透到世界各區域和社會各階層,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人們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體育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影響國家體育的發展水平,影響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管理中涉及大量的人、財、物,如何有效利用好、協調好這些要素,成為體育管理學研究的重點。體育管理學的發展不僅是決定國家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學校體育發展水平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且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首要構成要素。由此可見,體育管理學的重要作用將會體現得更加充分。
參考文獻:
[1] 邵偉德,馬楚紅.體育學科分類體系的科學探討[J].中國體育科技,2004(1):64-66.
[2] 劉兵.新編體育管理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 劉青.體育行政管理新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0.
作者簡介:陳希(1993—),女,籍貫:山西省,最高學位:碩士研究生 單位:天津體育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