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寒
越過山水,去往生活深處
■陸小寒

南方總是多雨,且不論那可愛的青梅有沒有在這個時節成熟,只是這連綿半月的細雨不免讓人沮喪。一路上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積了水,交通不暢,我堵在路上,接到老余的電話,喊我去拿他新摘的綠色蔬菜。
我無精打采地應了幾句,推脫天氣讓人壓抑,想回家睡覺。他在電話那頭喝了一聲:“你們年輕人,活得沒有一點年輕人的樣子。這才五點,睡什么覺?過來拿菜。”
嘿,這五十多歲的老頭兒,聲音聽上去還是那么中氣十足。只是他說的話有些耳熟,我最近常常聽到:周末宅在家看電視、玩手機時,我媽數落過;公司組織遠足活動,我遠遠掉隊時,被前輩指導過。他們口中的那句話,幾乎可以歸結為:你們年輕人,活得沒有精神氣。
我想著“精神氣”這個詞,打了一把方向盤,去老余的工作室。一路上想起跟老余認識的這一年多,飽享口腹之欲。他是個老饕,時常能找到隱藏在這座城市里的美食,有時是不起眼的小餐館,有時是某星級飯店主廚退休后開的私房菜。每隔數月,老余在群里喊一聲,我們幾個人就浩浩蕩蕩地跟去,大多數時候都是盡興而歸。老余混跡在我們這幫小輩中,什么都聊得來,沒有任何代溝。我們喊他老余,他也高興地說:“老余老余,年年有余,多好。”
這么一想,我們愿意跟著老余混,多半是因為他有趣,吃得有趣,過得有趣,老了以后還是這么有趣。
兩個月前,聽說老余對工作室的露天陽臺大整修,請了工人鋪上防腐木,又到處搜羅不要的葡萄酒木箱,開辟出了一個小小的屋頂農場。為此,他沒少在朋友圈里被我們調侃,都說老余過得太閑,又回去做農民了。
我懶洋洋地從地下車庫走上來,卻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高樓林立中,只有這一個屋頂平臺綠意盎然,大大小小的隔間里種滿了當季的果蔬和香草,秋葵開著鵝黃色的花,生菜剛冒出嫩葉,郁郁蔥蔥;空心菜和長豆角都已經采過一茬兒,日本南瓜結著小小的橙色果實。還有一個區域專門用來種花和香草,茉莉花幽幽地開著,薄荷、羅勒、迷迭香等香草都是長勢喜人。老余舉著一根水管在澆水,防腐木上濕漉漉的,每樣植物都水靈、可愛。
從來沒見過有人當農民還當得這么詩情畫意,我只能站在原地反復地說:“太好了,太好了。”面對面坐著喝茶,老余得意揚揚地給我上課:“我這里弄得不錯吧,你也別天天捧著手機,適當親近下大自然。”
我撇撇嘴說:“頭上無片瓦遮蓋,業績考核壓得人喘不過氣,哪來這樣的閑情逸致。”
老余俯首:“我年輕時跟你想的一樣。”
彼此無話,舒服地坐在這個屋頂小農場里,太陽暖融融的,空氣里彌漫著泥土和茉莉的清香,我隨手摘下手邊的一片薄荷,輕輕碾碎,那清涼的氣味好像一張薄薄的網,覆蓋了全身。
畢業后的這幾年,我的朋友圈基本已經固定了,除去高中時代的幾位老友,新認識的朋友大多都是把日子過得有趣的人,曹妞便是其中一個。第一次見到她是在某個夏夜,沿河的酒吧街,一幫朋友聚會,她穿著白T恤、短褲,長發束成麻花辮攏在一邊,模樣并不十分出眾,讓我牢記的是她手里拿著的一把小團扇,白凈的扇面上畫著一個胖胖的妹妹,在吃楊梅。
聊天的時候知道這是她自己畫的,無師自通,那小畫童趣十足。
后來熟悉了,經常約著見面。我最喜歡去她家做客,有種逛蘇州園林移步換景的感覺,因為房子里的每一個小角落,她都用劍山插著,擺了素凈可愛的小花。沙發里又窸窸窣窣跳出一只折耳貓,在我手邊膩了一會兒。大概是因為常來,小家伙也不生分。
我喜歡看曹妞做飯。從前在我看來,廚房里的一切都是瑣碎而令人厭煩的,但神奇的是,在她的廚房里,我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安寧。小小的廚房齊整、明亮,她偏愛日式的碗碟,這幾年搜羅了不少,分門別類地擺著,遠遠望去,像一條流動的色帶。我們的午飯很簡單,自己用小蔥熬了蔥油,做蔥油拌面,一人再煎一個荷包蛋,沖了兩碗味增豆腐湯,已是簡單又豐盛的一餐。又給貓咪撕了一袋妙鮮包,兩人一貓都吃得心滿意足。
萬能青年旅店有首歌唱的是:“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我想,曹妞的生活狀態已經做出了回答,因為對平凡的日常有一種珍愛之情,才能不厭倦、深究生活的細枝末節,而始終保持著一種秩序感和脈脈溫情。
又一個周末,和曹妞相約清晨去爬山,青山灣在老城區,鬧中取靜,山也并不陡峭,一路跟著她走走停停,難得早起的我也從昏沉轉至雀躍。山林中幽靜,鳥鳴清脆,朝陽一點點漫出來,灑下金光。曹妞個頭很高,堅持運動大約有十年,因而身形纖細如少女。我一路氣喘吁吁,有些慚愧。想起之前有次跟她一起逛街,看到一件少女品牌的白裙子,非常漂亮,我摸了摸,已經沒有勇氣去嘗試,而她坦然地拿進了試衣間,走出來的時候,長發捋在一邊,一如我初見她時的模樣。只有內心無齡感,才能這樣好地穿上一件不屬于自己年紀的白裙。這讓我羨慕不已。
從山上下來,又一起結伴吃了碗早面,然后各自回家。我洗完澡堅持不住,爬上床準備睡回籠覺。拿出手機看朋友圈,她已經煮了開水,就著三兩個小茶點,悠閑地喝起了茶。高曉松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生活吧。按照他們的生活軌跡,老余應該會變成一個慈眉善目的老頭兒,而曹妞會變成一個溫柔、雅致的老奶奶。我習慣了觀察他們的生活,漸漸地也受到了一些影響,開始好好地經營一天八小時工作之外的時間。
我的花店還在開著,不知不覺已經一年過去,訂單量沒有大變化,顧客多半還是身邊的朋友。一年辛苦忙下來,賺的也不過是幾杯咖啡錢,但是心境改變了很多。我習慣了去花市買當日鮮花的時候,順路在體溫客廳咖啡廳停一下,買一杯咖啡暖手,再裹緊大衣,去四面透風的市場一支支挑花材。那一陣心里總是暖暖的,進入眼底的都是美好的事物。有人跟我說過,心里覺得幸福,就是真的幸福了。
后來有一陣,給姐姐家的小孩上作文課,連帶把一棟樓里的小朋友都聚集起來上課。記得在市圖書館里借來很多繪本、兒童文學,坐在暖融融的窗邊備課,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年少時光,不愛說話,總是在角落安靜地看一本又一本的書。
課程結束后,帶小朋友去肯德基吃兒童套餐,一個在我印象中不愛說話的小女孩說,以后還想讓我給她上課,因為覺得我是個有趣的人。給我有趣的定義,大概是因為我總在課上跟她們分享我的生活中值得提及的人和事,有些她們聽得懂,有些并不全懂,但都覺得有趣,比如老余的屋頂小農場,她們還希望我能帶她們去玩一趟。
也是慢慢地,我才發現,一個不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樂趣的人會有很多自我局限,而一個有趣的人,他是將自己打開的,吸納這些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小趣味。
今年去廈門旅游的時候,住在當地的一家民宿,特別眷戀那個植物豐茂的院子。第一天入住的夜晚,和友人在院子里喝茶,店主人在一旁逗貓,后來夜深了,想起身回屋,店主人卻挽留:“再坐一會兒吧,廈門的夜晚特別寂靜,我再去給你們燒一壺開水。”
后來回了無錫,也時常想念那個民宿的院子,翻看店主人的微信,看她今天又在那個院子里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人,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格外羨慕,但后來也明白,總有人過著在我們看來世外桃源的日子,然而那日子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日復一日的,如果不在其中尋找樂趣,大概也很快就厭倦了。而她始終沒有,因為她去到了生活深處。
去年年關的時候,蔡崇達在微博上寫了這么一段話:“去不到世界盡頭,就去往人心的深處,到那里你才能看見自己。千山萬水走到最后,是‘自己’二字。”
我記得那年冬日的月光,皎潔如少年的額頭。心中涌起一種感恩,生活從來都不在別處,我們都要好好地過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