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璐
(蘭州財經大學甘肅商務發展研究中心,甘肅蘭州730020)
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發展研究
張 璐
(蘭州財經大學甘肅商務發展研究中心,甘肅蘭州730020)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互動與融合發展背景下,文章利用2012年甘肅省投入產出表,構建產業融合模型,對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互動與融合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和分析。實證結果表明,二者總體融合能力不顯著,并且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依賴性更強,融合的動力也更強;反之,生產性服務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的動力不足,趨勢也不明顯,仍需進一步加強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投入產出;融合均衡度
為推進甘肅省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高起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在2016年出臺的甘肅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再次強調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型煤化工、先進裝備及智能制造、節能環保、公共安全、現代服務業九個領域為甘肅省著力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產業。眾所周知,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中具有生產輔助性質的服務行業,能夠為制造業提供中間投入,如研發服務、采購服務與基礎設施服務等。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人力資本、知識與技術被作為軟性生產資料投入生產過程,輔之以信息技術、管理技術優化整合生產和經營流程,加速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促進其他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因此,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過程就是原產業價值鏈分解,形成效率更高的新興產業價值鏈網,獲取產業競爭優勢的過程。2016年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的增加值為930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達13.1%[1];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654億元,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達46%。本文以2012年甘肅省投入產出表為數據來源,構建模型實證分析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融合情況,并據此提出政策建議。
隨著生產性服務作為中間投入越來越多地進入制造業領域,大多數學者們將目光聚焦于研究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融合關系上。在國外學者的研究中,Javorcik(2011)[2]利用捷克共和國1998—2003年的微觀企業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服務業部門改革與制造業績效之間存在正向關系。Martin Falk&Peng Fei(2011)[3]通過研究發現,不同類別的服務業產出對歐洲制造業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比較顯著的是,制造業中生產性服務業的產出份額與服務業的就業比重呈顯著正相關。從近幾年的文獻來看,研究者們側重于先進制造業,如裝備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關系,也有學者利用投入產出表,從全國及省域層面研究先進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融合。倪虹福、夏杰長(2015)[4]利用 1997年、2002年和 2007年中國省級投入產出表,從制造業的服務業中間投入角度分析了我國各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和結構,以及制造業對服務業的中間需求與人均GDP的關系。陳曉峰(2012)[5]對南通市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融合進行了測算,發現兩類產業之間存在一定互動融合,但關聯效應仍然較低。鄧麗姝(2013)[6]對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北京市的產業融合和產業關聯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北京市服務業具有較強的自我增強效應。吉亞輝、程斌(2014)[7]認為甘肅省先進制造業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要大于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制造業的促進作用。在目前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各省產業結構升級的發展重點,其與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開始進入研究者視野,但研究成果還較為缺乏。李宏亮、夏巖磊(2014)[8]以安徽省為樣本進行了測算。康健、胡祖光(2015)[9]基于演化博弈理論,構建產業創新系統協同度模型對二者的協同創新狀況進行測度與分析,發現二者融合度仍然較差,但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創造型生產性服務業進行的協同開發創新對于提升產業融合度有較大作用。
上述文獻所用數據都較為陳舊,本文利用最新投入產出表對甘肅省的兩種產業融合問題進行研究。
我們可以從互動性與融合性兩個維度來衡量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的現狀。
我們運用影響力系數Tj和感應度系數Si全面衡量產業互動特征。

(1)式和(2)式中,Bij為里昂惕夫逆矩陣(I-B)-1中的第i行第j列的系數。影響力系數反映了國民經濟某一部門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波及程度。產業影響力系數越高,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越大;感應度系數則反映了國民經濟各部門每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某一部門由此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生產提供的產出量,感應度系數越高,該部門對經濟發展的需求感應程度越強。
在測量融合度時可選取的主要指標有: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投入率與中間需求率、兩種產業的融合均衡度。
1.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間投入率
此指標可用以分析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各細分行業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依賴關系。

此處i為戰略性新興產業,j為生產性服務業,假設Fi→j衡量生產性服務業的總投入中有多少是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出,分子為生產性服務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分母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總投入。則Fi→j數值越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投入越多,影響越明顯。
2.生產性服務業中間投入率
公式如上,i為生產性服務業,j為戰略性新興產業,Fi→j數值越大,說明生產性服務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間投入越多,影響越明顯。
3.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間需求率

此處i為戰略性新興產業,j為生產性服務業,假設Gi→j指代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產出中有多少是被生產性服務業消耗的。分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出,分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被生產性服務業消耗的部分。則Gi→j數值越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對生產性服務業的的中間需求依賴性越強。
4.生產性服務業中間需求率
公式如上,i為生產性服務業,j為戰略性新興產業,Gi→j數值越大,生產性服務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間需求越多,前者的發展對后者的中間需求依賴性越強。
5.融合均衡度
中間投入率的比值能夠反映出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在物質投入關系上的融合均衡程度;中間需求率的比值能夠反映在產出消耗關系上的融合均衡度。從理論上講,數值越接近1,各產業之間融合度越高,反之則融合水平越低。
具體來說,投入融合度為:

文章數據來源于2012年甘肅省投入產出表中的42部門基本流量表。根據統計部門的分類與張璐(2016)[10]的研究,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統計范圍為①參照2016年9月甘肅省科技廳下發的“關于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的實施方案”中確定的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領域。按照2012年甘肅省投入產出表中的42部門劃分,各大領域有部門重疊,故只計一次,不再重復計算。:新能源(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新材料(化學產品;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先進裝備和智能制造產業(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儀器儀表);生物醫藥(醫藥制品),信息技術產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廢品廢料);煤化工產業(煤炭采選產品)。生產性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我們選取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交叉部門數據,按照公式(1)與公式(2)計算得出表1的數據。

表1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系數表
從表1可以看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系數總體高于生產性服務業。影響力系數大于1的行業有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采選產品,化學產品,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廢品廢料,分屬于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產業、先進裝備和智能制造產業、節能環保產業,說明這些產業在甘肅省發展較好,對其他行業的拉動作用較強,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因其產業鏈較長,產品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而對經濟具有較強的輻射作用;而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發展速度較慢,對其他部門拉動作用不明顯。
感應度系數大于1的行業有石油、煉焦產品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采選產品,化學產品,通用設備,電氣機械及器材,分屬于新能源、新材料、煤化工產業、先進裝備和智能制造產業,其中感應度系數最高的行業集中在煤炭采選業和化學產品,這也是甘肅省的支柱產業。生產性服務業中感應度系數大于1的行業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高于社會平均感應度水平,對甘肅省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相對較強。
我們可根據公式(3)與(4)計算出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間投入率與中間需求率,見表2。

表2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間投入率與中間需求率
表2數據顯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間投入率偏高,中間需求率偏低。除節能環保產業外,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間投入率均高于臨界值0.5,說明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間投入較高,附加值低,反映出該類產業仍以粗放式生產與投入為主。從中間需求率來看,除煤炭采選業、節能環保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略高于臨界值0.5外,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中間需求率都較低,說明其對其他產業的發展帶動影響極為有限。

表3 生產性服務業的中間投入率與中間需求率
表3的數據顯示甘肅省交通運輸業,金融業,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中間投入率略高于臨界值,說明其附加值比較低,帶動性較強。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中間投入率較低,附加值高,帶動性差。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中間投入率與中間需求率都極低,對其他產業未產生明顯的影響與推動作用。
根據公式(3)、(4)得出計算結果,見表 4。
從投入角度看,生產性服務業投入率(0.049 0)顯著高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率(0.000 7),這說明戰略性新興產業較高程度地依賴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另外,從需求角度看,生產性服務業很顯著地依賴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其的消耗(0.219 6)。由此可以看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更顯著地依賴于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向生產性服務業融合也具有更強的動力,而相反地,生產性服務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的動力不足,趨勢也不太明顯。

表4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各子行業融合度表
具體到各行業,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各行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投入率來看,新能源行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投入依賴程度最高(0.125 1),節能環保產業最低(0.057 4);而從生產性服務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率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最高(0.212 2),其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0.165 8),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最低(0.05)。從需求率來看,生產性服務業中被戰略性新興產業消耗較多的行業是租賃和商務服務業(0.257 9)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138 8)、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0.130 2);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被生產性服務業消耗較多的行業是信息技術產業(0.42)與節能環保產業(0.347 6)。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成為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產業。

表5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均衡度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投入融合均衡度(0.01)遠小于1,需求融合均衡度(8.61)遠大于1,二者融合度非常低。從中間投入與中間需求的計算結果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能力更強,對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起到了良性推動作用,相比較而言,生產性服務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合能力較弱,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沒有起到推動作用。
1.從互動關系來看:總體上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系數高于生產性服務業。盡管近年來市場導向作用明顯,加之政府一直加強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政策引導,甘肅省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發展步伐加快,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漸趨增強,但仍需加大力度,需要進一步快速發展,以期達到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
2.從融合分析來看:由于生產性服務業供給不足,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發展速度較塊,但由于行業發展的不均衡問題,造成了融合度不高的現狀,形成了“低效均衡”的局面。
為實現二者協調發展,加快甘肅省產業升級,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育,并盡快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引領作用。
1.加強政府宏觀政策引導。政府的著力點應放在制度供給、財稅支持、拓寬投融資渠道、激發創新活力、人才培養引進和規劃實施保障等方面,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也要保證落到實處,實現推動力強、可操作性強、針對性強的目標,行使好政府對市場的引導與監管職能,加快產業升級速度,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做大優勢行業,做強骨干企業,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和保障。
2.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輔分離,為生產性服務業提供專業化服務創造環境與氛圍。首先,積極推進主輔行業的剝離是國內很多省份行之有效的經驗,有助于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我們應積極完善各項法律法規,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將其非核心業務如研發設計、采購、物流和售后服務獨立出來,擴大服務外包市場需求,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創造空間。其次,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有助于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生產性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對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關聯大的企業,我們應加大科研投入,使其成為研發主體,更好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專業化服務。
3.加快創新園區建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集聚。首先,甘肅省應繼續推進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和創新創業示范園建設,依托國家產業基地、各類園區和骨干企業,實施優勢產業鏈培育行動。堅持以創新促升級、向科技要效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水性材料、電池材料、碳纖維、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特色農產品加工等有一定基礎和發展潛力的領域,培育壯大一批骨干企業和產業集群,推動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邁上價值鏈中高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其次,甘肅省應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結合自身競爭優勢,不斷推動產學研相結合,促進設計與研究成果產業化;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融資租賃服務、研發設計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努力引導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物流需求社會化;利用電子商務服務實現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的融合與集成。此外,檢驗檢測服務、專業維修服務和專業中介服務也應滲透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形成有效的產業聯動發展機制。
[1]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Z].http://www.gansu.gov.cn.
[2]ARNOLD JENS M,JAVORCIK,BEATAS,MATTOO AADITYA.Does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Benefit Manufacturing Firms: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imics,2011,85(1):136-146.
[3]FALK MARTIN,PENG FEI.The Increasing Service Intensity of European Manufacturing[J].Munic Personal Repec Archive,2011(7):1-25.
[4]倪虹福,夏杰長,2015.區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結構及其與制造業關系研究[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1):60-72.
[5]陳曉峰,2012.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融合:特征分析、程度測算及對策設計——基于南通投入產出表的實證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12):9-13.
[6]鄧麗姝,2013.生產性服務業主導的產業融合——基于北京市投入產出表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3):124-128.
[7]吉亞輝、陳斌,2014.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互動與融合——基于甘肅省投入產出表的實證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1):20-24.
[8]李宏亮,夏巖磊,2014.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基于安徽省投入產出表的實證分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56-60.
[9]康健,胡祖光,2015.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協同創新研究——演化博弈推演及協同度測度[J].科技管理研究(4):154-161.
[10]張璐,2016.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動因與模式選擇[J].宏觀經濟管理(10):78-82.
(責任編輯:D 校對:L)
F127.42
A
1004-2768(2017)08-0061-04
2017-05-15
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導產業選擇與趕超路徑設計研究”(13YD055);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項目“產業轉移視角下‘蘭州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成長路徑研究”;甘肅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研究”(13YD055)
張璐(1977-),女,甘肅漳縣人,博士,蘭州財經大學甘肅商務發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