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生
(武漢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中國企業保險需求實證研究
王志生
(武漢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現代企業保險需求理論通過研究企業保險行為對市場價值的影響來解釋企業購買保險的動機。然而該理論是建立在企業理性人假設上,忽略了企業人格化的特征,文章在企業人格化假設基礎上構建了企業保險需求函數,并通過調查問卷獲取的數據,運用計數模型對文章中構建的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實證結果表明“企業的風險狀態”、“企業決策者意愿”、“企業規?!薄ⅰ捌髽I對人力資本重視度”、“保險市場規范程度”、“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優勢”、“保險產品豐富程度”、“保險的稅收優惠”和“保險商品本身價格”對企業保險需求具有顯著性影響。
企業保險;企業保險需求;計數模型
現有對企業保險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保險的購買動機上。傳統論著中認為企業保險需求的潛在根源在于風險的逆向選擇,但Mayers&Smith(1982)認為,對于股權分散的企業,可保風險在股東之間進行了分散,由于附加費率的存在,購買保險的企業將代表一個負的凈現值,因此,降低風險不是引發企業保險需求的一個明顯的動機,所以要分析企業購買保險的一系列動機,這與現代金融理論是一致的。經過近四十多年的發展,現代企業保險需求理論逐步成為解釋企業保險行為的主流經濟學思想。
然而,現代保險需求理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根據現代企業保險需求理論,可以說明為什么具有某些特征的企業會比其他企業購買更多的保險,至于企業為什么會自愿地廣泛購買保險,并沒有給出滿意的解釋。
第二,按照現代企業保險需求理論,作為具有單一股東的國有企業和股權分散的中小企業其購買保險的動機源于風險的逆向選擇,但實際上二者的保險購買行為體現出非常大的差別;國有上市公司和非國有上市公司在保險需求上也呈現了較大的差異,該理論無法對此給出滿意的解釋。
第三,實證結果不能對理論中提出的所有影響因素提供有力的支撐。雖然企業是一種經濟組織,不同于個人,但其本質上還是由人組成的團體,企業的運行主體最終體現為組織成員。人是有人格的,因而企業也是具有人格的。因此,本文將舍棄企業理性人的假設,賦予企業人格,以企業人格化作為本文理論的假設前提,從微觀視角構建模型,來研究中國企業的保險需求問題,解釋為什么企業會購買保險,影響企業保險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企業為什么會購買保險,根源在于保險商品對企業家的有用性,這是因為企業的人格和企業家的人格是一致的。那么又是哪些因素影響了企業家的決策呢?
1.企業的風險狀態。一般來講企業面臨的風險越大,則企業購買保險的欲望就越大。楊寶華和黃虹(2014)認為,企業風險水平越高,保險購買可能性越大。
2.企業家的風險偏好。對于風險規避型的企業家一般會購買保險,而追求或者漠視風險的企業家往往會自擔風險??保?009)認為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風險意識不強造成了目前中國企業的投保不足。
3.企業家經營目標的多樣性。國有企業的目標不僅包括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還包括社會責任等政治目標,因此對保險的欲望更高。
4.企業家對人力資本的重視程度。這是因為通過購買保險會增加員工福利,增加忠誠度,留住人才。
5.企業的規模。一般來講企業的規模越大,企業的運作越是依靠于制度,越會有良好的保險購買習慣,而小規模的企業會依賴于管理者個人。
6.企業家所處的外部環境。此外部環境主要從保險市場、金融市場、法律與文化環境等角度進行分析和探討。
7.企業的現金支付能力和保險價格體系。這主要從企業的保險需求購買能力,即企業的客觀約束條件方面進行考量。
以上因素錯綜復雜,共同影響企業的保險決策行為。
需求函數是用函數關系表示影響需求的因素和需求之間的關系。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構建如下的企業保險需求函數:

其中D代表企業保險需求,a代表企業家購買保險的決策行為,W代表企業支付能力,P代表保險價格體系。但是,企業的保險購買決策行為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構建如下的函數:

其中S(a)代表人格化的企業的保險決策行為,其中R代表企業的風險狀態,r代表企業家的風險態度,O代表企業的類型和規模,H代表企業對人力資本的重視度,E代表企業所處的環境因素。每個企業會因為各種影響因素作用程度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最終行為。綜合上述的公式,我們可以得到企業保險需求函數:

企業保險需求的模型表明了企業家在限制條件下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的行為欲望和能力。這個模型一方面解釋了一類企業所具有的共性保險需求特性,也能夠解釋同類企業內不同的保險需求行為差異。
本文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了中國華南、華東、東北、西南等地區的100余家企業的保險數據,并以此為樣本,對上文構建的模型進行實證檢驗。
本文的因變量Y是“2015年企業購買的商業保險種類的數目”,為離散的整數,適合選用計數模型中的“泊松回歸”和“負二項回歸”進行檢驗,具體模型情況如下:
1.泊松模型
假設有n家企業,隨機變量y為企業保險需求的大小,Y服從參數λ的泊松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數為:

式中,參數λ是隨機變量的均值,只能是大于0的正整數,且是解釋變量X矩陣和參數向量β的函數:

式中,X'=(X1,X2,X3,…,Xp)是 p×1 向量,表示企業保險需求在p個影響因子上的取值,其中包括企業風險、企業家意愿、企業類型等因素。β為 p×1 維參數向量,即 β=(β1,β2,β3,…,βp)。
Y是滿足獨立泊松分布的因變量向量,且有:

2.負二項模型
在企業保險需求函數中假設泊松分布的均值等于方差是不符合實際的,這是由于條件方差常常大于或者小于均值而導致過度離散的結果。因此會出現計數過程X的均值小于方差或者均值大于方差的情形,這樣的計數過程就不再服從泊松分布,而服從負二項分布(Negative Binomial Distribution),其概率密度函數為:

且

滿足:

式中,Γ()是伽瑪函數,α是多余的參數,z是非負整數集的一個元素,E(Y|X)和 Var(Y|X)分別是負二項分布的一階矩和二階矩。
根據上文構建的保險需求函數,本文選取企業購買的保險商品種類作為衡量企業保險需求大小的變量。
受制于調查數據,本文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的選取和賦值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保險需求調研的實證模型變量說明表
本文采用泊松模型和負二項模型對企業的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進行估計,采用Eviews8.0進行回歸分析,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
從模型的整體擬合效果來看,兩個模型在P<0.0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通過了似然比檢驗,表明兩個模型對數據的擬合都是有效的;從兩個模型擬合效果的對比來看,負二項模型的Log likelihood和LR statistic都大于泊松模型,Akaike info criterion和Schwarz criterion值均小于泊松模型,并且從似然比統計量的概率值來看,負二項模型數據擬合效果更好一些。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總體來看本文認為采用負二項模型來檢驗企業保險需求的影響因素更佳。

表2 企業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回歸結果
從表2的回歸結果可知,共有9個變量通過了模型的檢驗,分別為:“企業的風險狀態(R)”、“企業決策者意愿(rw)”、“企業規模(OS)”、“企業對人力資本重視度(H)”、“保險市場規范程度(EM)”、“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優勢(EA)”、“保險產品豐富程度(ED)”、“保險的稅收優惠(ET)”和“保險商品本身價格(PS)”。
“企業風險狀態(R)”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表明企業面臨的風險大小對企業的保險需求有影響作用,且為正向關系。即企業面臨的風險越大,企業的保險需求也越大。從該變量的回歸結果可知,企業面臨風險的大小狀況依然是企業購買保險考慮的因素之一。
“企業決策者意愿(rw)”在泊松模型和負二項模型中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回歸系數為正,表明企業決策者意愿對企業保險需求有顯著影響作用,且企業決策者意愿越強則企業保險需求越大。
“企業性質(OT)”的模型檢驗結果沒有通過檢驗,即企業的類型(國有與非國有性質)對企業的保險需求沒有影響作用,可能是由于此次問卷調查中國有企業的問卷分數占比較低,從而使該變量沒有通過模型的檢驗。
“企業規模(OS)”在兩個檢驗模型中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企業的規模(企業從業人員數量)越大則企業的保險需求也越大。
“企業對人力資本重視度(H)”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負二項模型的檢驗,表明企業對人力資本的重視度也是影響企業保險需求的因素之一,即企業通過為員工購買保險來提高員工福利從而產生了一部分保險需求,成為影響企業購買保險的原因之一。
“保險市場規范程度(EM)”在兩個模型中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回歸系數為正,表明中國保險市場的規范程度是影響企業購買保險的因素之一,且對企業保險需求有正向的影響作用,保險市場的規范程度越高,則企業的保險需求就越大。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優勢(EA)”在 5%(P<0.05)的顯著性水平下均通過了兩個模型的檢驗且回歸系數為正,表明保險公司風險管理優勢會影響企業的保險需求,風險管理優勢越強則企業的保險需求就越大。
“保險產品豐富程度(ED)”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負二項模型的顯著性檢驗,表明保險產品豐富程度對企業保險需求有影響作用。
“保險監管要求(ES)”在兩個模型中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企業在購買保險時并沒有太多地考慮保險監管規定方面的規定和要求,該因素目前并不是影響企業保險購買決策的因素之一。
“保險稅收優惠(ET)”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兩個模型的檢驗且回歸系數為正,表明購買保險可以帶來的一些稅收優惠也使得企業選擇購買保險,成為企業保險決策的影響因素之一,并且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越好,企業的保險需求越大,這同實際情況也是相符的。
“金融法律等環境(EFL)”在兩個模型中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金融環境沒有成為影響企業保險決策的因素之一,表明目前中國企業的保險購買欲望還沒有與企業的融資行為和融資能力相掛鉤;法律因素并沒有通過模型的檢驗,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中國的法律體系總體來說還不是很完善很發達;第二,中國的保險法還沒有對投保人形成良好的保護;第三,中國國民的法律意識還不高。
“保險商品本身價格(PS)”在兩個模型中也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回歸系數為負,表明保險商品本身價格對企業保險決策有著負向的影響作用,這符合經濟學中價格影響需求的基本規律。
“破產成本費用(B)”和“委托-代理問題(A)”這兩個傳統經典的因素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該變量對企業的保險需求并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在實證檢驗中“企業決策者意愿(rw)”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且回歸系數為正,這一檢驗結果驗證了本文企業人格理論假設化的正確性,且也說明對于企業本身來講,企業的保險需求與企業家的保險需求是一致的。企業家保險需求的實現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保險購買欲望,即保險商品對企業家的有用性,該方面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從不同角度和強度對企業家的保險需求產生影響作用;二是保險購買能力,該因素主要受到企業的現金流以及保險產品的價格等因素的影響。
總體來看,企業保險需求的決策過程,就是企業家在主客觀條件限制條件下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過程。企業是否需要保險,完全取決于企業家的決策。而每個企業家對保險的認知能力和支付能力存在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企業保險需求特性。而不同企業家對保險的認知具有明顯的類別特征,從而使得企業保險需求也反映了類別特點。這也解釋了前文中提出的“為什么同類型的企業會存在不同的保險購買決策”這一現代企業保險需求理論未解答的問題。
本文認為企業家在管理不同規模的公司時其策略是不一致的,因而不同規模的公司其保險需求決策也是不同的。對于規模龐大的公司,企業家更相信制度約束,以規避決策風險;而規模小的公司,企業家更相信個人的管控,以提高決策效率。因此,一般規模大的公司能夠運用保險這種風險管理工具,而規模小的公司企業家相信自身對風險的管控,從而減少保險需求。在本文的模型檢驗中,“企業規模(OS)”通過了顯著性檢驗也進一步佐證了這一解釋。
對于股權集中的企業,由于屬于不同的類別從而具有不同的保險需求特點。如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僅存在經濟目標,還存在一定的政治目標,因此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實現國有資產保值,企業會過度購買保險以轉嫁風險;而中小企業受限于支付能力,不購買保險或不足額購買。對于上市公司,由于無法通過資本市場分散大股東的風險,因此,企業也會購買保險,這種決策代表著大股東的利益,而企業家也不具有反對的理由。
綜上所述,由于企業人格化的特征,企業的保險需求就成為對企業決策者保險需求的研究,企業決策者的意愿決定企業是否購買保險,這樣就解釋了同類型企業不同的保險購買行為。雖然轉化為對個體的研究,但與個人保險需求理論不同的是,二者的決策環境或者說是限定條件是不同的。在本文的模型變量中,外部環境的變量和企業保險需求的內生變量具有一定的關聯,如何優化精簡模型,需要對環境變量的影響效果和路徑做出研究。
[1]Han,MacMinn.Stock Options and the Corporate Demand for Insurance[J].The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2006,73(2):231-260.
[2]Main.Large Companies and Insurance Purchases:Some Survey Evidence[J].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2000,25(2):235-250.
[3]Zou.Corporate Insurance Marke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ome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J].Managerial Finance,2003,29(5/6):65-81.
[4]蔡秋杰,2007.企業保險需求的功能視角[J].中國保險(2).
[5]陳崢.中國企業保險需求狀況分析[D].南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6]完顏瑞云,2013.文化因素對非壽險消費的影響——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保險研究(4).
[7]朱銘來,呂巖,奎潮,2010.中國企業財產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地區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12).
(責任編輯:D 校對:L)
F842
A
1004-2768(2017)08-0143-05
2017-05-18
王志生(1979-),男,黑龍江綏化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供職于中化保險經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