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陳卓萍,陳淑芳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手術室,廣東珠海519000)
優質護理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中應用效果
謝曉,陳卓萍,陳淑芳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手術室,廣東珠海519000)
目的對優質護理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中應用效果進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選取60例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每組30例,對照組予以傳統護理,觀察組予以優質護理,并觀察兩組患者的一次手術痊愈率、手術配合率、麻醉蘇醒時間、焦慮自評量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量表(SD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手術痊愈率為96.67%,手術配合率為100.00%,麻醉蘇醒時間為(5.91±1.45)min,SAS評分為(30.84±5.13)分,SDS評分為(31.41±5.01)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0.56±6.98)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優質護理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中應用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腹腔鏡手術;宮腔鏡;優質護理;護理滿意度;手術護理配合;效果
宮腔鏡聯合腹腔鏡術式為婦科疾病常用手術方法,具有創口小、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等優勢。相關研究表明[1],于圍術期的護理配合,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具有重大影響。本研究分析探討優質護理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中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女30例,平均年齡(42.45±5.11)歲,其中13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其中合并卵巢囊腫3例,漿膜下肌瘤4例;1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合并漿膜下肌瘤3例;7例子宮內膜增殖癥患者,合并卵巢囊腫2例。觀察組:女30例,平均年齡(42.65±5.32)歲,其中12例黏膜下子宮肌瘤患者,其中合并卵巢囊腫3例,漿膜下肌瘤3例;1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合并漿膜下肌瘤3例;8例子宮內膜增殖癥患者,合并卵巢囊腫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情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實施傳統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測,術中相關配合,用藥護理等。
1.2.2 觀察組方法實施圍術期優質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術前護理:術前1 d,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訪問,告知患者手術的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項,可促使患者及家屬的高度配合,并針對患者術前焦慮、抑郁及不安的負面情緒進行調節[2],巡回護士對手術室內各項手術器具進行檢查,其器具須嚴格消毒后才可使用,其宮腔鏡手術器械須于氯消毒液中浸泡30 min,采用清水沖洗并晾干,后送至供應室予以消毒措施。術前30 min,醫護人員對手術室溫度進行調節,并營造良好的手術環境,協助患者擺放良好體位并建立靜脈通路,對手術特殊設備的參數進行設定,器械護士于術前20 min上臺,將手術室各項器具進行正氣擺放,于手術前檢查手術鏡頭的清晰度。于術前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清潔,并采取碘伏(C:2%)對其引導進行沖洗,術前留置尿管維持膀胱空虛,常規備血,依據麻醉師的意見,把握用藥劑量,予以麻醉前用藥[3]。
(2)術中護理:建立靜脈通道,配合麻醉師行全身麻醉及快速插管措施,待首劑量顯效后,術中依據患者的麻醉情況酌情追加麻醉藥物,以此保證麻醉效果,可促進患者術后短時間蘇醒,待麻醉顯效后,由主治醫師建立C02氣腹,巡回護士對氣腹壓力進行調整,控制為15 mmHg左右,器械護士協助注視醫師放置Torcar于患者肚臍正中、反麥氏點及肚臍切口三處,于光透鏡、冷光源及攝像系統下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詳細了解[4]。由護理人員將宮腔鏡設備采取多層活動車架推至手術室,放于手術臺備用,配合醫師嚴格依據無菌技術連接宮腔鏡各管腔。接通醫用電源,維持宮腔壓力為14.5 kPa,液體最大流量為230 mL/min,80 W為電切功率,30 W為電凝功率。
(3)術后護理:待患者清醒后,予以常規止血藥、抗生素治療,并告知患者手術的成功性,以此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告知患者合理用藥、飲食及臥床休息的重要性[5],以此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身體康復。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患者的一次手術痊愈率、手術配合率、麻醉蘇醒時間、焦慮自評量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量表(SD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均經過SPSS 20.0版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次手術痊愈率、手術配合率對比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手術痊愈率和手術配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次手術痊愈率、手術配合率對比(n)
2.2 兩組患者的各項計量數據對比觀察組患者的麻醉蘇醒時間、SAS評分、SD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各項計量數據對比(x±s)
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的過程中,涉及多項技術及器械,因此對于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要求極高,加強其培訓力度,于術中進行合理的護理配合,確保醫護人員可合理的對各儀器的性能、操作措施進行掌握[6],對確保手術的成功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
傳統護理主要包括生命體征監測,術中相關配合,用藥護理等,可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但醫護人員未于術前對患者進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導致患者于術前產生負面心理,既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亦不利于術后恢復,且醫護人員并未受到系統化的培訓,導致術中護理配合不佳,故導致患者術后的恢復較慢,對手術的成功具有負面影響,該護理方案不佳。
優質護理為醫護人員于患者的生理、心理出發制定的一套于術前、中、后的圍術期的人性化護理模式,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SD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于術前,醫護人員對患者負面心理進行疏導,并為其進行健康教育,消除了患者的不安、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不僅如此,于術中積極、嫻熟的配合主治醫師展開護理措施,對麻醉藥物劑量進行嚴格把握,縮短了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提高了手術的配合度,保障了手術的成功,于術后對其進行用藥、飲食等生活護理,提高了護理滿意度,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手術痊愈率、手術配合率、麻醉蘇醒時間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亦驗證了上述結論,表明優質護理較傳統護理更具優勢。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在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護理配合中應用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及負面心理,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實施。
[1]耿曉平.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6,3(9):1660-1661.
[2]楊翠容.宮腔鏡聯合腹腔鏡手術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6(A01): 327-327.
[3]王尚柯,余璐璐,李晉.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不孕癥的圍術期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12):2006-2007.
[4]郭珍,鄧紹霞.宮腔鏡聯合腹腔鏡診治輸卵管性不孕癥圍手術期護理效果[J].當代醫學,2016,22(30):104-105.
[5]吳海燕.宮腔鏡腹腔鏡聯合治療輸卵管梗阻性不孕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0):97-99.
[6]陳窈麗,馮宇峰,田津澤.宮腔鏡和腹腔鏡聯合用于全麻患者婦科手術的護理配合[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1):63-6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4.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