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雷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教育領域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成為熱門話題,而多元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闡釋了多元文化理念,適應當前教育發展方向。對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外國文學作品的教育教學研究,更深入地捕捉和討探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國的發展,達到更好地闡釋中國多元文化教育特色的目的。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 學科教育 外國文學閱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形成了大融合,多元文化這一概念日益深入,給我國造成了深遠影響。
一、多元文化的研究現狀
多元文化這一概念最早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其發起主要源于國家內部多種族的文化差異、文化沖突、文化碰撞所造成的摩擦與融合。多元文化教育是文化多元主義制度化的過程和其在教育體制中的反映,旨在公平、民主與信念的基礎上,尊重各個民族文化,鼓勵接受異質文化,摒棄民族沖突與隔膜,倡導民族平等與民族文化大融合。
多元文化的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各界的推崇和好評,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檢驗,這一理論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公認的教育模式,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20世紀9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由西方引入我國,引起中國教育界繼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培養等教育理念之后的新一輪大討論。近年來,針對這一理論的研究層出不窮。如教育理念研究1994年就有學者論述了《國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發展初探》,1997年滕星曾發表《多元文化社會與多元一體化教育》等文章,將國外多元文化理論引入并結合本土教育特色加以研究。隨著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研究者對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論逐步進行深度闡發、分析與評價,更深入、具體地研究這一教育理念的方方面面,如多元文化教育與教材編選及使用的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課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教師教育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研究等蔚為壯觀的研究成果。
我國研究者就此角度研究起步,理念研究歷經一個轉型,從民族教育的小圈子轉向更為開闊的理論建構,越來越趨向文化之域,在研究中能夠以批評的態度對待國外教育理論的引入、借鑒和吸收以適應本國教育實際,與當下教育教學現狀相結合拓展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內涵和外延,為我國今后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多元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研究
相較于早期多元文化旨在平復各種族之間文化沖突這一目的,現今的多元文化教育更加具象化。隨著國與國的親密接觸,多元文化更加側重對于異質文化的接受與融合,各種文化的相互促進,因此多元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研究這一論題被提到議事日程,利用各學科教學平臺搭構多元文化教育模式?!抖嘣幕逃曇跋赂邘熞魳方處熃逃贰陡咧袣v史教學多元文化意識培養》《關于多元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之思考》《多元文化視域下內地新疆高中預科班語文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等,從歷史學科到中文學科,從音樂教育到少數民族教育,形成獨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研究體系。由此,本文就多元文化影響下的中學語文外國文學閱讀與教學符合并適應當下中國教育理念的研究方向。
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學語文外國文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目前存在諸多問題:如理論研究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現象尤其嚴重;大多數研究僅僅從宏觀視角出發,未考慮到教學中的文化沖突和碰撞等具體問題;教師未意識到外國文學教學可作為貫徹多元文化教育良好場域,文本解讀與案例設計缺乏在教學中的實際運作與反饋等。將多元文化教育與學科教學實踐相結合進行研究是全球化語境的必然要求,以發展的眼光對待理論研究,必須重視多元文化教育與中學語文外國文學教學相融合的薄弱環節——實踐研究。
三、多元文化在中學語文外國文學閱讀中的策略研究
外國文學作品是中國人了解外國文化的有力途徑,通過外國文學的閱讀與學習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異質文化的差異,情感態度的不同,意志情致的區別,在接受與批判的過程中達到有效的融合與統一。然而由于中學語文課時間緊任務重,使外國文學作品受到大家的忽視,教師和學生們更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外國文學規避考試的這一特點,使得外國文學作品在語文教學中的時間比例大幅度縮減,這一點從外國文學作品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1/5)。即使老師們重視外國文學教育,也只是用傳統的教育模式:作家、作者、作品背景等方式寥寥帶過,致使學生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徹,只知其名而不解其意。那么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學語文外國文學教學,提升外國文學的趣味性,達到多元文化融合的目的便成為重中之重。
(一)用心導入, 引發思考
在中學語文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沿襲一貫的背景、人物、三要素的窠臼,難以創新。這造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深透地理解,只能簡單地了解和記憶。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好的課文導入從而引發學生思考便成為重中之重。
如在《守財奴》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會列舉世界上的四大吝嗇鬼以導入課文。這樣的導入更注重知識性而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陷入記筆記和強化記憶的怪圈。而有的教師則采用情感導入法,在開始上課時教師說:“一個男人他生活富裕,有很多錢,有美麗的妻子和聽話且可愛的孩子,那么你們想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學生肯定會說“幸福美滿”“溫馨和睦”等,這時教師馬上說:“今天我們來學習和認識的男人有著這樣的家庭卻有著非常不幸的結局,我們來一起看看為什么會這樣?!边@樣的導入和情感反差的方法,既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又不失突出文章重點,也就是對葛朗臺的性格思考。
又如《老人與?!贰兑魳分暋贰锻崴股倘恕返韧鈬髌罚缫讯炷茉敚瑢τ趯W生來說不如使用簡短的影視作品來導入更具吸引力。而如意識流小說《墻上的斑點》《變形記》等,上課時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設置“你看教室墻上的斑點你會有什么聯想?”“如果現在你變成一種動物你會怎么樣?”等問題導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課文學習使其印象更加深刻。endprint
(二)課堂討論,多向解讀
外國文學是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無論是信仰、文化、思想、寫作方式都與中國傳統文學文化有著巨大的差異,這就造成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著巨大的隔膜感和對異質文化的沖突與不理解。這就要通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通過課堂討論,多方引導,不要給課文直接確定基調。
如《老人與?!返拈喿x中,我們都知道作者是在宣揚老人的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墒怯械膶W生會說:“面對生命威脅的時候,明明可以放棄抗爭,為何要傻傻的堅持呢?”這時我們會不會因為不符合文章基調而完全否定學生的意見呢?當然不應該,我們應該支持學生的各種觀點,在師生的討論和辯論中,讓學生更客觀地感受外國文學的文化精神。對文本的多向解讀,能更好地體會作家的創作意圖,對人物的情感,并在學生與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感受中西方文化及思想的差異,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外國文學作品。
(三)對比探究,開闊視野
在外國文學研究中,對比方法已經成為被廣泛使用的方法。如外國文學之間對比《守財奴》中的葛朗臺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熱愛生命》和《老人與海》及《魯濱遜漂流記》中對生命的熱愛與堅持等。中外對比如《羅密歐與朱麗葉》與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同樣是愛情悲劇表現方式卻不同。
相較于作品之間的對比,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思想與情感的對比。如在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時可以和中國的抗日戰爭聯系起來。又如蘇聯作家蘇霍姆林斯基《給女兒的信》這篇文章,是一個父親在面臨十四歲女兒的“什么是愛情?”這一提問時復雜情緒,字里行間都體現著父親對于女兒的愛與關懷,謹慎而委婉。我們在學習這一文章時便可以對比中國父母在面對14歲女兒談戀愛時的態度加以對比,既能充分地理解外國人的教育思維方式,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教育的研究熱點,如何將多元文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中學語文外國文學閱讀的多元解讀,更好地了解外國文化,從理解、尊重、鑒賞的視角審視對方文化,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同時在比較和鑒別中增強學生對自己所屬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文化教育模式是我們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鄭金州.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2]余海波.美國中小學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11-13:4.
[3]鐘啟泉.教育方法概論[M].濟南:華東大學出版社,2002.
[4]錢民輝.多元文化與現代性教育關系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視野與田野工作[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謝寧.全球社會的多元文化教育[J].國外社會科學,1995.
[6]周鴻.當代文化沖突與素質文化教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