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俊
摘要:隨著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身體健康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而學校教師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現狀也引起廣泛關注。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1],所以其身心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量。下文針對錫林浩特市地區教師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現狀開展調查與分析。
關鍵詞:錫林浩特市 教師 體育健身活動
通過走訪調查以及座談會的方式對錫林浩特市地區教師的體育健身活動進行分析,為教師團體的健身現狀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并且為教師們參加今后的健身活動提出合理的建議。本文針對當前教師的身體素質以及健身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為良好健身習慣的養成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
一、教師群體身體素質分析
(一)參加健康體檢
錫林浩特市地區的教師每年都會參加單位組織的體檢,近幾年的體檢數據顯示,由于工作壓力大[2],工作強度高,一些教師的身體素質不高,加之缺乏鍛煉,很多教師身體已經處于非常不健康的境況。
(二)教師群體的健康狀況分析
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在不斷地進行擴招,學校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學校教師數量跟不上,這就導致了教師的高強度工作。而且近年來對教師素質的要求非常高,教師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定期進行考核、業務培訓,時刻還要關注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學習教育方法等等,導致教師工作忙碌,沒時間去鍛煉,身體素質直線下降。“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道德。”高校教師是社會生活中一個極為特殊的群體,不僅肩負著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任,而且還是現代知識的傳播者和科研工作的主力軍,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教師群體的健身方式
教師們的健身方式通常以簡單的球類項目以及散步、跑步為主,由于這類運動較為方便而且所需的資金要求也較少,是很多教師的不二選擇。[3]但是由于繁忙的工作環境,導致教師的鍛煉時間非常短暫,鍛煉的頻率也較低,在這種狀況之下教師的體育鍛煉效果不好,身體素質下降。態度是人對待客觀事物穩定的心理與行為傾向。在“如果條件允許,您是否愿意參加體育鍛煉”問題上,96%的教師持肯定的態度,這種現象與人追求“美好與健康”的生物屬性特征是完全符合的。同時也說明文化層次較高的高校教師群體對體育鍛煉的作用和價值有很好的認知。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廣大教師有追求健康的意愿,有進行體育鍛煉的要求。
二、分析影響教師群體健身的因素
(一)學校對于教師健身工作的忽視
學校一般較為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以及教師的身體狀況并不是十分的注意,導致很多教師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之下進行教學。調查走訪發現,教師健身的意識水平不斷提升,認為進行健身是對身體有益的,而且年齡段不同的教師對健身的側重點也是有所不同的:三十歲以下的教師認為健身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方式,而四十歲以上的教師則認為健身能夠治療某些疾病。整體看來大家對于健身的意愿還是很強烈的。
(二)學校的體育器材短缺
當前學校的體育器材不是十分健全,教師可以選擇的體育項目比較少。校園中的健身場所主要分布在廣場以及本校的體育場館,反映出了當前健身資源以及配套設施的不夠完備。體育器材有限加之近年來學生數目的增加,就更加重了資源的緊張程度。
(三)時間因素的分析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才能提高人體機能,真正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才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從本次調查可以看出,我校教師每天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很少。只要一次性身體活動“持續”為30分鐘左右的運動,對心理健康就有很大的作用。但從我校的實際情況看,大部分教師持續鍛煉的時間不固定。這說明雖然他們認識到體育可以強身健體,緩解工作壓力等,但沒有形成穩定的體育態度和習慣。
三、結語
分析當前教師體育鍛煉的情況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十分重要,教師身體素質的提升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關系。當前很多教師的身體處于不健康的狀態,導致工作質量下降。學校應該積極鼓勵教師進行體育鍛煉,增加學校的體育鍛煉設備,完善相關的體育場館。教師身體素質的提升對于教育是有深遠影響的,要讓教師們對健身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只要堅持這一理念,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各大學校的教師的身體素質定會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素芳. 體育教師參加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 體育博覽, 2011(16):117-118.
[2]關道權, 張永保. 高校教師業余體育鍛煉現狀調查與分析[J]. 四川體育科學, 2011(2):80-82.
[3]李培慶, 楊友洪. 廣西高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分析[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0, 18(8):71-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