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芳芳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進行創業就業教育,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極為有利,更是提升學生就業實力,增長知識和才干的有效措施。縱觀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在本文中筆者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探討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可持續發展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最近幾年,國內各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力度不斷提升,進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強化培養師資,提升物質保障等等。但是,由于國內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研究成果不多,國內很多高校在這放面都是被動的模仿西方國家,沒有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突出問題主要如下:
(一)創新創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尚未形成
很多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中納入創新創業教育,就課時安排以及執教內容來看,大部分教師大都側重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并未對創新創業教育加以重視。由于任課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上的實踐經驗缺乏,甚至把這部分教學內容一筆帶過,一些教師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不屬于普及教育之一,僅僅針對的是部分學生,因此講課的過程中重視就業指導,這嚴重挫傷了一些學生的創業意識,他們獲得的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機會較少。很多高校認為創業教育就是商務實踐,把其限制在創業實務上,對實務技能的訓練過于重視,而輕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這種教育缺乏理論指導,如無源之水,難以長久。
(二)缺乏創新創業教育師資
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和實踐性的學科,從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教師大部分是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或者輔導員。他們就業指導理論基礎以及管理學生的經驗比較豐富,但是對創新創業的知識了解較少,大多依靠書本進行創新創業知識的講解,不和學生分享一些實際案例或者實踐經驗。和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相比,師資力量和數量較為缺乏。
(三)校內缺乏創新創業氛圍
一些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夠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力度不足,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這對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造成嚴重的影響。不僅如此,創新創業課程單一,活動缺乏,課堂設計簡單,難以形成深刻的影響。一些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活動浮于表面,各高校創辦的課程、教授的內容極為相似。同時,沒有充分發揮創新創業社團的作用,有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的同學缺乏溝通和展示的平臺,這也嚴重抑制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一)在高校整體育人體系中納入創新創業教育
摒棄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在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完善的過程中秉承服務學生的思想和理念,對學生培養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創業意識、精神和理念,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日常教育教學之中。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進行科學構建的時候,可通過開設相關創業課程,把學生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以創新的眼光對待創業教育,把不同專業的知識和理念充分的交叉和融匯,把學生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對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創新,把創新精神融入學生的人格培養之中。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把基本知識、理論向學生講授,還需要在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耳濡目染學生。
(二)強化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機制和平臺
從學生創業意識、能力的培養一直到學生創業項目的申報、驗收以及最終的實施創業的過程中,學校要給與重視,并重視相關知識的傳授,在知識、經濟、制度等傾斜。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扶持制度建設。在高校內積極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基金,對學生新課題的研究加以支持并扶持。構建相關學生確認制度,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獲得發明專利,取得學術比賽名次等,可以申報科研創新學分。完善各類勤工助學活動機制建設,讓學生樹立堅持不懈、奮斗不止,秉承自強不息意識以便于和社會的需求相匹配。可以創設創新創業導師、科技創新學分、創新創業基金會以及各種與此相關的講座等形式,不斷深化和推進創業教育工作。在高校內積極舉辦多種多樣的實踐性創業活動,營造高校濃厚創業氛圍。通過各種活動、學科競賽的開展,保障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被科技促進,在高校內廣范圍宣傳和創新創業相關的知識,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能力盡可能提升
(三)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學校外部環境進行優化
促進各高校所在地政府部門制定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相關的政策扶持。只要和制度相符合的大學生進行創業,就應該在政策、資金上進行扶持,以便于保障學生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進行創業。合理的構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孵化園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相關部門在稅收、土地等進行傾斜,完善科技資源、設備設施的建設,更應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不斷降低大學生創業的門檻,保障更多有創業夢想的學生完成自己的夢想。對創業之后的培訓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通過成立相關機構,由培訓專家,專業教師以及創業成功人士組成的咨詢機構,讓大學生獲得的服務更完善,在其項目選擇、審批、計劃制定和修改等中給予幫助,解決大學生經驗少所帶來的弊端。
(四)在高校內構建濃郁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對創新創業文化中所蘊含的不怕失敗、勇于拼搏,堅忍不拔等精神和理念深入挖掘,融入求變、求新等精神,讓大學生把創新創業作為一種理所當然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在高校內鼓勵學生建設創新創業社團并鼓勵學生深入參與。如在高校內建設相關協會,深入動員學生參與其中。各個社團由專業教師作為指導教師,科學指導社團建設和活動的開展,并為社團選擇合適的研究課題,讓社團建設步入正軌。
結束語
政府在加強對創新創業宏觀指導的同時,要在多方面為創新創業提供保駕護航,如法律、金融、人力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創業場所等。企業與高校利用互聯網 + 創業孵化器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平臺構建新的創業教育模式,為創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高校創業教育是對高等教育理論的一種豐富補充,開展創業教育是目前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提升高等學校教育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必需。
參考文獻
[1]伍江,孫潔,王信.我國高校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挑戰、對策及展望[J].中國環境管理,2016,802:67-72+46.[2017-08-08]. [2]劉福才,王發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性反思與實踐路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08:6-11.[2017-08-08].
[3]代安娜.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創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6,24:19.[2017-08-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