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雷靜
摘要: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點,它是為人的一生打基礎的教育。而教師在教育中起著引領與指導的作用。師德是教師理念與思想的體現,因此研究師德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對于教師引領兒童身心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學前教育 師德
六月底筆者所在課題組去大同作了關于新建改擴建農村幼兒園的調研。這次調研是受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委托,開展山西省新建、改擴建農村幼兒園項目的評估。正好借此機會,將此次調研所看、所感之事記錄下來,并談一談個人對于教師道德在教育教學中,尤其是農村幼兒園教育中的作用。
此次調研的地區位于晉北的大同市,選了兩個貧困縣,廣靈縣和靈丘縣。在兩個縣各選了三個幼兒園。調研過程包括對村干部、園長、教師還有家長的問卷與訪談,著重想說的是幼教的師德對于學前教育、兒童發展的影響。
教師道德,即從事教師職業應具備的道德。良好的教師道德對教育教學有怎樣的影響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簡單舉幾個例子,下述老師雖都是基層老師,但他們卻具有崇高的師德。因為都具有以下特征:
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與工作熱情
工作態度與熱情對于做好一份工作,可以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因為他們不太懂事,所以需要老師們有耐心、有愛心、有工作熱情。由于我們要對典型園的幼兒進行各項能力的測查,包括身體發育、空間時間認知能力等各項學前技能進行測查,對一個幼兒的測查大概需要花費40分鐘左右的時間。幼兒園的老師配合我們把幼兒領到測查室。細心的老師總是會事先告訴小朋友這是在玩游戲,讓孩子們別緊張。當我們在測查幼兒時,老師會用筆記錄下每一個孩子的表現,并向我們詢問測查的項目是對幼兒哪項能力的測驗,測查結束時會詢問我們這個孩子哪項能力比較薄弱,以方便她有針對性地去因材施教,促進幼兒的發展。這種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及對每個幼兒的發展都給予特別關注的老師讓人欣賞。如果每個幼兒都被老師這么溫柔又細心地對待,相信他們在幼兒園不僅會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而且各項能力都會得到發展,具有各項完備的學前技能,也為他們進入小學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二、 愛崗敬業的責任心
訪談中遇到這樣一位老師:她本身并非學學前教育出身,也沒有受過系統的學前教育培訓,專業學的是中文,本來擔任一年級語文老師,因為小學倒閉,她被調到幼兒園,負責中班孩子的教學與管理。當問及她的工資時,她說一個月1100塊錢。我問道:“那這么低的工資,你考慮過離開嗎?”她說沒有。我問:“那你考慮過其他工作嗎?”畢竟當幼教很辛苦。她說她只想當老師。因為她本身就喜歡教育事業,而且自己家也在這個村子,她說她會一直在這個村子里任教。在訪談的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她對于孩子們的關愛以及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會建立與家長交流的QQ群,孩子們在學校的每一項活動,每一個可人的變化,她都會記錄下來發到交流群里。她在自己的崗位上任勞任怨,用自己的責任心堅守著教師這個職業,真的令人敬佩。
三、樂于奉獻的敬業精神
在我們的行程安排中,最后去的是廣靈縣蕉山鄉杜莊村的一所幼兒園。這個幼兒園是由一所廢棄小學改建的,印象最深的是這所幼兒園的園長,也是這個村的村長。他向我們介紹了這個幼兒園的基本情況,還特別強調了他辦幼兒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辦幼兒園,更重要的是要把原來廢棄的小學也重建起來。由于當初辦幼兒園時,財政上的支持是有限的,僅僅提供重建的費用以及基本的桌椅板凳,很多教學用具都處于短缺狀態。他就想辦法自籌資金,甚至自掏腰包。訪談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樸實的園長為了本村的教育事業用心籌劃、努力振興本村教育的決心以及自身崇高的奉獻精神。所以這種敬業奉獻的精神令我肅然起敬。
正如以上所提到的幾位教師,很多農村基層崗位的教師們并沒有因為工作條件惡劣、工資待遇差、工作量大而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所懈怠,他們依然恪守教育者的責任,用自己的努力,在基層崗位上默默低頭工作,為了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能力。
由此想到了此前拜讀過的一本書,伊麗莎白·坎普貝爾的《倫理型教師》。這本書中關注的是教師個體的工作,沒有涉及體制、機構和政府。書中提到,孩子們更喜歡的是那些親切善良、催人奮進、樂于奉獻、值得信賴、公平公正、平易近人、盡職盡責、誠實正直的老師。因為這些老師們不僅在學習上對于孩子們起著指導作用,他們在情感上也予以孩子們關懷。這本書中提到了很多好老師,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擁有崇高師德的老師對于孩子們的成長有著多么重大的作用。更讓我深深地意識到如果以后從事了教育行業,一定要做一個有情懷的老師!因為這些情懷在育人過程中必不可少,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衛建國.教育法規與教師道德[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伊麗莎白·坎普貝爾.倫理型教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