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瓊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的水電項目也不斷的進步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因為水電站對國家十分重要,為國家提供了供水、蓄水、防洪、灌溉、供電、旅游產業,是國家十分重要的設施。但是在具體的開發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包括監管、規劃、環保等。針對以上問題對小水電站的經營收益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采取了有效的對策,促進小水電站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水電站;經營收益;可持續發展
小水電是我國水能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力發展中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能源消耗也不斷增加,出現了能源供應緊張、短缺的問題。我國山區面積較大,垂直落差為山區水電開發提供了天然條件,因此建立小水電站,可以有效緩解當前的電力需求緊張問題,促進農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小水電站也因為一些條件限制,使得其經營效益受到影響,當前需要分析影響其經營收益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對策,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1、小水電站經營收益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我國的小水電站資源大部分都分布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以及邊遠山區,這些地區具有廣闊的面積,人煙稀少,負荷分散,無法覆蓋大電網,也不適合大電網長距離輸送供電。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用到小水電站,其具有分散開發、就地成網和供電的特點,發電以及供電的成本都比較低,可以有效補充大電網,具有其獨特優勢。且我國的小水電資源點很多、覆蓋面廣、總量大,占水電資源總量的百分之二十三,其在調整電力結構中也重要作用。小水電站的規模比較適中,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投資,建設周期比較短,見效很快,可以有效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不管是地方、國家還是企業以及個人都可以進行開發,且其是清潔可再生能源,這對保護環境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合理的開發小水電站,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讓資源、人口、環境可以實現協調發展。
2、小水電站經營收益影響因素
2.1森林植被現狀及其對山區水分再分配的影響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小水電站建設中主要是根據當時的歷史水文條件設計的高落差與小庫容方案,當前上游植被條件較好,水源涵養以及降水調節條件也很好,季節性水分再分配的差距較小,因此,有較好的水資源用來發電。當前隨著時間發展,天然樹林植被逐漸被人工林替代,其在水源涵養以及降水在調節能力上都降低,水電站上游的凈流量因為降雨季節性變化出現的差異不斷加大,在雨季時,會出現洪水情況,而在雨季過后,凈流量則減少,使得水流量出現不僅很多問題,對水電站運行有效時數造成了影響。雖然區域年降水量總數還是差不多,但是因為植被調節能力降低,使得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限制了發電效率,因此,植被變化會限制流于水資源再分配,限制了小水電站的經營效益[1]。
2.2庫容容量
這一因素對小水電站的持續運行具有重要影響,庫容小的水電站,其能夠調節的水容量自然也少,需要依賴水庫上游的匯水區凈流量,而其則受植被覆蓋率、降雨量、植被類型影響,非人力能力控制,這些因素都是自然性質的,能夠人為進行控制的就是庫容量,一般小水電站的庫容量都比較小,只能起到數小時的調節。在水量豐富的 季節,庫容量還可以機組滿足數小時的調節運行,然而在水量不足的季節,就會無法有效實現機組的正常運行,因此,需要改變庫容量以及日發電時間,這就需要選擇科學、合適的庫容量,在枯水季節讓其能夠達成半運轉,在豐水季節確保機組滿負荷運行,進而提高小水電的經營效益。
3、小水電站經營收益與可持續發展對策
3.1鼓勵或參與電站上游林業經營
小水電站上游的植被變會直接影響水資源的分配以及降雨量調節,因此需要充分重視這一因素,發揮出其作用,調節匯水區凈流量。這就需要注重保護和經營上游森林植被,尤其是裝機容量較小的電站更需要注重植被森林的保護及經營[2]。小水電站要結合有關的林業經營政策,對植被主要要采取近自然林業經營,減少砍伐情況,還可以將電價中的一些資金用來支持林業生產經營,補貼成本,讓林農可以積極接受擇伐經營,進而控制和減少林地裸露情況;水電站需要具備經營許可,才能參與到上游森林植被的經營中,要有效利用已有的林業政策,對于上游林業采取入股或者是購買的經營方式,最終增強上游植被的生態功能,提高水源涵養以及調節降水的能力,有效對水資源進行分配,增加電站有效運轉時數,進而促進小水電站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經營效益,尤其是對那么面臨關閉的小水電站更重要。
3.2改善水庫庫容
庫容量也是影響小水電站經營效益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水電站需要結合實際運行情況,并網后的小水電站,有些進行流域新的規劃設計后,可在新并入流域建設有效庫容,進而提高原小電站總庫容量,提高其調節能力,增加并網后新規劃電站的有效運轉時數,提高其經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
3.3加強各階段的生態保護工作,協調好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
需要加強規劃環評,實現從源頭上就避免不良影響,這就需要根據國家環境影響評價法加強對已編制的流域開發的規劃環境評價,將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消除在根源;還需要注重論證及評估,同時做到開發以及保護[3]。在建設水電站時要將生態環境保護抱在首要位置,河段、河流、壩址的不同,建設所帶來的生態問題也存在差異,這就需要在每條河、每個壩建設各環節中都進行科學的論證以及評估,將生態問題放在首要位置,這樣可以有效較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開發和環境保護雙贏;在施工中需要科學進行,優化水土保持措施,小水電站具有其特點,這就需要根據水土保持綜合防治技術,做到綜合防治,進而將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問題進行有效控制。采取植物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法,用工程措施作為先導,以植物措施作為輔導措施,讓水土保持可以實現生態效應,要統一布局各種保護方法,建立健全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水電站具有其獨特優勢,但是在開發和運營中受到一些因素影響,限制了其經營效益,這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善,進而實現其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參考文獻:
[1]范繼輝,程根偉,張艷.眠江江上游水電梯級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水利.2015 (10 )
[2]吳琪.加快中小水電開發的戰略意義和措施[J].湖南水利水電.2013(3)
[3]朱效章.再論國外小水電發展情況與發展道路及與我國的異同[J] .小水電.20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