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明
摘要:本文通過對感王鎮的居民訪談和田野調研了解感王鎮公共文化建設的現狀,針對在鄉村公共文化建設中產生的各種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政策與措施。
關鍵詞:鄉村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建設 文化供給 對策和建議
本篇論文將以訪談和田野調研為主要研究方法,對感王鎮的公共文化建設情況,包括對年齡、職業、性別不同的村民進行訪談。訪談他們對感王鎮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了解、看法和建議,從中發現感王鎮公共文化建設中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感王鎮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
鎮文化站的工作人員介紹了文化站的相關職能,主要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申報;目前國家重視的農家書屋的建設。還有用來組織文體活動的農村文化廣場的建設。除此之外,文化站要負責整個鄉鎮文化市場日常監管,是否存在非法演出,是否持有執照進行演出。最后,到各村去播放電影。但是村民來看得少,主要因為現在網絡發達,電視頻道很多,網上各種資源層出不窮,免費放電影能吸引的人比較少。
文化站位于鎮政府院內,建筑面積220平方米,分為多功能廳、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辦公室、信息共享室,兩臺電腦。設有意見箱和監督電話,桌椅擺放整齊。藏書一千冊左右。在開放的時候,偶有年齡較大的男性過來,大多看歷史方面的書,或者進行棋牌活動。
二、感王鎮綜合文化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站宣傳力度不夠
經訪談發現,很大比例年輕人和中老年人根本不知道鎮里有綜合文化站,或者不知道文化站有什么活動,所以不可能去看書、參與活動。說明鎮綜合文化站的宣傳非常不到位,導致很多村民不了解文化站。
(二)居民認為不需要去文化站
經濟發展的結果除了人們的經濟收入增長,同時物質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提高。數字電視和網絡更廣闊的被普及到千家萬戶,村民對于文化娛樂方面有更多選擇。文化站很少有人去,首先是他們不知道文化站,其次就是知道的村民也并不愿意去看,“不想再去學習、看書,覺得沒啥看的,手機上網、電視什么都有,不需要去文化站?!?/p>
(三)鎮文化站的人才、設施缺乏
在感王鎮文化站的從業人員只有一位,去年才成立的鎮綜合文化站,沒有參加過縣文化館的培訓,組織過幾次學習。有一支業余文藝團隊,但是基本沒有人知道。整個文化站沒有專業的隊伍和人才,缺乏專業的培訓。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只有一千冊左右的書,兩臺電腦,不能滿足感王鎮的人口需求。
三、針對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宣傳、鼓勵參加鄉村公共文化活動
首先,針對很多青少年、中老年人對于鎮文化站根本沒聽說過的情況,需要在宣傳上加大力度,在各村大隊、村口貼一些橫幅或者宣傳海報,在村大隊的公示欄或者宣傳欄進行宣傳,還可以用廣播進行宣傳和推廣。文化站工作人員要深入群眾,宣傳和講解文化站的具體功能,鼓勵人們去多讀書、多活動。
(二)創建村民感興趣的公共文化
要聽取村民的意見,考慮到村民的需求,才能抓住受群眾歡迎的活動。有趣的活動村民都愿意參加,哪怕是去看熱鬧也行。只有舉辦村民感興趣的活動,才能讓更多的村民積極參加?!拔椰F在上網就是和栽山藥苗子的人聊天,我們有個群,再就是搜集關里的技術資料兒,咱們東北海城地區的資料兒還是沒有,要是文化站有這方面兒的書我會去的。”這位農民就想栽好山藥多掙錢,上網也是研究培育技術,文化站如果有栽種山藥技術的書,或者開一些農業科技的講解會、培訓會,那么他就有興趣去參加。
四、
結語
鄉村文化建設是一場持久戰。以感王鎮為例,鄉村公共文化建設,如果得不到上級政府支持,僅靠鄉鎮一級機構是無法進行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核心是服務,關鍵在政府,難點在于政府不夠重視、經費不足,資源、設施供給不足。我國地區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構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必須從實際出發,考慮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有區別地針對當地發展現狀來找出對策,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游祥斌,楊薇,郭昱青.需求視角下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基于H省B市的調查[J].CPA中國行政管理,2013(7):68-73.
[2]榮躍明.公共文化的概念、形態和特征[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3):38-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