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淑琴+潘紫堯
【摘要】目的:臨床生化檢驗中存在一些因素會影響到檢驗結果,因此本文就通過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臨床的生化檢驗提供參考。方法: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探討其中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以及如何降低這些因素對結果的影響。結果:通過分析得出,對嚴重溶血的復查、采血方式、以及血液標本處理都會影響著臨床生化檢驗的結果。結論:在嚴重溶血檢驗階段,必須要對其進行復檢,在血液采集環節,需要注意在輸液對側進行血液采集,而且還要對生化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
【關鍵詞】 臨床生化檢驗;檢驗結果;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R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29-01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對臨床生化檢驗的要求越來越高,臨床生化檢驗不僅要求檢驗方式的多樣化,還要求檢驗結果具有一定準確性。在生化檢查的過程中,存在許多未知的因素會對臨床檢驗的結果產生干擾,影響檢驗結果的質量,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會下降。為了探討影響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我們選取我院500例生化檢驗資料,并對其進行回顧分析,結果如下:
1 基本資料和統計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本院臨床生化檢驗資料500例,在檢驗資料的選取上,患者在病情上不存在較大的差異,同時將患有嚴重血液疾病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或者急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進行排除。
1.2 案例篩選:
將500例臨床生化檢驗結果進行篩選,將初檢和復檢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篩選出50例初檢結果和復檢結果存在較大差異的臨床生化檢驗報告,并安排專業人員對這50例存在較大差異的臨床生化檢驗報告進行復檢,詳細記錄復檢過程。
1.3 復檢結果整理:
通過對篩選出的50例臨床生化檢驗報告進行復檢和分析,將復檢結果同初檢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復檢結果和初檢結果出現差異的原因:初檢和復檢出現較大差異的原因有兩種,一是臨床因素34例(占總數的68%),二是實驗室因素16例(占據總數的32%),臨床因素包括出現嚴重溶血現象、抽取患者輸液側血液進行檢驗、血液標本未及時送達等。實驗室因素包括血液標本未合理處理(未充分進行血液離心處理或者水溶時間過長)。其中出現嚴重溶血現象有18例(占總數36%)、抽取患者輸液側血液有16例(占總數32%)、血液標本未及時送達2例(占總數4%)、血液為充分進行離心處理8例(占總數16%)、水溶時間過長6例(占總數12%)。
2 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
對嚴重溶血檢驗結果的復檢、采血方式的不同、以及血液標本的處理都會影響到臨床生化檢驗結果,本文將對此進行一一分析。
2.1 嚴重溶血檢驗結果與復檢結果的誤差對比:
本文通過對50例臨床生化檢驗報告進行復檢發現對嚴重溶血檢驗結果的復檢也會影響檢驗結果。這50例臨床生化檢驗報告中,嚴重溶血現象的案例18例,我們對其進行復檢,觀察檢驗資料中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血鉀等指標的高低,結果顯示嚴重溶血檢驗結果中的,乳酸脫氫酶為798.5±95.3u/l,而復檢結果為141.1±11.7u/l,嚴重溶血檢驗結果中的肌酸激酶為7.8±1.5u/l,而復檢結果為54.2±10.1,嚴重溶血檢驗結果中的血鉀為257.1±20.8mmol/l,復檢結果為4.1±0.2mmol/l。由此可以看出在復檢中,復檢結果中的乳酸脫氫酶、肌酸激酶、血鉀等指標水平要遠遠的低于出現嚴重溶血現象的檢驗結果中三者的指標水平。
2.2 不同采血方式,血液中各指標的對比:
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血液中各指標也出現不同的差異。本文選取的50例案例中在輸液側進行同側采血和對側采血兩種不同采血方式各16例,對比血液中指標的差異,可以得出,采用輸液側同側采血的鉀的含量為7.6±0.9、鈉的含量為155.3±5.7、血糖含量為23.7±2.4,而采用輸液側對側采血的采血方式中的鉀的含量為4.1±0.2、鈉的含量為135.6±6.8、血糖含量為6.5±3.6,由此可以看出采取輸液側對側采血的方式,血液指標中鉀、鈉、血糖的含量要小于采取輸液同側采血中鉀、鈉、血糖的含量。
2.3 血液標本處理是否得當對于血液指標的影響:
在臨床生化檢驗中,血液標本是否處理得當會影響到血液中的各項指標,在對血液標本進行處理中,應該確保纖維蛋白可以得到充分的析出,否則會對血液中尿素、氯、血糖等指標產生影響。經過復檢,充分析出的尿素的指標為6.1±0.5、氯的指標為107.2±2.3、糖的指標為6.2±1.1,而未充分析出的尿素的指標為0.5±0.2、氯的指標為27.9±6.1、糖的指標為0.7±0.2,由此可以看出充分析出纖維蛋白的血液中尿素、氯、血糖等指標要高于未充分析出纖維蛋白的血液中尿素、氯、血糖的指標。
3 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對策探討
臨床生化檢驗從最初的血液標本采集到最后的臨床檢驗結果的得出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環節,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最終的檢驗結果,導致臨床治療的效果打折,由此可以看出臨床生化檢驗有著極大的重要性,找到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才是保證臨床檢驗結果準確性的關鍵。
影響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因素有實驗室因素和臨床因素,在臨床標本的采集時,就需要注意,避免由于采血方式的不當,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偏差。案例中,我們看到對于輸液患者的標本采集,在輸液側采血和輸液對側采血得到的檢驗結果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血液采集環節,需要注意在輸液對側進行血液采集,避免出現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血液在完成采集后,需要及時的將標本送達實驗室,否則血液細胞會失去應有的活性,進而影響到檢驗結果。此外,應該對生化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避免出現人為操作的失誤影響到檢驗結果,只有不斷提升檢驗人員的專業素質,才能確保臨床生化檢驗結果的真實有效,成為臨床治療的有效參考指標。
在檢驗醫學中,臨床生化檢驗是其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也非常重要,因此必須要避免各種的可能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對其進行控制與分析,這樣才能發出準確的檢驗報告。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臨床生化檢驗中每一項檢驗結果都需要患者、醫護人員以及檢驗人員的共同配合,這樣才能有效的減少檢驗誤差,讓生化檢驗更好的為臨床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普雪花. 臨床生化檢驗影響因素及對策[J]. 醫學檢驗與臨床, 2014, 29(5):92-93.
[2] 孫瑾. 臨床生化檢驗影響因素及對策[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 25(4):71-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