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玲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測應用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集到的血液樣本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其中血液自動分析儀檢測顯示正常的105份血液樣本為對照組,自動分析儀檢測顯示異常的130份血液樣本為觀察組,兩組樣本均進行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比較分析兩種檢測方法及細胞形態異常情況。結果:觀察組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35份血液樣本正常,假陽性率為26.9%(35/130),對照組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8份血液樣本異常,假陰性率為7.6%(8/105),自動血液分析儀聯合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12份血液樣本異常,異常率為11.4%(12/105)。對照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異常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液細胞形態檢查是血常規檢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對血細胞自動分析儀的缺陷和不足作重要補充。
【關鍵詞】 血液細胞形態;血常規;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79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38-02
隨著醫療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自動化檢測儀器被廣泛應用于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各種自動化檢測儀器中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是最為常用的篩檢儀器,該檢測儀器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功能強等眾多優點,隨著血液自動分析儀檢測功能的不斷完善,該分析儀檢測內容已擴展至全血細胞計數、白細胞分類和計數、血細胞計數和分類,檢測功能的擴展更加推進了自動檢測儀器的臨床應用,這也最終導致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技術逐漸被忽視,雖然自動檢測設備可大大降低檢驗科室的工作量,但自動檢測儀器無法有效鑒別血液細胞形態和細胞的內部結構[1],如化膿性感染、傳染病等造成的血液系統損傷,自動分析檢測儀無法發現血細胞異常,因此極易導致誤診、漏診,這不僅會延誤臨床治療和患者病情,而且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將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作為自動分析檢測儀的重要補充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提高臨床檢驗質量的重要途徑。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集的235份血液樣本作為研究對象,男143例,女92例,年齡在28-79歲之間,根據自動血液分析儀血常規檢查結果將235份血液樣本分為兩組,其中血液自動分析儀檢測顯示正常的105份血液樣本為對照組,男64例,女41例,平均年齡(41.5±2.6)歲,臨床收治科室中呼吸內科23份,消化內科27例,心血管內科36份,婦產科11份,其他8份,自動分析儀檢測顯示異常的130份血液樣本為觀察組,男79例,女51例,平均年齡(40.3±2.9)歲,臨床收治科室中呼吸內科29份,消化內科33例,心血管內科42份,婦產科16份,其他科室10份,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兩組235份血液樣本均采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細胞形態檢查,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查結果顯示105份血液樣本檢測結果正常,130份血液樣本檢測結果異常,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內容包括紅細胞數量、嗜堿性粒細胞比例、中性粒細胞比例、嗜酸性粒細胞比例、白細胞數量、單核細胞比例、血紅蛋白水平、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淋巴細胞比例、紅細胞平均體積。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前采用瑞氏染液對樣本進行制片和染色,在1000倍光學顯微鏡下對100個有核細胞進行分類、計數檢查,觀察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形態[2]。
1.3 統計學方法:臨床實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數據比較分別采用x2檢驗和t檢驗,P<0.05表示兩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結果比較:觀察組130份血液樣本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35份血液樣本正常,假陽性率為26.9%(35/130),對照組105例血液樣本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8份血液樣本異常,假陰性率為7.6%(8/105),自動血液分析儀聯合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12份血液樣本異常,異常率為11.4%(12/105)。對照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異常率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照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結果:對照組共計105分血液樣本,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8份血液樣本異常,假陰性率為7.6%(8/105),異常情況包括白細胞形態異常、紅細胞形態異常及血小板數量異常。
3 討論
臨床中急性感染不僅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數量急劇增加,而且會引起中性粒細胞核右移或左移,自動檢測分析設備無法識別這種中性粒細胞的形態改變,單純根據中性粒細胞數量的增加,無法快速判斷疾病類型[5]。臨床中某些疾病會導致血小板大片成簇,自動檢測設備無法識別血小板的這種形態改變,實際檢測過程中會誤認為是白細胞,某些貧血疾病中,紅細胞不僅會發生數量上的改變,也會出現Cabot環、Jolly小體、靶形紅細胞等形態改變,而這些形態改變自動檢測設備同樣無法識別,如果臨床檢驗完全依靠自動檢測設備,就可能會遺漏重要的臨床檢驗參數。自動檢測設備還有一個重要的缺陷是無法識別異常血小板,臨床中很多疾病的血小板計數無明顯變化,但血小板的形態則發生了重要改變,羅玉榮等研究發現,某些出血體征患者的血小板計數少量增加或是未增加,但其血細胞涂片檢查則可見血小板大小不均勻,且出現胞質染色不明顯,這些形態變化均可通過傳統的形態學檢查觀察到,而且李妮研究發現,血小板自身體積存在較大差異,某些巨大血小板體積與紅細胞無明顯差異,這就導致自動檢測設備無法準確計數血小板數量,極易導致血小板相關疾病的誤診和漏診,傳統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可作為檢測設備一個質量控制措施,校正設備計數中存在的誤差,因此,血小板和巨核細胞的相關疾病的診斷中,輔助以相應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具有重要意義。
自動檢測設備除了無法有效診斷與細胞形態有關的疾病外,還無法正確診斷微絲蚴、瘧原蟲等特殊疾病,這些疾病必須經過血細胞形態檢查才能做出準確診斷,單純依靠自動檢測設備無法單獨完成。雖然其無法完全替代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臨床中僅可作為一種過篩性檢查,但自動檢測設備所帶來的便利性、準確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臨床檢驗工作中應以自動檢測手段為主,輔助以血細胞形態學檢查,以彌補自動檢測設備某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實驗結果顯示,自動檢測設備檢查正常的105份樣本中,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顯示有8份樣本假陰性,但兩種檢驗方法聯合應用后,發現異常血液樣本高達12份,聯合應用兩種檢驗方法能明顯提高檢驗的準確性,降低臨床診斷的誤診率和漏診率。綜上所述,自動檢測設備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的血細胞形態檢查,兩者聯合應用可為臨床提供不同層次需求,在提高臨床檢驗工作效率的基礎上,提高臨床檢驗數據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兩者聯合應用在臨床診療活動中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 文金謙.血常規檢測中的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價值分析[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27(6):760-761.
[2] 楊茂.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4):509-510.
[3] 劉秋月.血液分析儀各細胞參數與形態學檢查聯合應用的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2):189-190.
[4] 陳秀華.血液病進行血液形態學檢驗、骨髓活檢、免疫分型和細胞遺傳學聯合檢查特點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32):168
[5] 張靜.血液細胞形態學檢查在兒科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中外醫療,2015,(03):185-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