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蓉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中的實踐和應用效果。方法:挑選醫院中100例患者,隨機挑選50人建立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接受傳統護理和優質護理。實驗組建立健全的護理規章制度,加強護理培訓,并制定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并在手術前、中、后期進行全面的優質護理。結果:研究組的護理水平有明顯的提升,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更高。結論:優質護理的護質量高于傳統護理方式,優質護理服務的推廣使用,可以給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系統化的護理服務,提升護理服務的水平,為手術和醫療提供重要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 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R98.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50-01
引言
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基于人文精神而形成的,通過建立科學的護理理念,構建完善的護理體系,強化護理服務水平,加強護理人員的管理,來對患者進行人性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護理形式。手術室是進行手術和搶救的重要場所,手術室不僅對于環境有較高的要求,對于護理工作的同樣有極高的要求。護理工作對手術和醫療工作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可以更好的促進手術和醫療質量的提升,這也就要求在手術室的護理服務中,貫徹和落實優質護理服務的基本理念。本院在2016年-2017年進行了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的實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總共有手術室12間,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無菌消毒和隔離效果好,在手術室中,每年進行手術約1000余次。目前,醫院中護理人員的數量在40人,其中10人為男護士,年齡在20-45歲之間,其中本科人數20,大專人數10,中專人數10人。主管護師10名,護師12名,護士18名。
1.2 方法:
在2016-2017年中,總共挑選了100例患者進行實驗,其中男、女各50人,年齡在15-62歲不等。手術類型多樣,其中子宮部位手術的患者8例,胃腸部位手術的患者12例,四肢部位手術的患者20例,肝臟部位手術的患者和5例,大腦部位手術的患者9例,心肺部位手術的患者30例,卵巢部位手術的患者16例。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中,其中實驗組患者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護理服務。
2 護理過程
2.1 加強手術室護理管理
2.1.1 建立完善的優質護理體系:
在實驗組中,首先建立完善的優質護理體系,明確手術和護理過程中的各種制度和各環節的職責,貫徹和落實責任制度。同時,明確手術室優質護理中各環節的工作標準,讓每個護理人員都能夠按照標準和流程進行優質護理服務。
2.1.2 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優質護理服務培訓:
在實驗過程中能,對護理人員進行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學習和培訓,明確優質護理服務的基本理念,并針對各環節的工作建立了科學、合理的工作流程,讓每個護理人員都能夠在護理服務標準的基礎下,更好的執行優質護理服務。針對重大手術工作,在手術進行之前開會討論護理服務的工作流程,有效的提高了手術室護理服務水平。在護理服務過程中,保證每個護理人員都能夠樹立人本思想,培養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讓護理人員能夠理解病人的困難,并利用最禮貌、規范的服務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
2.1.3 建立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制度:
在實驗組的護理人員管理中,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工齡、學歷、護理水平、職稱等因素,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管理,并針對護理人員的能力,讓其執行不同難度的手術護理服務。在護理過程中,建立護理組長責任制度,讓護理組長對小組內護理人員進行負責,針對性的對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和教學,全面的提升了實驗組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
2.1.4 建立護理人員考評制度:
實驗組護理人員的考評制度主要有以下幾種指標: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手術難度、護理次數等。其中,患者滿意度和護理質量是考評的重點??荚u制度有主任醫師、護士長和各小組組長直接掌控,考評結果與護理人員的考評、薪資、獎勵、升職等方面掛鉤。
2.1.5 合理進行人力資源分配:
在人力資源分配上,通過結合手術數量、手術難度等多種因素,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調配,保證每個患者都能夠有合適的人選進行護理,并且保證每個手術臺有三名護理人員進行工作。在排班制度上,采取輪休制度,保證每個護理人員都能夠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來緩解高強度護理服務工作所帶來的工作壓力,并且結合工作量等因素,進行彈性排版,在遇到突發情況時,通過合理的人力資源調配,保證有護理人員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工作。
2.2 提升護理人員的優質護理服務水平
2.2.1 術前護理服務:
在手術之前,護理人員進行日常的檢查和巡視,切實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并掌握每個患者的相關資料,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和病史,從而使得護理人員能夠在護理過程中,能夠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護理方法。并且要對患者進行深入的溝通,通過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來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減少患者因為患病而產生的焦慮、緊張、暴躁等心理問題。在手術之前,要對患者準確和耐心的講解手術流程,使患者能夠對手術有一定的了解,讓患者能夠對手術進行良好的信息準備,使患者能夠以最好的心理狀態面對手術,從而提升手術和醫療的水平。在飲食方面,要對患者和患者家屬進行監督,保證患者能夠食用健康的食品,在手術之前監督患者進行禁食,保證患者能夠空腹進行手術,從而有效的提升手術質量。
2.2.2 術中護理服務:
在帶領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講解,讓患者能夠全身心的配合手術醫師進行治療,緩解患者的恐懼和緊張心理。在患者麻醉之后,護理人員要保證手術室的環境符合手術的要求,室溫要保證在22-25℃之間,濕度視手術情況而定,保證空氣濕度符合手術的基本要求。對于局部麻醉,意識清醒的患者而言,護理人員要給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當患者出現不安定情緒時,及時的進行疏導。同時,要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各項指標,保證患者各項指標征戰,如果指標出現問題,需要及時的請手術醫師進行搶救。在護理人員給藥過程中,要保證藥量準確無誤,在手術過程中為手術醫師做好輔助工作,并明確的記錄手術流程。在執行手術的過程中,保證手術室安靜,給手術醫師和患者安靜的手術環境。在手術結束后,要將患者送回病房,保證患者在運送過程中的安全。endprint
2.2.3 術后護理服務:
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術后護理工作,保證患者能夠用最合理的姿勢休息,為患者進行保暖工作,讓患者能夠更好的進行術后休息。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每天都要對患者進行巡視檢查,檢查患者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如果某項指標出現了問題,要及時的尋求醫生原著。對于患者的疑問,要耐心的進行解釋和安慰,從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有效的提升優質護理的服務質量。
3 結果
對照組的患者滿意度為82%,各項工作正常進行,與平時的護理服務基本沒有變化。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8%,無論是在服務質量、醫生評價、護士長和組長評價、績效水平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表明了優質護理服務的質量要比傳統的護理服務質量更高。
4 討論與分析
4.1 提高了護理服務的管理水平:
在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通過建立完善的優質護理體系、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優質護理服務培訓、建立護理人員的分層管理制度、建立護理人員考評制度、合理進行人力資源分配,可以有效的提升醫院護理服務的管理水平,讓每個護理人員都能夠根據其工作能力執行適當難度的護理服務工作,并且保證工作壓力大的護理人員能夠進行良好的休息,提升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4.2 提升了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
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全方面的培訓,有效的提升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讓護理人員能夠貫徹和落實人文理念,更好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從而針對患者的需求進行護理服務,滿足患者基本訴求的同時,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并且讓患者在走上手術臺時,能夠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有效的提升了手術和醫療的效果。
4.3 提升了護理人員的主動服務意識:
首先,護理人員在滿足患者訴求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滿足感,其次,通過建立護理人員的考評制度,護理水平與薪資、職稱、升職等方面掛鉤,也就使得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從被動服務轉為主動服務,讓護理人員能夠投入到護理工作中來,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系統化、科學化的服務,同時,也能夠讓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更加滿足手術醫生的需求,使得整個手術過程能夠更好的進行,有效的提升了手術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邱紅, 張金鳳, 劉蘭蓮, 蔡云霞. 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實踐及效果觀察[J].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5(18): 1155-1156
[2] 劉玲, 張安美, 李景紅, 張琨. 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臨床探索與實踐[J]. 中國醫學創新(護理管理), 2014, 11(12): 56-57
[3] 謝倩, 楊敏, 陳俐, 等. 我國醫院手術室術前訪視的現狀及展望[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38(10): 134-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