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群

【摘要】目的:觀察吳茱萸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28例)和觀察組(32例)。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吳茱萸湯加減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治療總有效率(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78.75%),組間差異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0%)略高于對照組(10.71%),但是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吳茱萸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臨床療效良好,不良反應風險較低,臨床應用安全可靠。
【關鍵詞】:吳茱萸湯加減;脾胃虛寒;胃潰瘍;臨床療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u zhuyu decoction on gastric ulcer of spleen and stomach. Methods:60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ulcer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May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8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o increase the treatment of wu zhuyu tonga,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3.7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8.75%), and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Key words] wu zhuyu tang add and subtract;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Gastric ulc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中圖分類號】R28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54-02
胃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潰瘍,近年來發病率較高,臨床防治形勢嚴峻。中醫在胃潰瘍等胃病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辨證施治療效可靠。胃潰瘍患者中脾胃虛寒證者占比較高,因而有必要針對這一證候類型探討相應的治療方案。吳茱萸湯為經典的中醫溫里方,在脾胃虛寒型胃潰瘍中應用較多,為進一步探究其臨床療效,本次研究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了吳茱萸湯加減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虛寒型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28例)和觀察組(32例)。兩組患者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1](201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脾胃虛寒型胃潰瘍診斷標準。兩組患者均為幽門螺桿菌陽性。觀察組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8.12±27.13)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7±5.46)年。對照組中,男17例,女11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8.54±26.73)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11±5.07)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常規口服西藥治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560,20mg),20 mg/次,2次/d;阿莫西林膠囊(哈爾濱健爾制藥廠,國藥準字H23020836,0.25 g)1.0 g/次,2次/d;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江蘇蘇中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837,0.1 g),0.1g/次,3次/d 。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吳茱萸湯加減治療,方劑組成:吳茱萸9g;白術12g;干姜、茯苓、太子參,各15g;甘草6g;惡心反酸者,加海螵鞘15g、瓦楞子30g、清半夏10g;胃痛嚴重者,加白芍12g,元胡15g,川楝子12g;每日1劑,800~1000ml水煎至200~300ml,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患者均以7d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14d。
1.3 觀察治療:
治療2個療程后,評估兩組胃潰瘍臨床療效[2]:痊愈,胃痛、泛酸等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顯示潰瘍基本消失,僅殘留少量瘢痕黏膜;顯效,胃痛、泛酸等癥狀顯著改善,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縮小≥50%;有效,胃痛、泛酸等癥狀有效改善,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縮小30%~49%;無效,胃痛、泛酸等癥狀無明顯改善,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不足30%,或病情惡化者。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 0 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 P<0.05 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endprint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78.75%),組間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出現胃腸道反應3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4/32);對照組中出現胃腸道反應2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71%(3/28);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略高于對照組,但是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當前,西藥治療胃潰瘍以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抗幽門螺桿菌藥物等為主,但是臨床療效仍不夠理想,多數患者較難根治。中醫對于胃潰瘍病因、病機研究較為深入,其中脾胃虛寒型胃潰瘍較為常見,臨床表現主要為胃痛、惡心嘔吐、泛酸、腹脹、腹中冷、喜食熱食/熱水、喜溫敷等,需采取溫中祛寒方劑治療。
中醫認為胃潰瘍屬于胃脘痛范疇,而脾胃虛寒型患者脾胃內傷,以致中寒內生,溫中健脾、散寒止痛是治療的根本[3]。吳茱萸湯為經典溫里方,其中太子參健脾益氣,吳茱萸、干姜溫中散寒,白術、茯苓則滋陰補虛、強健脾胃,甘草調和諸藥,該方劑對于胃潰瘍引發的胃中虛寒、胸膈滿悶之癥治療效果較好[4]。本次研究也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78.75%),組間差異p<0.05,可知吳茱萸湯加減治療效果可靠,可有效提升脾胃虛寒型胃潰瘍的臨床療效。吳茱萸湯為純中藥制劑,臨床應用多年來,不良反應報道較少,安全性可靠。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50%)略高于對照組(10.71%),但是無顯著差異p>0.05,可知增加吳茱萸湯治療后未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臨床應用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吳茱萸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臨床療效良好,不良反應風險較低,臨床應用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朱道斌. 脾胃虛寒型胃潰瘍臨床研究[J]. 中外醫療,2016,4(35):1-3.
[2] 韓蓁,李良,戚虹百. 吳茱萸湯加減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6,8(25):21-22.
[3] 王利民. 中醫治療脾胃虛寒性胃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7(10):250-251.
[4] 魏岳斌,楊小蘭,程善廷. 加味吳茱萸湯聯合西藥對脾胃虛寒型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3,10(05):272-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