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
【摘要】在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公眾健康意識增強,對醫療事業發展的要求在不斷提升。其中,新生兒護理更是社會關注的醫療熱點性話題。新生兒護理質量已經成為衡量醫院護理質量高低的重要參考。母嬰同室模式是當前新生兒護理當中主要的護理模式之一。它對于提升醫院護理水平,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具有十分突出的價值。本文主要分析的就是母嬰同室模式對新生兒護理的價值。
【關鍵詞】 母嬰同室; 新生兒; 護理; 價值; 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088-01
1 母嬰同室模式在新生兒護理當中的價值
1.1 幫助新生兒快速適應外部環境變化:
新生兒母嬰同室模式的建立是新生兒護理發展的必然結果。它轉變了以往封閉式、母嬰分離式的集中護理理念,向著母嬰同室開放型的護理理念轉變。是新時代新生兒醫療事業發展的重大變革。但是,從當前發展情況來看,母嬰同室新生兒護理當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產婦及家屬護理知識不足,以及醫院醫護人員護理專業能力欠缺等。在計劃生育以及少生優生理念的貫徹之后,各個家庭對于新生兒及產婦的健康格外關注,產婦生產的壓力較大。因此,引導產婦和家屬盡快掌握新生兒護理方式,保障新生兒及產婦身體健康是當前護理工作開展的首要任務。胎兒脫離母體之后,生存環境產生較大變化,我們要幫助新生兒快速適應外部環境、溫度等的變化。當前許多醫院都采取母嬰同室的新生兒護理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謂的母嬰同室,就是產婦與嬰兒同室修養。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實現新生兒母乳喂養,有利于產婦盡早開奶,提升母體哺育能力,提升母音嬰兒護理的能力。能夠充分發揮母親對新生兒的護理能力,加快嬰兒對周圍環境的適應,為嬰兒的身心健康發育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除此之外,這種模式還能使得患者快速實現自我護理,從傳統的被動護理,轉變為現在的自我護理。從以往的母嬰主動服從,發展到現在的共同參與,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提升母親及家屬的嬰兒護理能力。
1.2 提升母親及家屬的嬰兒護理能力: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的開展,符合產婦及家屬的育兒信心。再配合醫院有效的健康教育宣傳,以及系統化的操作培養,能夠快速提升產婦的嬰兒護理能力,緩解產婦心理壓力,從而為新生兒提供更為專業、科學的護理。除此之外,產婦及家屬的直接參與,能夠有效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感染關系。幫助產婦及家屬快速適應個人角色的變化。母嬰同室模式被認為是一種極為人性化的服務模式。充分借助產婦及家屬的責任心和愛心,大大擴大了新生兒護理的效果,為新生兒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患者的滿意度是衡量護理質量的重要標準,在醫院教授產婦及家屬護理知識時,增加了醫患交流機會,有利于建立一個和諧的醫患關系,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不僅保障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自律性,還從根本上保護了醫護質量,提升了醫院及社會效益。
1.3 督促醫護人員嚴格遵守新生兒護理規范:
醫院在對產婦及家屬進行護理教育之后,提升了醫院護理手段的透明度。如果醫護人員不遵守護理規范,沒有做到全方位的消毒處理,以及環境清潔,那么就很容易被產婦及家屬察覺。因此,母嬰同室模式能夠有效督促醫護人員嚴格遵守新生兒護理規范,監督醫護人員嚴格遵守無菌護理原則,有效降低新生兒疾病感染的概率。
2 有效發揮母嬰同室模式價值的措施
2.1 完善管理制度:
產婦和新生兒的護理制度是維護護理操作規范性的重要手段。如果沒有指定嚴格的護理制度,或者落實不及時,那么就極容易出現護理差錯事故。如為了防止新生兒疾病感染,要求所有與新生兒接觸的探視人員、醫護人員等都要做好個人衛生清潔,還要求新生兒室、淋浴室保持空氣清清新、通風條件好、室內無細菌殘留等。如果管理制度不健全,那么就到導致醫護人員及家屬行為得不到嚴格約束,導致新生兒細菌感染,或者交叉感染。
2.2 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
許多醫護人員本身缺乏嚴格責任意識,忽視護理操作流程中的各項安全規范,對新生兒的巡視時間間隔延長,或者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就不巡視,敷衍回答家屬問題,對新生兒狀態變化的觀察不認真,出現安全隱患處理不及時等。都是引發新生兒疾病、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首先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教育,規范醫護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操作行為,深入了解產婦及家屬的心理狀態變化,及時做好最佳的解決策略。
2.3 加強對新生兒室的清潔管理:
醫院要保持產房、新生兒室、淋浴室的絕對干凈,防止病菌侵入。定時對其進行通風處理,嚴格要求與新生兒接觸人員的個人衛生情況,嚴格按照醫院的陪侍制度來執行。在病區門口要時刻有醫護人員看管,防止不被允許的探視人員進入。護理人員要在嚴格按照護理規范進行巡視,在保障個人清潔的前提下多接觸新生兒,時刻觀察新生兒狀態變化。時刻關注新生兒室環境衛生狀況,一旦出現細菌要及時清理,并阻斷細菌源頭。
2.4 向產婦傳授育嬰知識:
在母嬰同室模式下,產婦與嬰兒的接觸時間是最長的。醫護人員要耐心向產婦傳播育嬰知識。幫助產婦通過各方面渠道增加育嬰常識,轉變傳統高育嬰方式,可以采用健康教育公開課等方式,來幫助產婦進行正確的母乳喂養。教會產婦觀察嬰兒狀態的變化,從根本上抑制臍帶、皮膚的細菌感染。
3 結語
新生兒護理水平是衡量醫院護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標準。母嬰同室模式是當前我國新生兒護理中采取的重要模式之一。在新生兒護理當中加入了人性化護理的理念,對提升護理水平、強化社會民眾嬰兒護理能力、緩解醫患關系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新生兒喂養方法小議[J]. 杜蕾. 解放軍護理雜志. 1998(04)
[2] 新生兒喂養[J]. 陳潔茹. 中原醫刊. 1983(01)
[3] 新生兒喂養葡萄糖水時間的探討[J]. 呂春燕. 當代醫學. 2010(06)endprint